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各种社会观念对农村学校的负面影响,农村学校才更有必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书香校园的建设。在书香校园创建这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通过积累、积淀、传承、提升,形成阅读的风气、阅读的传统、阅读的文化,最终改革沉疴教育,为農村学校教育注入一条活水,培养出一代代的读书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构建;书香校园;对策
(一)构建立体式“书香校园”
构建立体式“书香校园”,要从空间上、内容上、形式上对校园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搭建一个可以触摸,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网络。
空间上突出“美”字。从学校地上到墙上,每一寸地方都会说话,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周边环境,大到校门、教学楼、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所;小到花草道路,亭榭园圃,楹联匾额,路牌路标,或者学生的每一张桌子都可以让它们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承担者。在学校优化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利用走廊,教室,花园,绿地建设“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达到“草木劝学,墙壁说话”的效果。
内容上突出“育”字。在优化的物质条件下走注重内涵的路子,以“冶情益智”为宗旨,重在主题上推敲,在质量上做文章,在形式上出特色,在舞台上下功夫。组织多彩的活动,如“红领巾艺术节活动”、“好书伴我行活动”、“赠一本读百本读书活动”、“书香少年”、“国学状元”评比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得到发展,从而健康成长。
形式上突出“新”字。构建“书香校园”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家长配合的立体形式,即学校投人建设一部份,教师自主发挥建设一部份,学生动手参与建设一部份,家长配合建设一部份。
(二)打造书香教师队伍
老师在校长的带领下,首先行动起来。基于农村的教师人员编制少,多有繁琐的教学任务,要使学校的读书活动不能增加教师的多余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书香工程活动与语文教学、校本培训相结合。依托校本培训成就书香教师。学校通过教师读书会,教师业务学习,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做读书笔记,开展学科专业学习,在读书中成就自己。为了解决学生阅读、诵读文本的问题,学校可以借鉴了其它实验学校的有关校本课程教材,规定本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诵读的总量,结合分年级段学生推荐的经典古诗文篇目,整合汇编校本课程并将以各年级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及时选编一些优秀作品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如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选编了部分古今中外优秀儿童诗,编印成册,出版相关墙报向全体师生推荐。学校通过开展“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使活动形式得到了翻新、校本课程的研发等举措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内驱力,促进了师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构建书香课堂
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很多学校摸索出了“课前延伸、课上感悟、课后拓展的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积累运用为目的,强调让学生学习、理解、表达、感悟、积累、创造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充分而有效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阅读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以课本为依托,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课前增加学生的自由阅读量,让学生广泛涉猎多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课后适当补充有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生机无限的课堂一步步引领学生浸润在书籍的海洋中,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达到了营造“书香校园”的课堂效果。如何上好阅读课,一直是许多语文专家研究的重点。经过几年的探索,一致认为以互助学习为主,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教学策略,实现了“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依靠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学习意识与自我学习能力去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身心协调发展。达到以阅读课为载体,让学生爱上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
让学生在书香园地中成长,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积极行动,营造书香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窗户充溢着浓烈的书香。此外,还可从学生读书的心情出发,力求温馨、舒适、甜蜜,可适当运用鲜花、音乐、书签等。在学生当中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受征集关于读书的名言,例如:“我们是花园里的小树,贪婪地吮吸着好书带来的温暖阳光,茁壮成长。”“好书读来让人余香满口,回味长。”……可以把这些优美的名言制成漂亮的书签贴在教室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营造班级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五)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通过家长学校悉心辅导,要求家长们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倡议家长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登记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和孩子共看一本书,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孩子读书的快乐,热情地赞扬,及时地鼓励。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当他寂寞时,让书本成为他的朋友;当他落后时,让书本鼓励他扬起前进的风帆。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督促完成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增加家庭图书存量、年年订阅适合孩子的报刊杂志。
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所在,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应该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着所仰慕的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满面的文化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为此,不予余力打造优质的“书香校园”文化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也为新时期的农村学童创造了良好的书香文化环境及丰富的精神家园。全社会共同关注乡村教育问题,为美好明天燃起新的希望。
关键词:构建;书香校园;对策
(一)构建立体式“书香校园”
构建立体式“书香校园”,要从空间上、内容上、形式上对校园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搭建一个可以触摸,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网络。
空间上突出“美”字。从学校地上到墙上,每一寸地方都会说话,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周边环境,大到校门、教学楼、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所;小到花草道路,亭榭园圃,楹联匾额,路牌路标,或者学生的每一张桌子都可以让它们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承担者。在学校优化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利用走廊,教室,花园,绿地建设“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达到“草木劝学,墙壁说话”的效果。
内容上突出“育”字。在优化的物质条件下走注重内涵的路子,以“冶情益智”为宗旨,重在主题上推敲,在质量上做文章,在形式上出特色,在舞台上下功夫。组织多彩的活动,如“红领巾艺术节活动”、“好书伴我行活动”、“赠一本读百本读书活动”、“书香少年”、“国学状元”评比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得到发展,从而健康成长。
形式上突出“新”字。构建“书香校园”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家长配合的立体形式,即学校投人建设一部份,教师自主发挥建设一部份,学生动手参与建设一部份,家长配合建设一部份。
(二)打造书香教师队伍
老师在校长的带领下,首先行动起来。基于农村的教师人员编制少,多有繁琐的教学任务,要使学校的读书活动不能增加教师的多余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书香工程活动与语文教学、校本培训相结合。依托校本培训成就书香教师。学校通过教师读书会,教师业务学习,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做读书笔记,开展学科专业学习,在读书中成就自己。为了解决学生阅读、诵读文本的问题,学校可以借鉴了其它实验学校的有关校本课程教材,规定本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诵读的总量,结合分年级段学生推荐的经典古诗文篇目,整合汇编校本课程并将以各年级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及时选编一些优秀作品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如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选编了部分古今中外优秀儿童诗,编印成册,出版相关墙报向全体师生推荐。学校通过开展“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使活动形式得到了翻新、校本课程的研发等举措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内驱力,促进了师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构建书香课堂
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很多学校摸索出了“课前延伸、课上感悟、课后拓展的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积累运用为目的,强调让学生学习、理解、表达、感悟、积累、创造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充分而有效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阅读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以课本为依托,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课前增加学生的自由阅读量,让学生广泛涉猎多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课后适当补充有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生机无限的课堂一步步引领学生浸润在书籍的海洋中,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达到了营造“书香校园”的课堂效果。如何上好阅读课,一直是许多语文专家研究的重点。经过几年的探索,一致认为以互助学习为主,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教学策略,实现了“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依靠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学习意识与自我学习能力去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身心协调发展。达到以阅读课为载体,让学生爱上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
让学生在书香园地中成长,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积极行动,营造书香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窗户充溢着浓烈的书香。此外,还可从学生读书的心情出发,力求温馨、舒适、甜蜜,可适当运用鲜花、音乐、书签等。在学生当中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受征集关于读书的名言,例如:“我们是花园里的小树,贪婪地吮吸着好书带来的温暖阳光,茁壮成长。”“好书读来让人余香满口,回味长。”……可以把这些优美的名言制成漂亮的书签贴在教室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营造班级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五)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通过家长学校悉心辅导,要求家长们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倡议家长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登记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和孩子共看一本书,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孩子读书的快乐,热情地赞扬,及时地鼓励。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当他寂寞时,让书本成为他的朋友;当他落后时,让书本鼓励他扬起前进的风帆。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督促完成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增加家庭图书存量、年年订阅适合孩子的报刊杂志。
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所在,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应该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着所仰慕的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满面的文化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为此,不予余力打造优质的“书香校园”文化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也为新时期的农村学童创造了良好的书香文化环境及丰富的精神家园。全社会共同关注乡村教育问题,为美好明天燃起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