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感悟·提升——“观察物体”课例引发的思考

来源 :云南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幸参加了一次课例分析的校本教研活动,深切地感受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在课改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经验,为深入探究课程理念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鲜活的实例。这次活动选择的课例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看一看(一)”;开展 Recently, I was fortunate enough to attend a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y on a case study. I deeply felt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eachers have accumulated rich new experiences with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in curriculum reform.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mbination provides a vivid example. The activities selected course is the second unit of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math third unit “observation object” of the “take a look at (a)”; carry out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中就主人公阿新在确认自身美国人身份过程中,对文化身份建构的困惑与幻灭后的定位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本文将以《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为文本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旨在探讨主人公希望幻灭后的文化定位问题,为身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开拓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孙行者:他的即兴曲》 身份建构 幻灭 文化定位  汤亭亭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孙行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的人格正处于发展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常常出现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矛盾,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对家长、教师的说教由相信到开始怀疑,自我发展定位出现危机,学习的压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学习障碍。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现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更灵活的教育手段,科学应对学生心理,使学生在成长中纠正偏失,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得到更好的指引和发展。  近年来,我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