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的经济发展似乎即将步入下降通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11月份到访印度,希望将美国的经济复苏与亚洲国家的便宜劳动力和正在出现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挂上勾。印度则谈到了自己的未来,将会有几百万印度人摆脱极度贫困状态。
一年之后,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印度的经济增长已经刹车并趋于停顿只是一个方面;一系列重大的政府改革措施已经拖延下来,与此同时,一场反腐败运动也让资产负债表下隐藏的脏钱浮出了水面。投资者正在抽身而退。
急速缩水的印度
印度圣埃斯皮里图桑托斯证券公司经理尼克·保尔森-埃利斯说:“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外国投资者在对印度的全球投资环境表示不安。许多美国投资人已经完全撤出。”
2011年,国外机构(在印)投资总额只有2010年的1/5,而且印度基准股票指数市值缩水了1/4。
如果印度发生的信用危机会遏制这个国家的经济上升势头或者使其出轨的话,美国寻找第二个中国的努力将会遭受重挫,因为印度是一个更加热衷于购买美国货并分享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再说印度人民,经济发展表现不佳的代价就是下一代人(现在占其总人口的1/6)仍会饱受贫困。
印度经济学家兼作家古尔恰兰·戴思说:“今年经济增长率从预期8%到9%而再到7%,两个百分点的调整幅度有些过大,因为每个百分点就代表1000万新增工作岗位。”
在美国仍在为印度预测今年经济增长6.9%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些专家则说,印度为了赶上其人口增长的步伐,至少需要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才适当。
经济减速的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比如政府管理不善、腐败、高通胀,还有卢比贬值等。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吉姆·奥尼尔〔他使用自创的金砖四国缩略词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来描述四大发展中国家〕也发出了警告。他在去年12月份一次2012投资展望峰会上说,与在2011年的预测相比,金砖四国的经济均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但是印度是表现最令人失望的一块“砖”,而且严重受困于领导阶层的缺乏。
奥尼尔说:“印度在政府管理和腐败方面与俄罗斯一样糟糕,但在技术方面,俄罗斯实际上比印度要高很多。”
然而,成功预测印度1990年代经济繁荣的经济学家戴思先生暗示,这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波折而已。
“当你从更大的视角看印度时,你会发现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印度仍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戴思说,“确实存在政府无能的现象,但是这个国家的基本面很强劲,而且与其它国家的经济相比,印度经济较少依赖自己的政府。”
但是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拉吉夫·库马尔不同意上述说法。
“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关于印度经济缺少政府管理仍能增长的说法是荒谬的,”库马尔说,“曾经有个阶段,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但是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事实证明,印度工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都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想征地太难了
库马尔和戴思都相信,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些重大改革措施来配合。有些改革,比如《土地征收法》规定政府可以为了公共用途征收私有土地,但已经被搁置了数年。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南亚问题专家萨米特·甘古利说,改革的拖延阻碍了印度的经济增长并让投资者感到沮丧。
“印度无法承受中断十亿美元投资带来的后果,”甘古利教授说。他指的是去年印度政府做出的一项阻止一家国际大公司在偏远地区开发私有土地的决定。“人们有获得更好工作的要求。这是整整一代人,他们不能只靠渔业和农业养活自己。”
甘古利说,对像沃尔玛之类的多品牌零售商等国外投资敞开大门也会助力经济增长。去年,印度政府同意引入此类零售商,却受制于公众的压力而取消诺言。今年1月初通过的一项零售业改革措施为诸如宜家和星巴克之类的单一品牌零售商进入印度铺平了道路,但仓储式卖场仍需继续等待。
5.5亿人的年龄低于35岁
尽管有数百万人的工作机会也许会变得暗淡,但是许多的年轻人依然期待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尼赫鲁大学学生伊科达·基恩说:“尽管在找到一份工作之前,你可能永远不会真的放下心来,但我对毕业时能否谋得一个好职位并不太担心。”
在山姆·皮特罗达(印度总理的改革顾问)这样的企业家看来,5.5亿35岁以下的印度年轻人将会成为印度的中坚力量。他说,考察一下印度的改革史后,你会发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重拾升势、繁荣将会继续下去。印度股市已经开始反弹。
“我不是在从一两年的时间段内看印度,”皮特罗达先生说,“我关注的是印度在接下来的20年里会创造怎样的辉煌!”
“神奇的印度”,是2002年印度旅游部长向世界市场推介这个国家时的名片,这再合适不过了。从1990年开始,特别是上个十年印度见证了令人惊叹的持续快速增长,包括好坏两面。
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的转型。在上个十年,印度的GDP的年均增长率为7-9%之间,仅次于中国的持续增长率。在2011年,《福布斯》榜上有名的印度富豪从十年前的4位上升到57位。与此同时,印度公司也在国际舞台上冉冉上升。2008年塔塔汽车接手英国的捷豹陆虎商业而震惊了业界。印度外向型工业的商业流程,已经不再仅仅是客户中心和软件开发,已经拓展到医药、法律、税务筹划、动画制作以及音乐唱片产品等方面。同时,一些IT业巨人也转向海外发展:不只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现在,印度公司在美国本土雇用着数千美国人。
所有这些慰藉了印度人数十年以来对经济增长的渴望。从1947年的印度独立到1980年,印度的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只有1.3%,这蜗牛速度屡被印度精英嘲笑为“印度的增长速度”,但是在今天,漫步于孟买熙熙攘攘街头的社会理论家们,或许会想到马克思·韦伯的经典专著说:“这是印度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印度采用联邦制的一些管理要素,从理论上看是一种民主的模式。权倾朝野的政治人物和官员通常采用任期制,却一如既往地通过徇私舞弊为个人谋取利益。
自我认同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现在却暴发出了不满。去年,由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尔发起的饥饿罢工参加者有成千上万。这个运动使一条倍受指责的反贪腐法案条款的软弱无力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在孟加拉邦的5月份选举中,共产党左翼阵线联盟结束了34年的执政,败给了印度基层国大党,而这是反贪腐运动的中流砥柱。
同时,高知名度的贪腐罪嫌疑人被问责清查时,禁止法外特权的呼声也明显提高。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 B· S·叶迪乌拉帕,因被控进行土地和铁矿非法交易为家庭谋取利益而被捕。此外,目前最高法院作出一个裁决,初步解决了国内头条新闻的“2G骗局”,宣布所有由前电信部部长安迪穆图·拉贾任期内签发的122张 2G频谱牌照无效,他为了将600万美元纳入私囊而导致390亿美元的国家财产损失。此外,他还深陷其它几项丑闻。
5亿人一天只有2美元
虽然贫困率有所下降,但是,发展的成果并没有被广泛共享。2005年,世界银行估计有42%的人仍然每天生活低于1.25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低于2美元的是这个比例的两倍。此外,八九亿印度人的生活状况被大多数的发达国家视为贫困状态。
对于无话语权的大众而言,挑战是多维和全面的。种姓、宗教、性别歧视仍然是无处不在。文化程度的低下阻止了深远持久的社会运动。印度儿童的营养不良率比任何国家都严重。病人和老人缺少有效的措施而自生自灭,契约奴隶也时常有所耳闻。
更严重的是,有一些证据显示最低权利的状况正变得恶化。一份公共政策研究报告指出,按绝对价值计算的农村收入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农业的体制压制,以及市场进入的差异和教育的缺乏而造成。“二个印度”的结论显而易见,二者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是国民幸福最大威胁。
未来会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如何积极地推进更广泛的机会平等,以共享发展的成就。政府的《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医疗保障、农业配套设施,以及政府对贫困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应当要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和高度重视;对可吸纳劳动者的低技术产业限制已经不合时宜,而应当有所放宽;避免国内的贫民将会对被边缘化而不断表达不满。最重要的是,提高公共教育预算和管理创新。
这下一个十年对已发达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参照。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采用更为自由的市场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可以被当作其它自由主义社会的引导者。(综合)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11月份到访印度,希望将美国的经济复苏与亚洲国家的便宜劳动力和正在出现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挂上勾。印度则谈到了自己的未来,将会有几百万印度人摆脱极度贫困状态。
一年之后,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印度的经济增长已经刹车并趋于停顿只是一个方面;一系列重大的政府改革措施已经拖延下来,与此同时,一场反腐败运动也让资产负债表下隐藏的脏钱浮出了水面。投资者正在抽身而退。
急速缩水的印度
印度圣埃斯皮里图桑托斯证券公司经理尼克·保尔森-埃利斯说:“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外国投资者在对印度的全球投资环境表示不安。许多美国投资人已经完全撤出。”
2011年,国外机构(在印)投资总额只有2010年的1/5,而且印度基准股票指数市值缩水了1/4。
如果印度发生的信用危机会遏制这个国家的经济上升势头或者使其出轨的话,美国寻找第二个中国的努力将会遭受重挫,因为印度是一个更加热衷于购买美国货并分享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再说印度人民,经济发展表现不佳的代价就是下一代人(现在占其总人口的1/6)仍会饱受贫困。
印度经济学家兼作家古尔恰兰·戴思说:“今年经济增长率从预期8%到9%而再到7%,两个百分点的调整幅度有些过大,因为每个百分点就代表1000万新增工作岗位。”
在美国仍在为印度预测今年经济增长6.9%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些专家则说,印度为了赶上其人口增长的步伐,至少需要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才适当。
经济减速的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比如政府管理不善、腐败、高通胀,还有卢比贬值等。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吉姆·奥尼尔〔他使用自创的金砖四国缩略词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来描述四大发展中国家〕也发出了警告。他在去年12月份一次2012投资展望峰会上说,与在2011年的预测相比,金砖四国的经济均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但是印度是表现最令人失望的一块“砖”,而且严重受困于领导阶层的缺乏。
奥尼尔说:“印度在政府管理和腐败方面与俄罗斯一样糟糕,但在技术方面,俄罗斯实际上比印度要高很多。”
然而,成功预测印度1990年代经济繁荣的经济学家戴思先生暗示,这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波折而已。
“当你从更大的视角看印度时,你会发现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印度仍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戴思说,“确实存在政府无能的现象,但是这个国家的基本面很强劲,而且与其它国家的经济相比,印度经济较少依赖自己的政府。”
但是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拉吉夫·库马尔不同意上述说法。
“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关于印度经济缺少政府管理仍能增长的说法是荒谬的,”库马尔说,“曾经有个阶段,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但是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事实证明,印度工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都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想征地太难了
库马尔和戴思都相信,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些重大改革措施来配合。有些改革,比如《土地征收法》规定政府可以为了公共用途征收私有土地,但已经被搁置了数年。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南亚问题专家萨米特·甘古利说,改革的拖延阻碍了印度的经济增长并让投资者感到沮丧。
“印度无法承受中断十亿美元投资带来的后果,”甘古利教授说。他指的是去年印度政府做出的一项阻止一家国际大公司在偏远地区开发私有土地的决定。“人们有获得更好工作的要求。这是整整一代人,他们不能只靠渔业和农业养活自己。”
甘古利说,对像沃尔玛之类的多品牌零售商等国外投资敞开大门也会助力经济增长。去年,印度政府同意引入此类零售商,却受制于公众的压力而取消诺言。今年1月初通过的一项零售业改革措施为诸如宜家和星巴克之类的单一品牌零售商进入印度铺平了道路,但仓储式卖场仍需继续等待。
5.5亿人的年龄低于35岁
尽管有数百万人的工作机会也许会变得暗淡,但是许多的年轻人依然期待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尼赫鲁大学学生伊科达·基恩说:“尽管在找到一份工作之前,你可能永远不会真的放下心来,但我对毕业时能否谋得一个好职位并不太担心。”
在山姆·皮特罗达(印度总理的改革顾问)这样的企业家看来,5.5亿35岁以下的印度年轻人将会成为印度的中坚力量。他说,考察一下印度的改革史后,你会发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重拾升势、繁荣将会继续下去。印度股市已经开始反弹。
“我不是在从一两年的时间段内看印度,”皮特罗达先生说,“我关注的是印度在接下来的20年里会创造怎样的辉煌!”
“神奇的印度”,是2002年印度旅游部长向世界市场推介这个国家时的名片,这再合适不过了。从1990年开始,特别是上个十年印度见证了令人惊叹的持续快速增长,包括好坏两面。
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的转型。在上个十年,印度的GDP的年均增长率为7-9%之间,仅次于中国的持续增长率。在2011年,《福布斯》榜上有名的印度富豪从十年前的4位上升到57位。与此同时,印度公司也在国际舞台上冉冉上升。2008年塔塔汽车接手英国的捷豹陆虎商业而震惊了业界。印度外向型工业的商业流程,已经不再仅仅是客户中心和软件开发,已经拓展到医药、法律、税务筹划、动画制作以及音乐唱片产品等方面。同时,一些IT业巨人也转向海外发展:不只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现在,印度公司在美国本土雇用着数千美国人。
所有这些慰藉了印度人数十年以来对经济增长的渴望。从1947年的印度独立到1980年,印度的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只有1.3%,这蜗牛速度屡被印度精英嘲笑为“印度的增长速度”,但是在今天,漫步于孟买熙熙攘攘街头的社会理论家们,或许会想到马克思·韦伯的经典专著说:“这是印度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印度采用联邦制的一些管理要素,从理论上看是一种民主的模式。权倾朝野的政治人物和官员通常采用任期制,却一如既往地通过徇私舞弊为个人谋取利益。
自我认同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现在却暴发出了不满。去年,由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尔发起的饥饿罢工参加者有成千上万。这个运动使一条倍受指责的反贪腐法案条款的软弱无力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在孟加拉邦的5月份选举中,共产党左翼阵线联盟结束了34年的执政,败给了印度基层国大党,而这是反贪腐运动的中流砥柱。
同时,高知名度的贪腐罪嫌疑人被问责清查时,禁止法外特权的呼声也明显提高。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 B· S·叶迪乌拉帕,因被控进行土地和铁矿非法交易为家庭谋取利益而被捕。此外,目前最高法院作出一个裁决,初步解决了国内头条新闻的“2G骗局”,宣布所有由前电信部部长安迪穆图·拉贾任期内签发的122张 2G频谱牌照无效,他为了将600万美元纳入私囊而导致390亿美元的国家财产损失。此外,他还深陷其它几项丑闻。
5亿人一天只有2美元
虽然贫困率有所下降,但是,发展的成果并没有被广泛共享。2005年,世界银行估计有42%的人仍然每天生活低于1.25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低于2美元的是这个比例的两倍。此外,八九亿印度人的生活状况被大多数的发达国家视为贫困状态。
对于无话语权的大众而言,挑战是多维和全面的。种姓、宗教、性别歧视仍然是无处不在。文化程度的低下阻止了深远持久的社会运动。印度儿童的营养不良率比任何国家都严重。病人和老人缺少有效的措施而自生自灭,契约奴隶也时常有所耳闻。
更严重的是,有一些证据显示最低权利的状况正变得恶化。一份公共政策研究报告指出,按绝对价值计算的农村收入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农业的体制压制,以及市场进入的差异和教育的缺乏而造成。“二个印度”的结论显而易见,二者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是国民幸福最大威胁。
未来会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如何积极地推进更广泛的机会平等,以共享发展的成就。政府的《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医疗保障、农业配套设施,以及政府对贫困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应当要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和高度重视;对可吸纳劳动者的低技术产业限制已经不合时宜,而应当有所放宽;避免国内的贫民将会对被边缘化而不断表达不满。最重要的是,提高公共教育预算和管理创新。
这下一个十年对已发达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参照。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采用更为自由的市场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可以被当作其它自由主义社会的引导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