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自然也是我们中学教师奋斗的目标。倘若一味地硬逼着写,教师自己写不出,学生也只能或千篇一律或胡编乱造地应差。一句话,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才可能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激活作文教学。
一、环境宽松符合作文的本质要求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引言》中曾开宗明旨:“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叶老在这段文字中极明了地告诉我们:作文的实质同人们说话、唱歌、手舞足蹈等等“天性”所决定的动作一样,是人内心积累的自然宣示,即通常所说的一吐为快。从根本上来讲,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用笔说话”的本领。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作文实践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得诸自己”,“鸣出内心”。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取得不断进步,而不是在教师填鸭式的灌输下,催“生”出文章。
二、宽松的作文环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对本校初中三个年级3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作文感兴趣的学生,初一占38%,初三占21.4%,不感兴趣的多于感兴趣的,并且有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多的趋势。对“不感兴趣”的原因排队,主要有:(1)从小学到中学写厌了(生活单调枯燥,缺乏有价值的素材;缺乏及时的指导、评析,写来写去作文都是老一套,作文水平不见提高,不愿再写);(2)理科负担重,无暇顾及作文(据进一步了解得知,学生小学时文理科作业时间基本上是对半,中学时则为理科占了超过90%的时间,这与理科有新鲜感,而作文多年无变化,年级越高越难写以及家长重视与否等因素有关)。
不难看出,囿于课堂,作文教学举步维艰,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找到一个“使学生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语)的作文训练形式。
三、中外名人多赞成给作文以宽松的环境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见解基本上是一致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指出“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欧阳修全集·出首》卷七),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埃文斯也说:“要孩子们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那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将这些简明地概括为“先放后收”,放指写放胆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随意发挥;收指遵循写作的规律和法则,从立意谋篇到字斟句酌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推敲琢磨,精益求精。行为主义理论则认为,有不少情况是我们期望过高,怕做得不够理想而担心、着急,结果真的做得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运用“行为限制法”降低要求,让他由低而高逐步提高,反而可以轻松地做下去。
四、实践证明宽松的作文训练形式行之有效
基于以上认识,要求学生课堂作文时,本人喜欢和学生随意聊聊,故意说上一些诸如写上七八百字是小菜一碟、某同龄人已发表的某篇文章还不如我班某人的作文之类的话,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课外,我们则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比较好的笔记本做周记,为给学生以自由的空气,周记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老师只提一些参考意见,出一批参考题,并明确告诉学生,周记数量为每周一篇,只可多不可少,偶尔实在写不好,也可以抄一些自己认为好的短文短诗“抵数”(既可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又可以促使学生去广泛阅读),只需在自己写的题目前标A字样,抄的前标B字样,仿写的前标A、B字样即可,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给周记配上画面,总之一句话,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调动学生的周记热情,事实证明此举是成功的。
为使学生“轻松地做下去”,我们先在周记中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自己高兴写什么、想到写什么就写什么,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一段“语录式”叙述、感想也可以。总之鼓励多写,只怕“无说”,不怕“胡说”;批改时则建议学生注意内容当来源于生活,最好和自己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等等。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以及老师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再去读书,再去观察。教学工作中如果能“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取了。”(爱因斯坦语),我们这样做了,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所教的班级,实验班的作文水平、作文进步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班。坚持下来,每位同学都有了可观的收获,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周记本已很具阅读价值。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样,作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要做的,首先应是给学生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还学生以作文自由。
单位:浙江杭州市下沙中学
一、环境宽松符合作文的本质要求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引言》中曾开宗明旨:“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叶老在这段文字中极明了地告诉我们:作文的实质同人们说话、唱歌、手舞足蹈等等“天性”所决定的动作一样,是人内心积累的自然宣示,即通常所说的一吐为快。从根本上来讲,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用笔说话”的本领。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作文实践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得诸自己”,“鸣出内心”。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取得不断进步,而不是在教师填鸭式的灌输下,催“生”出文章。
二、宽松的作文环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对本校初中三个年级3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作文感兴趣的学生,初一占38%,初三占21.4%,不感兴趣的多于感兴趣的,并且有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多的趋势。对“不感兴趣”的原因排队,主要有:(1)从小学到中学写厌了(生活单调枯燥,缺乏有价值的素材;缺乏及时的指导、评析,写来写去作文都是老一套,作文水平不见提高,不愿再写);(2)理科负担重,无暇顾及作文(据进一步了解得知,学生小学时文理科作业时间基本上是对半,中学时则为理科占了超过90%的时间,这与理科有新鲜感,而作文多年无变化,年级越高越难写以及家长重视与否等因素有关)。
不难看出,囿于课堂,作文教学举步维艰,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找到一个“使学生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语)的作文训练形式。
三、中外名人多赞成给作文以宽松的环境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见解基本上是一致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指出“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欧阳修全集·出首》卷七),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埃文斯也说:“要孩子们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那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将这些简明地概括为“先放后收”,放指写放胆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随意发挥;收指遵循写作的规律和法则,从立意谋篇到字斟句酌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推敲琢磨,精益求精。行为主义理论则认为,有不少情况是我们期望过高,怕做得不够理想而担心、着急,结果真的做得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运用“行为限制法”降低要求,让他由低而高逐步提高,反而可以轻松地做下去。
四、实践证明宽松的作文训练形式行之有效
基于以上认识,要求学生课堂作文时,本人喜欢和学生随意聊聊,故意说上一些诸如写上七八百字是小菜一碟、某同龄人已发表的某篇文章还不如我班某人的作文之类的话,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课外,我们则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比较好的笔记本做周记,为给学生以自由的空气,周记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老师只提一些参考意见,出一批参考题,并明确告诉学生,周记数量为每周一篇,只可多不可少,偶尔实在写不好,也可以抄一些自己认为好的短文短诗“抵数”(既可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又可以促使学生去广泛阅读),只需在自己写的题目前标A字样,抄的前标B字样,仿写的前标A、B字样即可,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给周记配上画面,总之一句话,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调动学生的周记热情,事实证明此举是成功的。
为使学生“轻松地做下去”,我们先在周记中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自己高兴写什么、想到写什么就写什么,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一段“语录式”叙述、感想也可以。总之鼓励多写,只怕“无说”,不怕“胡说”;批改时则建议学生注意内容当来源于生活,最好和自己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等等。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以及老师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再去读书,再去观察。教学工作中如果能“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取了。”(爱因斯坦语),我们这样做了,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所教的班级,实验班的作文水平、作文进步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班。坚持下来,每位同学都有了可观的收获,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周记本已很具阅读价值。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样,作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要做的,首先应是给学生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还学生以作文自由。
单位:浙江杭州市下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