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做好建筑的消防工作,事关人们的生命安全,往大处说,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甚至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合理科学地对消防电气进行设计,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倾注了千万老百姓的内心呼声,相关设计人员理应科学缜密地设计消防电气设施,保障居民的整体安全。
【关键词】 建筑电气;电气设计;火灾隐患;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满足了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的需要。然而,我国却是电气火灾多发的国家,且多年来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电气火灾的发生有电气质量低劣、用电不慎等原因,但相当多的原因是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不当,在建筑物建设之初就留下了电气起火的隐患。因此了解电气火灾的起因,在电气设计安装中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电气火灾的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电气装置设计安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建筑电气的火灾隐患分析
1、建筑电气的设计及施工未能按防火规定执行
建筑电气设计是建筑防火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执行防火有关规定。有些建筑物平顶内导线应该穿钢管敷设的,改为塑料管敷设。有些绝缘包布包扎不全或脱落也可引起短路。当发生短路时,在短路点产生强烈的火花及电弧,温度可高达3000℃以上,致使短路点金属溶化成溶珠,跌落在附近的可燃物质上引起燃烧。
2、有些专业工程公司缺乏防火意识
在设计与施工中也潜藏着火灾事故隐患:有些公司是凑拢班子、缺乏专业设计人员,缺乏用电安全意识;有些甚至在不清楚设备用电量的情况下任意拉设电线、不考虑载流量与防火安全要求,以致在通电使用中发生严重过载、发生火灾。
3、有些使用单位缺少安全用电知识
当工程投入使用后,管理人员缺乏用电负荷量的概念。误认为只要有电有插座位置,不管有多少容量都可以接用。有些强行超载运行,拆除过载短路保护装置,以致严重过载而引起火灾。
二、建筑电气设计火灾对策
1、合理选择电线、电缆
1.1建筑电气电路防火中电线、电缆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选择电线电缆时必须要选择正规的厂家,这样的话有效的避免假冒伪劣商品。我们知道假冒的导线,线径是不足的,这样导致电阻过大,导线在通电是会产生发热,极容易导致火灾的产生。
1.2根据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规范要求,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应有适当的防火分割,并按工程重要性、火灾几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采取以下措施:
(a)在安装电气电路时,采取阻燃防护措施,当发生火灾时可以有效阻止燃烧。
(b)在选用电线时尽量选择具有难燃性质的电缆线。
(c)在设置安装电线时采取耐火防护措施,在选用电线时也可以选用具有耐火性质的电缆线。
2、线路导线截面设计的选择
建筑电气电路的导线截面设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作导线截面选择时必须考虑到建筑区的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区的温度等其他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选择导线截面与导线型号,同时在选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成本问题,选择合适的而不是选择最贵的,要做事成本控制。
2.1充分考虑到计算负荷。“计算负荷”就是我们所说的电气电路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计算负荷是我们通过分析假想出来的负荷。这种假想出来的负荷所产生的热效应必须和实际变动的负荷所产生的热效应是相等的。
2.2按照适合的导线敷设方式来选择,我们知道导线的敷设方式是比较多的,导线可以敷设在土壤中、穿管中,还可以明敷设。采用不同的敷设方式,导线的散热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导线的敷设方式时,我们要充分的考虑导线的载流量以及发热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用最合适的敷设方式,反之根据已选则的敷设方式也可以确定导线的选择类型。
2.3按建筑周围的环境温度来选择合适的导线。导线的发热,以及导线的温度和建筑周边的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建筑周边的环境对导线的载流量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在做导线截面选择时必须考虑室内温度情况,以及周边灯具的散热情况。
3、做好漏电保护
流经人体的电流,当交流在15mA-20mA以下或直流50mA以下,对人身是安全的。目前漏电开关脱扣值一般整定在30mA。目前工程中常采用末端保护为主,主要是因为发生故障时可以减小影响范围,也可以采用末端保护和分支线保护相结合的分级漏电保护方式。选用漏电保护器时应注意几点:
3.1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的漏电保护器,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3.2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的,在选择时应考虑保护范围、人身设备安全和环境要求。
3.3当漏电保护器作分级保护时,应满足上下级动作的选择性。上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小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或是所保护线路设备正常漏電电流的2倍。
4、做好接地保护
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电力系统工作的需要,要求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用金属与大地做良好的连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地。电气设备与电力系统的接地,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接零、防雷电接地、隔离接地、静电接地和防腐接地等。
4.1工作接地。电源中性点不同的运行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特别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时有明显的影响。接地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工作接地的作用就是:保证电气设备可靠地运行,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迅速切断故障点。 4.2保护接地。为防止因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作金属连接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的作用就是为防止电压危及人身安全。保护接地的形式有两种:a.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分别直接接地,称为保护接地;b.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或者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与保护线共用一根导线接地,称为保护接零。
4.3防雷电接地。当高空出现雷云的时候,大地上由静电感应作用必然感应出与雷电相反的电荷,由处于地面上建筑物最高处的避雷设备,引雷电下行先导,使主要放电集中在避雷设备上,使处于附近尤其是比它更低的物体受雷击的概率大大减小。这样就对设备和人员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5、强化电气防火监督管理
电力、建设、公安消防、工商、商检等部门要切实在建筑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环节和电气产品生产、流通领域强化监督管理。电力管理部门要把电气防火纳入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监督管理,电力供应、使用者要按照《供用电合同》约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电气防火措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从源头预防产生建筑电气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提高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开业前检查等行政许可环节和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和依法督促整改电气火灾隐患的能力。
6、广泛开展电气防火宣传教育培训
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将预防电气火灾的知识纳入普法、科普教育和义务、学历、职业教育,广泛宣传防范建筑电气火灾的措施,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和防控电气火灾的技术措施,剖析典型建筑电气火灾案例,警示社会单位和群众,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同时,劳动和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电工的防火安全技能培训,减少因电气线路施工、电气产品安装不合格产生的火灾隐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控制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理解和执行规范,不断完善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为我国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貢献。
参考文献:
[1]陈洪甫.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06)
[2]张晨光,吴春扬.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关键词】 建筑电气;电气设计;火灾隐患;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满足了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的需要。然而,我国却是电气火灾多发的国家,且多年来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电气火灾的发生有电气质量低劣、用电不慎等原因,但相当多的原因是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不当,在建筑物建设之初就留下了电气起火的隐患。因此了解电气火灾的起因,在电气设计安装中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电气火灾的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电气装置设计安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建筑电气的火灾隐患分析
1、建筑电气的设计及施工未能按防火规定执行
建筑电气设计是建筑防火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执行防火有关规定。有些建筑物平顶内导线应该穿钢管敷设的,改为塑料管敷设。有些绝缘包布包扎不全或脱落也可引起短路。当发生短路时,在短路点产生强烈的火花及电弧,温度可高达3000℃以上,致使短路点金属溶化成溶珠,跌落在附近的可燃物质上引起燃烧。
2、有些专业工程公司缺乏防火意识
在设计与施工中也潜藏着火灾事故隐患:有些公司是凑拢班子、缺乏专业设计人员,缺乏用电安全意识;有些甚至在不清楚设备用电量的情况下任意拉设电线、不考虑载流量与防火安全要求,以致在通电使用中发生严重过载、发生火灾。
3、有些使用单位缺少安全用电知识
当工程投入使用后,管理人员缺乏用电负荷量的概念。误认为只要有电有插座位置,不管有多少容量都可以接用。有些强行超载运行,拆除过载短路保护装置,以致严重过载而引起火灾。
二、建筑电气设计火灾对策
1、合理选择电线、电缆
1.1建筑电气电路防火中电线、电缆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选择电线电缆时必须要选择正规的厂家,这样的话有效的避免假冒伪劣商品。我们知道假冒的导线,线径是不足的,这样导致电阻过大,导线在通电是会产生发热,极容易导致火灾的产生。
1.2根据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规范要求,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应有适当的防火分割,并按工程重要性、火灾几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采取以下措施:
(a)在安装电气电路时,采取阻燃防护措施,当发生火灾时可以有效阻止燃烧。
(b)在选用电线时尽量选择具有难燃性质的电缆线。
(c)在设置安装电线时采取耐火防护措施,在选用电线时也可以选用具有耐火性质的电缆线。
2、线路导线截面设计的选择
建筑电气电路的导线截面设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作导线截面选择时必须考虑到建筑区的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区的温度等其他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选择导线截面与导线型号,同时在选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成本问题,选择合适的而不是选择最贵的,要做事成本控制。
2.1充分考虑到计算负荷。“计算负荷”就是我们所说的电气电路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计算负荷是我们通过分析假想出来的负荷。这种假想出来的负荷所产生的热效应必须和实际变动的负荷所产生的热效应是相等的。
2.2按照适合的导线敷设方式来选择,我们知道导线的敷设方式是比较多的,导线可以敷设在土壤中、穿管中,还可以明敷设。采用不同的敷设方式,导线的散热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导线的敷设方式时,我们要充分的考虑导线的载流量以及发热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用最合适的敷设方式,反之根据已选则的敷设方式也可以确定导线的选择类型。
2.3按建筑周围的环境温度来选择合适的导线。导线的发热,以及导线的温度和建筑周边的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建筑周边的环境对导线的载流量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在做导线截面选择时必须考虑室内温度情况,以及周边灯具的散热情况。
3、做好漏电保护
流经人体的电流,当交流在15mA-20mA以下或直流50mA以下,对人身是安全的。目前漏电开关脱扣值一般整定在30mA。目前工程中常采用末端保护为主,主要是因为发生故障时可以减小影响范围,也可以采用末端保护和分支线保护相结合的分级漏电保护方式。选用漏电保护器时应注意几点:
3.1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的漏电保护器,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3.2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的,在选择时应考虑保护范围、人身设备安全和环境要求。
3.3当漏电保护器作分级保护时,应满足上下级动作的选择性。上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小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或是所保护线路设备正常漏電电流的2倍。
4、做好接地保护
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电力系统工作的需要,要求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用金属与大地做良好的连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地。电气设备与电力系统的接地,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接零、防雷电接地、隔离接地、静电接地和防腐接地等。
4.1工作接地。电源中性点不同的运行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特别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时有明显的影响。接地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工作接地的作用就是:保证电气设备可靠地运行,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迅速切断故障点。 4.2保护接地。为防止因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作金属连接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的作用就是为防止电压危及人身安全。保护接地的形式有两种:a.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分别直接接地,称为保护接地;b.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或者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与保护线共用一根导线接地,称为保护接零。
4.3防雷电接地。当高空出现雷云的时候,大地上由静电感应作用必然感应出与雷电相反的电荷,由处于地面上建筑物最高处的避雷设备,引雷电下行先导,使主要放电集中在避雷设备上,使处于附近尤其是比它更低的物体受雷击的概率大大减小。这样就对设备和人员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5、强化电气防火监督管理
电力、建设、公安消防、工商、商检等部门要切实在建筑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环节和电气产品生产、流通领域强化监督管理。电力管理部门要把电气防火纳入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监督管理,电力供应、使用者要按照《供用电合同》约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电气防火措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从源头预防产生建筑电气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提高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开业前检查等行政许可环节和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和依法督促整改电气火灾隐患的能力。
6、广泛开展电气防火宣传教育培训
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将预防电气火灾的知识纳入普法、科普教育和义务、学历、职业教育,广泛宣传防范建筑电气火灾的措施,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和防控电气火灾的技术措施,剖析典型建筑电气火灾案例,警示社会单位和群众,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同时,劳动和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电工的防火安全技能培训,减少因电气线路施工、电气产品安装不合格产生的火灾隐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控制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火灾隐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理解和执行规范,不断完善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为我国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貢献。
参考文献:
[1]陈洪甫.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06)
[2]张晨光,吴春扬.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