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针对兰州市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战略对策,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高新农业科技创新,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和完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融资模式。
【关键词】 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对策
1、前言
兰州市在依托省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设备条件和人才优势,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名优特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在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脱毒马铃薯种薯组培快繁等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兰州市高新農业技术及其产业化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新农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够强、科技投入不足,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机制尚不健全,高新农业技术的产品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战略对策。
2、兰州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兰州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
(1)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兰州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百合、畜牧、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林果、花卉产业为主的支柱产业。
(2)有了较为稳定的产业化基地。本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挥优势,区域布局、专业生产的原则,主要抓了蔬菜、百合、畜牧、林果等基地建设。
(3)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正在形成。围绕名优特新产品的销售、生产、贮藏、加工,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县乡各级坚持依托市场,建设以市区为中心连接县镇,产地市场、区域市场、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网络体系,大力促进产品流通和市场化。兰州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
(1)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尚不突出。产品产业中有“优”而无“势”,特色产品中有“特”而不“强”的状况较为普遍。
(2)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经济组织弱小,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幅射带动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依然以松散型为主,真正能带动产业全面发展的龙头企业很少。
(3)大部分产业内部产加销、贸工农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一体化问题解决得不好,产业链条短,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含量较低。
(4)农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研究和报告的机构少,难以定期作出权威、可靠的农产品信息。科研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3、兰州市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兰州市农业科技观念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创新,阻碍了高新农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当今世界,农业科技的主体身份与服务对象、重点领域、思路与方法、经费来源与投资主体、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要以现代农业理念和为“三农”服务为宗旨,在现阶段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机制不动摇。同时,要密切注意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形成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兰州高新农业技术的发展必须适应客观形势,树立面向“三农”的科研观念和以社会效益为最终标准的成果观念。
(2)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制订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划一是结合兰州市农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制订兰州市高新农业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科学评估农业科技创新的优先领域及重点项目;二是集中力量,研究和制订兰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高新技术行动计划;三是选择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成果,通过制定相关鼓励性政策扶持推广。
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对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制度供给主要有政策供给、研究与开发投入供给、国际交流与合作、技术市场供给、服务方式供给、科技人才供给等,要按照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的制度供给是促进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一是以加快高新农业技术发展为重点,制定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的法律法规;二是制定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于进入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和外商投资项目,在工商、税务、金融、海关、商检、人事、工资、奖励、保险等方面的政策要进一步配套与优化。
(3)加快高新农业科技创新,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明确重点目标采取“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重点领域、有基础的优势领域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中有所突破。
整合科技资源要充分利用兰州地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综合优势,加速技术创新、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集成技术优势,融产学研、科工贸于一体,实现强强联合,建设林木花卉组培快繁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督检测技术、农作物良种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兰州百合脱毒技术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基地,使其成为兰州市农业科技领域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排头兵和示范样板。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一是建立兰州农村经济、科技、社会专用数据库和高新技术项目库,充分运用国际互联网开展广泛的国内外交流;二是采取双边、多边、官方和民间等多种形式,努力拓宽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交流的渠道,提高兰州市科研学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4)建立和完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
建立重大高新农业项目公开招标制度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要进行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应突破地域界限,项目承担人都应机会均等;项目招标也应突破部门界限,招标过程须公开、平等、公正;实行项目合同制,项目负责人可打破行业、部门、单位的界限,组织课题组集中力量攻关。 建立健全高效的高新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体系,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要根据自身规律建立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科研部门要根据农业发展的要求调整科研结构和方向;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资力度,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实行科技项目投标、科技投资竞爭使用,以提高投资效率。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运行机制企业是高新农业技术转化的载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制定相应的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培育一批高新农业技术企业。加快高新农业技术企业的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聚集和鼓励高新人才的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人力资本培养机制,多形式、多途径培养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所需的各类人才。
(5)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融资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投资的政策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基金、组建高新农业技术企业担保机构、建立专业农业信贷公司等途径,保证有前途的高新农业技术项目及时得到所需资金。
发展风险投资积极探索和加快高新农业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建设,加大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扶持力度,积极壮大和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体制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兰州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高新农业科技创新,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和完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融资模式,通过这些措施才能逐步实现兰州农业现代化体系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良恕.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3):1-3
[2]张延君,刘进宝.依靠农业高新技术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J].北方经济,2005(8):54-55
[3]蒋和平,孟俊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7(5):61-64
[4]李红霞,王保福.甘肃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战略刍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7(5):24-27
作者简介:马丽萍,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第二作者:吴应珍,1972年6月,女,汉族,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对策
1、前言
兰州市在依托省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设备条件和人才优势,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名优特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在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脱毒马铃薯种薯组培快繁等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兰州市高新農业技术及其产业化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新农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够强、科技投入不足,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机制尚不健全,高新农业技术的产品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战略对策。
2、兰州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兰州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
(1)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兰州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百合、畜牧、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林果、花卉产业为主的支柱产业。
(2)有了较为稳定的产业化基地。本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挥优势,区域布局、专业生产的原则,主要抓了蔬菜、百合、畜牧、林果等基地建设。
(3)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正在形成。围绕名优特新产品的销售、生产、贮藏、加工,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县乡各级坚持依托市场,建设以市区为中心连接县镇,产地市场、区域市场、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网络体系,大力促进产品流通和市场化。兰州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
(1)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尚不突出。产品产业中有“优”而无“势”,特色产品中有“特”而不“强”的状况较为普遍。
(2)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经济组织弱小,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幅射带动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依然以松散型为主,真正能带动产业全面发展的龙头企业很少。
(3)大部分产业内部产加销、贸工农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一体化问题解决得不好,产业链条短,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含量较低。
(4)农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研究和报告的机构少,难以定期作出权威、可靠的农产品信息。科研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3、兰州市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兰州市农业科技观念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创新,阻碍了高新农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当今世界,农业科技的主体身份与服务对象、重点领域、思路与方法、经费来源与投资主体、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要以现代农业理念和为“三农”服务为宗旨,在现阶段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机制不动摇。同时,要密切注意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形成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兰州高新农业技术的发展必须适应客观形势,树立面向“三农”的科研观念和以社会效益为最终标准的成果观念。
(2)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制订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划一是结合兰州市农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制订兰州市高新农业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科学评估农业科技创新的优先领域及重点项目;二是集中力量,研究和制订兰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高新技术行动计划;三是选择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成果,通过制定相关鼓励性政策扶持推广。
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对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制度供给主要有政策供给、研究与开发投入供给、国际交流与合作、技术市场供给、服务方式供给、科技人才供给等,要按照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的制度供给是促进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一是以加快高新农业技术发展为重点,制定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的法律法规;二是制定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于进入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和外商投资项目,在工商、税务、金融、海关、商检、人事、工资、奖励、保险等方面的政策要进一步配套与优化。
(3)加快高新农业科技创新,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明确重点目标采取“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重点领域、有基础的优势领域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中有所突破。
整合科技资源要充分利用兰州地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综合优势,加速技术创新、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集成技术优势,融产学研、科工贸于一体,实现强强联合,建设林木花卉组培快繁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督检测技术、农作物良种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兰州百合脱毒技术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基地,使其成为兰州市农业科技领域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排头兵和示范样板。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一是建立兰州农村经济、科技、社会专用数据库和高新技术项目库,充分运用国际互联网开展广泛的国内外交流;二是采取双边、多边、官方和民间等多种形式,努力拓宽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交流的渠道,提高兰州市科研学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4)建立和完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
建立重大高新农业项目公开招标制度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要进行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应突破地域界限,项目承担人都应机会均等;项目招标也应突破部门界限,招标过程须公开、平等、公正;实行项目合同制,项目负责人可打破行业、部门、单位的界限,组织课题组集中力量攻关。 建立健全高效的高新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体系,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要根据自身规律建立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科研部门要根据农业发展的要求调整科研结构和方向;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资力度,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实行科技项目投标、科技投资竞爭使用,以提高投资效率。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运行机制企业是高新农业技术转化的载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制定相应的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培育一批高新农业技术企业。加快高新农业技术企业的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聚集和鼓励高新人才的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人力资本培养机制,多形式、多途径培养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所需的各类人才。
(5)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融资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投资的政策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基金、组建高新农业技术企业担保机构、建立专业农业信贷公司等途径,保证有前途的高新农业技术项目及时得到所需资金。
发展风险投资积极探索和加快高新农业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建设,加大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扶持力度,积极壮大和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体制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兰州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高新农业科技创新,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和完善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化融资模式,通过这些措施才能逐步实现兰州农业现代化体系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良恕.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3):1-3
[2]张延君,刘进宝.依靠农业高新技术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J].北方经济,2005(8):54-55
[3]蒋和平,孟俊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7(5):61-64
[4]李红霞,王保福.甘肃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战略刍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7(5):24-27
作者简介:马丽萍,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第二作者:吴应珍,1972年6月,女,汉族,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