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生成能力的考察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单采血小板供者的血小板生成能力.方法对单采血小板供者进行分组-频繁单采组(>240U/24月)和有限单采组(<240U/24月),在传统的血小板计数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织血小板比例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等检测项目,并与正常对照组(未单采过血小板的健康无偿全血献血者)进行比较.结果频繁单采组、有限单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基本相同.有限单采组的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频繁单采组略低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进的监测方法优于传统的血小板计数;有限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可能有增强作用,
其他文献
ELISA法是目前血站的主要检测手段,但因其影响因素较多,结果相对不够稳定,因而室内质控就成为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由于ELISA检验方法的特殊性,直接引用常规室内质控方法[1]有
抗-G具有抗-D和抗-C特异性,二者不可分离,有C或D抗原的红细胞几乎都有G抗原。抗-G可引发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我们在为1名RhD(-)患者配血时发现结果异常,经鉴定患者血清
临床上对误服剧毒药而中毒者,一般采用洗胃灌肠,清除消化道毒物,并立即输注相对应的解毒药,但对服毒剂量大,并吸收入血液的危重患者,常规抢救方法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笔者
目的通过基因分型了解中国人的DO血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以DNA为检材直接作D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 220例随机西安汉族献血者中,DOa基
1998~1999年,甘肃省有3家采浆站在应用血浆分离机对供浆者进行单采血浆中,曾出现3例异常反应.经检查系热原及溶血反应,紧急处理后恢复.笔者旨在加强血源管理,严格把好器材质量
发现3例输血感染香味沙雷氏菌败血症。3名病人的均是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易感患者,输血后即出现严重的败血症,于次日血培养出该菌,并从剩余血浆中分离出同种菌株。经过GYZ-15e肠杆菌科编码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独立设置血库”的规定。河南省卫生厅于2000年制定了《河南省县市供血库基本标准》,按照标准,我市9个县市医院设立了供血库,负责
目的制备人红细胞表面血型糖蛋白A 单链抗体.方法从可分泌抗人红细胞表面血型糖蛋白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分别扩增出编码其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cDNA,通过连接序列组建
随着我国输血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血液安全战略考虑,数据分散、共享水平低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血站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血液中心数据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为显现.本文对浙江省区域内血液系统中心数据库的构建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