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与变革,有效课堂也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覺的日常必然。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价;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54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涵义
1.“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发起了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研究源于美国学业评价和《新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从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所研究的三因素模型。
2.“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1)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的。
(2)“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3)“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
(4)“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因此,我们必须走到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中来,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如何利用评价促进教学
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评价的设计适当、合理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出相应调整,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绩。
为了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笔者的载体是借助于学历案,学历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后,笔者专门设计了课前准备区,对于新课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预习内容;2.预习时间;3.预习检测。预习检测就是一个课前评价,能指导学生课前自主解决非重难点内容,让学生大致明确懂和不懂的内容,使课堂学习能聚焦重点和难点内容,培养学科能力,发展学科思维。高三复习课可以用高考题代替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好的题目课前留给学生。(1)要求学生通过完成题目的同时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并列举。(2)预习检测,课前展示。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确复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考题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是课堂推进的“导航系统”,它不断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决定、调整教学过程。“教——学——评一致性”框架中课堂评价的主要特点是有依据的评价。课堂评价是依据目标的评价,评价与目标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我们必须依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课中评价,就是把教学活动具体化为教学环节。例如,“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中有一个目标为“能灵活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相应的评价任务为:①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给定的例题;②每组派代表给全班学生讲解并展示过程;③每组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能指出所展示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或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的目标与评价设计指向非常明确,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课后作业设计助力“教——学——评——致性”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评一致性”,巩固和落实课堂中的内容,课后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
1.自选作业
做法:教师按照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
2.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特色与优势: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自编“测验”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特色与优势: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以高考题为载体的限时作业。做法:教师对应当天的所学内容提前选好高考题或高考题的改编题,由易到难设计顺序,也可加入前几天学习中易错的问题,让学生单位时间内完成。特色与优势:高考题对于高三复习备考学生而言更具有针对性,限时可以提高学生答题的紧迫感,提升做题速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同时提升学生单位时间内做题的正确率,提升满分意识。批改完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和教师交流,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杨莹.浅谈教学评一致性[J].中华少年,2017(1):2.
[2]杨玉琴,王祖浩,张新宇.美国课程一致性研究的演进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1).
[3]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014040)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价;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54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涵义
1.“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发起了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研究源于美国学业评价和《新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从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所研究的三因素模型。
2.“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1)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的。
(2)“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3)“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
(4)“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因此,我们必须走到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中来,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如何利用评价促进教学
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评价的设计适当、合理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出相应调整,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绩。
为了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笔者的载体是借助于学历案,学历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后,笔者专门设计了课前准备区,对于新课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预习内容;2.预习时间;3.预习检测。预习检测就是一个课前评价,能指导学生课前自主解决非重难点内容,让学生大致明确懂和不懂的内容,使课堂学习能聚焦重点和难点内容,培养学科能力,发展学科思维。高三复习课可以用高考题代替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好的题目课前留给学生。(1)要求学生通过完成题目的同时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并列举。(2)预习检测,课前展示。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确复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考题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是课堂推进的“导航系统”,它不断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决定、调整教学过程。“教——学——评一致性”框架中课堂评价的主要特点是有依据的评价。课堂评价是依据目标的评价,评价与目标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我们必须依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课中评价,就是把教学活动具体化为教学环节。例如,“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中有一个目标为“能灵活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相应的评价任务为:①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给定的例题;②每组派代表给全班学生讲解并展示过程;③每组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能指出所展示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或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的目标与评价设计指向非常明确,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课后作业设计助力“教——学——评——致性”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评一致性”,巩固和落实课堂中的内容,课后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
1.自选作业
做法:教师按照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
2.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特色与优势: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自编“测验”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特色与优势: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以高考题为载体的限时作业。做法:教师对应当天的所学内容提前选好高考题或高考题的改编题,由易到难设计顺序,也可加入前几天学习中易错的问题,让学生单位时间内完成。特色与优势:高考题对于高三复习备考学生而言更具有针对性,限时可以提高学生答题的紧迫感,提升做题速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同时提升学生单位时间内做题的正确率,提升满分意识。批改完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和教师交流,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杨莹.浅谈教学评一致性[J].中华少年,2017(1):2.
[2]杨玉琴,王祖浩,张新宇.美国课程一致性研究的演进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1).
[3]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