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dewo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初想】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来说极具教育意义。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狡猾的狐狸如何从乌鸦嘴里骗走肉的经过。全文共6个自然段,每段叙述的字数虽不多,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告诫人们一个道理:谁喜欢听奉承的话,谁就会上当受骗。
  课前在对教材细致分析时,我发现这则寓言围绕着一条主线,即“叼—掉—叼”,讲述了乌鸦叼着肉,狐狸连施三计(乌鸦肉掉了),最后狐狸叼着肉跑了的整个经过。那么,究竟狐狸是如何施骗的呢?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在课堂上围绕着“叼—掉—叼”这条主线,并通过读演结合的对话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可知,这一学段的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文意,注重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留心观察读物中的插图并加以合理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读演结合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抓住狐狸和乌鸦不同的语言及神情表现等去主动思考,感悟这则寓言的内涵和哲理,从而丰富语言积累,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爱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2.学会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明白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故事。学会仿照课文中的语言描述方式续写狐狸和乌鸦的小故事。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狐狸骗乌鸦的过程及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狐狸骗乌鸦的经过;掌握乌鸦在听到狐狸花言巧语后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狐狸是如何设计让乌鸦放松警惕进而上当的;明白乌鸦为什么会上当,从而懂得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學设计】
  一、激趣导入,活跃思维
  1. (回顾旧知)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吗?谁来说一说故事内容?这则故事中的乌鸦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2.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图片:狐狸望着乌鸦嘴里的肉垂涎欲滴)认不认识图片上的这两个小动物呢?(板书:狐狸和乌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3.这些词语宝宝,你还记得吗?(出示词语)
  叼肉 眼珠一转 刚一开口
  一课 赔着笑脸 摇摇尾巴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旧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课件和课本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导入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围绕主线,细读重点
  1.(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然后出示狐狸和乌鸦的两个贴图。)同学们,你们知道狐狸和乌鸦的家在哪里吗?请把它们送回家吧。(学生将两个贴图放到相应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了解了乌鸦和狐狸是邻居关系,彼此非常了解。)
  2.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抓住关键词读好课文,点评读出乌鸦高兴的心情和狐狸的馋样儿。)
  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文中使用了一个“叼”字,你能准确地书写吗?(课件出示“叼”)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做一个动作,把手当作乌鸦的嘴巴,演示一下“叼”。(生用手演示)
  那么当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时,他——(指着课件中狐狸的口水,点拨“直流”的意思。)
  这时狐狸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样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 “直流”的含义,即不停地流。)“直流”说明狐狸已经馋到了极点,想立刻把乌鸦嘴里的肉吃掉。
  看来狐狸非常想吃这片肉,那么,该怎么读好这一自然段呢?(各自试读,指名读。)
  3.狐狸为了吃到那片肉,他又是如何一步步从乌鸦那里骗到手的呢?自由阅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1)将狐狸说的话用波
  浪线画出,将乌鸦说的话用直线画出,数一数狐狸和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狐狸是如何一计不成另生一计地哄骗乌鸦,直到最终得逞的。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并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生回答时,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进行点拨,结合表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教师追问,学生思考。)狐狸三次与乌鸦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最后一次乌鸦听了很得意,竟忘了嘴里还叼着肉,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乌鸦这三次的表现如何?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
  详细分析狐狸和乌鸦的心理变化历程:
  第一次对话: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他“眼珠一转”,可以看出什么?(心里有了主意)狐狸这时在想什么呢?细读课文后,狐狸说的“亲爱的乌鸦,您好吗”这句话是在眼珠转了一下后说的,使用“亲爱的”“您”这类昵称是为了跟乌鸦套近乎、骗取乌鸦的信任。但是乌鸦的反应却是“没有回答”,说明了她对狐狸说的那些话多少还是有戒心的。
  第二次对话:狐狸见乌鸦没有反应,紧接着使出第二招。“赔着笑脸说”的目的是表示出对乌鸦的友好态度,而关心乌鸦的孩子也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关系,引诱乌鸦开口说话。而乌鸦一听到狐狸提到了自己的孩子,“看了狐狸一眼”,说明她有些心动了,但此时乌鸦并未忘记嘴里还叼着肉,不能开口。
  第三次对话:狐狸又对乌鸦说了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说?乌鸦听后又是怎样的反应?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学生读出“夸张赞美”的语气。板书:摇摇尾巴 真漂亮 真好 谁都爱听)联系图比较麻雀与乌鸦到底谁的羽毛漂亮,谁的嗓子更难听。乌鸦的羽毛没有麻雀漂亮,嗓音特别难听,狐狸为什么还要称赞乌鸦呢?乌鸦面对狐狸的吹捧后是什么表现?(板书:非常得意 唱了起来 开口)这些词语表明乌鸦在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后,对狐狸完全放松了警惕,也不再思考他讲这番话的意图,完全忘记了自己嘴里还叼着一片肉,竟不假思索地按照狐狸说的去做了。   4.(齐读第6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表明狐狸在三次实施计谋后终于“成功”,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内心充满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到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寓意。着重围绕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让学生从狐狸说话的称谓、语气、内容等方面相互交流,深入探讨,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形成见解。】
  三、读演结合,开拓思维
  让学生选取喜欢的小动物,根據课文内容,自由组合,为大家表演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描写的狐狸的神态和语言,揣摩其心理活动,必要时可以搭配动作。
  狐狸的特点是狡猾,讲话别有用心。因此,在表演他与乌鸦的前两次对话时,面部表情要显得对乌鸦和她的孩子非常关心。而在表演第三次对话的过程时,对乌鸦的赞美的语言应该流露出一丝虚假以讨好乌鸦的味道。对于乌鸦而言,特点是蠢笨。面对狐狸的阿谀奉承,她没有一眼就看出对方是别有用心的,而是不经大脑思考地按照对方的要求做,最终只能上当受骗。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细致地分析每段课文的含义后,学生对于整个故事已经充分理解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读演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开拓其思维。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从而反馈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大胆设想,续编故事
  (针对课文第6自然段,狐狸叼着肉跑了,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乌鸦这次上了狐狸的当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吗?请大家放飞想象,仿照课文中狐狸与乌鸦三次对话的语言,对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进行续写,题目可以是“肉被骗走之后”或者以“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
  【设计意图:用开放性的思维续编故事,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层次地领悟了课文。】
  【教后所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贯穿“叼—掉—叼”这条主线,围绕这一主线,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具体感受狐狸三次对乌鸦说话时的表情和语言变化,以及乌鸦面对狐狸三次的花言巧语的一系列反应以及心理活动的变化,帮助学生整体感知狐狸诱骗乌鸦的过程,引导他们理解狐狸诱骗乌鸦的目的,从而明白狐狸是个狡猾的动物,也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致。对故事进行续编能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写作能力。但是,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了解到狐狸是狡猾的。在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中,他们都觉得狐狸这个动物是令人讨厌的。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让学生正确评价狐狸,狐狸并非他们所想的一无是处。比如,可以通过拓展阅读《你了解狐狸吗》,让学生知道原来狐狸还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还可以去图书馆借阅有关介绍狐狸的书籍,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推荐学生课下自主阅读,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狐狸。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我们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后来我们改变了提法: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长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学生想要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葡萄沟》,可以说这是一位非常有教学灵性的老师,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是思路清晰,有很强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研究中,我们尝试构建出综合与实践课的
一、扣住中心句,引发阅读期待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一起读课题——  生(齐):黄果树瀑布。  师:还记得课文开篇的第一句话是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的吗?  生: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板书:杰作)  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杰作”?  生:伟大的作品。  生:了不起的作品。  师: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带给作者如此深刻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擦出思维的火花,还有助于教师获得信息的反馈,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弱,注意力不够,所以需要教师用有趣的问题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的价值在于通过以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吸引、陶醉,与其产生强烈的精神、情感共鸣,使音乐真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以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
记者:张老师好!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儿童学习语文的关键能力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给他们哪些带得走的语文能力?  张敬义: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林崇德先生在《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中把学科能力概括为三点:
提起课外阅读,我们往往会想起那些名著。的确,《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曾经伴我们这些“70后”度过多么美好的少年时光。记得我刚当上老师那会儿便急不可耐地向我的学生们推荐这些名著,效果也非常好。如今10余年光阴已过,我还是一成不变地向如今“00后”的孩子们推荐这些名著,效果却大出意外,要么学生买些彩绘版来读,要么干脆说“没什么意思,不爱读”。我曾为之震怒,甚至还专门开家长会来强行通过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共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444所,校均规模1953人。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28.53万人,就业学生数27.94万人,就业率为97.91%。  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为29.72万人,在校生86.73萬人。与2017年相比,招生数减少7.78%,在校生减少12.74%。在高中阶段教育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全文结构;了解中心句、过渡句在段落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全段的关系并尝试仿写。  2.细读文本,了解赵州桥的特点;知道赵州桥举世闻名的原因,感受古代中国工匠的聪明才智。【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交流信息,提出疑问  课始,在导入生字词复习后,我直接出示“请大家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新讯息?圈出来。对这些讯息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文章旁边”,请学生汇报。  一个问题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个性化教育理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在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小学个性化育人’MCR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立项号:2016ZQJK030)的研究实践中,尝试通过对学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构建,推进个性化育人模式在小学中的实践探索,使课程更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形成个性化育人“MCR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构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