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中“边缘人”守法意识的培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守法意识的培养对于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高职院校中的边缘人由于家庭性格等原因造成的行为障碍、价值观错位是客观的存在,其守法意识的培养有助于维系校园和社会稳定。因此,需要社会法治权威的确立、学校领域法治化的提升以及其自身回归课堂等诸多转变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公民;边缘人;守法意识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法治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而在高职院校范围内竭力养成未来社会公民的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是负有育人职责的学校的应有之责。
  一、守法意识养成的重要性
  1、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党在十五大上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十九大上继续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的倡导与建设,全民守法意识的养成是整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民对于国家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人民享有经济发展成果、享受国家政治昌明、社会和谐稳定的期待和憧憬。
  2、具有守法意识是社会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守法公民是现代文明社会、法治国家健康运转的基本细胞,守法意识对于社会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亚里士多德在法治思想萌芽时期,就已经将公民普遍遵守法律与法治实现联系起来。他认为,法律的权威在于“良好的法律”的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以及城邦公民对于“良法”的普遍遵从。
  早期贤者对于法律意识的关注和研究正是促使人类走向文明法治社会建设的的观念基石。任何法律能有成效,社会脱离野蛮状态,国家进入文明法治状态都必须依赖全体公民较高的守法意识,都必须依赖全体公民有意识自觉自愿的守法行为。全民守法意味着社会全体公民对于法律的尊重、认可和信任,并在此基础上主观见之于客观,守法意识自觉外化为守法行为,成为社会所呼唤的合格公民,间接成为依法治国的协调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3、培养守法意识是学校的应有之责。依法治国背景下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需要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提升到与课程、学科等知识型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度,育人不仅仅是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更是应该成为和谐社会需要的尊法敬法的合格公民。从宏观上讲,高校的法治教育对于贯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安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观上讲,也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学生良好有序的学习环境的形成。
  教育、引领学生成为未来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有作为的合格公民,既需要原生家庭良好家风的传承、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循循善诱,需要社会良法的培育与训导,更需要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桥梁——学校的适当合格完整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这是学校的应有之责。
  二、高职院校中的“边缘人”需要守法意识的培养
  1、边缘人的客观存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以自己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掌握者、技能的应用者,最终成为社会的参与者和合格公民。学生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围绕教师,或积极或协同参与课程内容的展开,达成学校教育的“育人”“成人”目标。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有一群学生,他们是课堂教学中的“局外人”“旁观者”,游离于课堂之外,老师的慷慨激昂启发诱导照射不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活世界,他们沉默寡言,冷漠对待他人,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远离集体活动,集体参与热情极低,他们是学校教育中的“边缘人”。
  边缘人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K·勒提出,边缘人是指各个方面(性格、行为)都脱离主流社会群体方式的人(狭义上)。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仍然是担负养成培育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接受和践行的主要阵地,是担负培养学生法律基础常识、宪法精神的重要阵地。先不论思政课本身由于教学内容的单薄、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师评价的单调等原因造成的教学效果有待提升,但就边缘人本身对于课堂的游離状态已经使得本已经形单影只亟待革新的思政课堂的实施多了重重阻力,其成效可以预见的大打折扣。
  2、边缘人需要培养守法意识。不论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如何,是否被边缘化都无法改变它的应有之义。思政课沉甸甸的道德育人法律育人的职责从“授业解惑”到“师道尊严”,再到我校的前身——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也是无数个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摇篮的师范院校的缩影,无一不应该育人成人,因为这不仅仅是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普通公民的单一事件,更是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长期系统工程,他们走上职业道路面临的是“未来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和形成未来社会的模样,未来社会公民的模样。
  高职院校中思政课的开展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讲授的文本以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为主。事实上,它的考核仍然以文本的卷面的形式进行,对于法律的认可尊重程度以及守法用法的执行力度,无法进行量化持续性的评估。而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守法意识的培养对于公民的法律实践是根基,基于维系校园和社会稳定,高职院校尤其是其中游离状态的边缘人更需要被持续关注被教育。
  校园中的边缘人同时也大多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法、学校管理和引导方式以及自身不良的个性,使得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各种问题时由于年龄和思想的不成熟,不能全面考虑社会和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容易出现偏激的判断和行为指向,由于其在校园中独来独往不合群,缺少集体参与,所以无法在同学的讨论教师的交流中获取矫正的机会和可能,因此,一旦产生对同学对师长对社会的不满就付诸行动,以极端手段的非法手段解决问题,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同室好友事件,复旦大学的林森浩投毒案等恶性事件无一不表现学生群体对生命的漠视,对法律的无知。因此,高职院校中有行为障碍、价值观错位的边缘人更需要法律的补课,守法意识的矫正。   三、高职院校中“边缘人”守法意识培养的可能途径
  1、社会法治权威意识的养成。所有学生最终要通过接受教育走上社会,他们拥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所有的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成为守法的良好公民,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就需要牢牢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对其的认同、内化以及遵守。
  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需要全民的守法意识与行为,但前提正如先贤所言,是要有“良法”的制定和实施。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不断推进,党的十九大上坚持厉行法治,推进全民守法的进程,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党和政府讲法治,社会行为有规则,普通公民才能得福祉,才能实现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正义。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严格执法是关键。政府、教育领导机构以及学校作为具体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更应带头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唯有如此,全民法治观念才能切实得到增强,全社会才能真正树立法治权威意识。公民基于对法治权威性的认可形成稳定的守法意识才能不被社会现实中出于权势的物质的利益轻易撼动,才会有持久而牢固的内在依据和情感支撑。
  2、学校教育领域法治的强化。2017年6月6日,教育部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学生法治教育座谈会暨高等学校学生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召开,大会积极探索对高校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途径,合作共建高等学校学生法治教育研究中心。依托此会,要求各高校及高职院校开展法治教育要依托学科优势、创新培养模式,推进理论创新,服务普法教育。
  法治社会的建成离不开教育的法治化,需要不断强化教育领域的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监督,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切实体会到法治的力量:無论校园内外,守法行为收到法律的保护,违法行为必将被严惩,使教与学的过程在法律制度之下,有利于其在法治环境中养成守法意识。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创造条件,利用身边资源通过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促成教学目的的达成——边缘人守法意识的加强和守法行为的稳定。
  在课程设置上,破除思政教师的独角戏,学校全员行动起来,管理者建立规范性的法制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与法规、厘清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做到高职院校管理者的行为有法可依;教师团体带领学生共同学法、懂法,共同分析高校中存在的鲜活的违法现象,清楚违法的成本及对社会的危害,知晓违法必究,当其自身利益收到侵害时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学会用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3、边缘人回归课堂,主体守法意识的养成。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作为通识课而配置的,具体课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然而其教材内容的相对陈旧,理论性、政治性、抽象性较强,学生对此基本无兴趣可言;教师的教学理论没有与时俱进,讲授方法以以自我为中心“填鸭”“灌输”为主,停滞不前的理论与迅猛发展的信息和学生思想成鲜明对比,理念的的滞后、“照本宣科”的风格与学生渴求的活泼互动成鲜明对比,这些外在于学生的客观原因使得他们主动远离思政课堂,成为边缘人。再加上高职生大多是分数评价标准下的落后者,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欠佳,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态度和韧性也较差,所以对于课程的系统性的把握不强、对课程的兴趣不高,不愿主动学习、主动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再加上自身性格的孤僻与疏离等主观原因不知不觉成为边缘人。因此,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学生的守法意识首先需要促使这些远离思政课堂的边缘人回归课堂。
  回归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
  首先,思政课堂引领者的教师需要自觉主动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自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出让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请学生,请课堂中的边缘人到课堂中来,“讲述”他们的需求,对法律的需求或不解,利用一切传统或革新手段,将知识、认识、价值观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社会实践对接,应其之需,解其之惑。以本人所在的无锡为例,211高校江南大学思政课副教授唐忠宝创新教学方式,“宝哥说“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思政课脱口秀,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学生(无论边缘与否)最关心的话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引领他们在认知困境中辨清真伪,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他说,思政课的教师,教学态度要有信心,教学设计要有用户思维,课程组织要有悬念,课程内容要有深度和广度,这样的教学革新学生支持也更容易接受传输的知识和观念,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在师生共同参与的生活世界中,边缘人也易被“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去边缘而成为课堂中的参与者,他们有话可说,通过共同关注的关涉法律的热点话题了解法的知识、法的行为,参与讨论辩论,越辩越明的过程逐渐成为法律的守法意识的践行者,违法行为的远离者。
  其次,学生自己也需要从自我世界中走出来,完成自己在学校中的去边缘化,为将来的社会公民的角色准备。关注社会时事,关注新闻,探讨新闻背后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说法》这类的法律节目和《中国法制》这些法律报刊,提高自身的法律了解度和敏锐度;走出课堂,走进与法的遵守与违背最近的地方去——走进普法宣传的队伍中去,走近法庭、走近监狱,积极地参加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法治意识。通过接受学校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途径获得的知识结构、辨别能力、价值观念、道德素养都深深影响守法意识的养成、守法行为的践行。在师生共同改变,互相促进中,既完成学生在校课程,也能在社会化中自然而顺利的过渡,成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守法公民。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不断改变。建筑工程的工作重点也从大规模新建阶段、新建与维修并举阶段逐步转移到旧建筑维修改造阶段,因此建筑改造与加固在建筑业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筑物自身不可抗拒的老化问题使得加固改造的问题日渐严峻。因此,本文对建筑架构加固的作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开展建筑结构加固的具体工作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原因;举措  从20世纪50、60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經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也不断增强。在经济发展期间各类创新性、先进性技术也呈现井喷式发展,这些先进技术也为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并能够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源动力。本文首先针对全球和我国在医药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进行相应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当前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应策略论述,希望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學质量和效果在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情势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英语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的创新改进,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充分发挥英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职英语教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
期刊
摘 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贯穿于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学生从开始学习语文时就离不开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写作。在作文教学中评改教学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评改教学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语言建构;语言运用;作文评改  关键词: 作文评改;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科研方法,对遂宁市老年网球运动开展现状作了详实的调查。同时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遂宁市老年网球运动作出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遂宁市老年网球运动开展呈良好态势;近几年来,新兴县区老年网球运动已经积极开展起来;同时,老年网球活动中心地区正逐渐由原来主城区发展到周边地带,但在良好氛围下也存在诸多的不协调,如场地设施正逐渐老化等也会影响老年网球运动的开
期刊
摘 要: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做好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教师的素养方面分析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并从师德、能力、人格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07-01  一个关于教育的演讲——《教育的意义》,引发我对教育的思考,从自身教育工作的经历与经验、发现的问题、
期刊
摘 要: 教育资源是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支持因素。本文从各研究者对教育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对教育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开发和利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过程性分析,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还会改善教学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 教育资源;概念和分类;开发和利用;管理和评价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
期刊
摘要:中共十八大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价值理念内涵发现其与高校教师智慧、勇气、人际、公正、节制、超越六重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发展高校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实质是高校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
期刊
摘要:《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而翻转课堂应用于《市场营销学》课程,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符合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致力于培养出学生更优秀的市场营销能力。  关键词:翻转;钦州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  一、市场营销课程现行上课方式  钦州学院市场营销课程的上课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
期刊
摘要:政工师唯有加强自己的素质修养建设,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工作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形成一种感应力,以自身的品行感召人,以高尚的人格激励人。  关键词:政工师;素质  政工师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一种引导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位,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理服人,以行为引导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