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中速增长阶段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原有平衡被打破,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2012年11月26日,由青岛市国资委主办的2013“财智对话——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青岛举行。党的十八大之后,关于我国在2020年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次“财智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以“中国经济前景展望”为题,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进行了精彩分析。本刊特将其演讲内容进行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发展存在诸多不平衡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按照世界银行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排位,我国排在全球100位之后。总量很大,人均很低,增长很快,发展极不平衡,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即使遭遇国际金融危机,面对世界经济的整体下滑,我国经济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增长速度背后,我国经济却也存在明显的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011年,天津的人均GDP为8.34万元,超越上海的8.18万元和北京的8.05万元,排在第一位。而我国人均GDP最低的省份贵州,只有1.64万元,不到天津的20%。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如果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达不到小康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
当中国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日益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构成威胁的时候,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为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由此也带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要么低迷,要么衰退,其经济排位、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经济地位的影响力都在下降。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2011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66万亿美元,“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经济总量均排在全球前12位。
如果以去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1:6.4588折算,2011年,我国GDP约合7.3万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1.4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份额为10.5%。剔除价格因素,我国经济增长9.2%。如果把GDP的名义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算在内,这一增长为24%。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0%,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经济增长也来自于中国,这都证明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高速增长后的回落,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银行按照人均GNI(国民总收入)把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四类。按照这一分类标准,21世纪之前我国是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2000年以后,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进入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开始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除了面临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还面临如何翻越高收入之墙,建设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的挑战。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通常可以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伴随着成本的上升和后发优势的削弱,以及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会中断,从而出现长达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经济衰退。
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1万到1.2万国际元,经济增长通常会出现自然的回落,叫成功追赶型经济体。这种跨越高速增长阶段之后的经济的自然回落,是正常的、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十六大报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和十七大报告中提及的“到2020年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人均GDP跟2000年相比要翻两番”的目标不同,十八大报告的全新表述,既强调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又同时强调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自2010年之后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要达到7.2%。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为9.2%,所以在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只需要保持年均7%的增长即可实现预期目标。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并不是指所有人的收入都会翻一番,指的是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如果增长同样可以达到年均7%,这一目标也可实现。
过去30多年,我国保持了近10%的高增长,未来不可能继续保持如此的高增长。在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我国经济可能回落到7%到8%,很多行业会出现亏损,很多企业会面临破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所以,在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市场、社会,短期内都难以适应,会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形成新的挑战。
经济增长如同潮涨潮落
一位美国学者曾预言,2013年中国必然会爆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理由是,金融危机时期的4万亿投资,并没有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当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时,就必然会出现资金使用效率的大幅下降和银行呆坏账的大幅增加,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虽然我们并不一定认同他的分析,但中国却需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经济的高增长如同涨潮,当潮水涌来时,很多问题和矛盾会被掩盖。经济回落到7%或8%就如同退潮,显露的矛盾和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当地方政府的土地预期收入和财政收入抵押无法更好实现时,投融资平台所隐含的巨大风险,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财政金融风险。 除此之外,未来我国经济还面临变革社会治理方式,维持长期的社会稳定的挑战。发展机会的不均等,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下降,社会阶层固化。
目前社会普遍存在三类现象:第一类现象是“拼爹”。拼的是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第二类是“农民工的孩子还是农民工”。父母一生都在城市打工,但子女工作后还是农民工,他们不但没真正被城市所接纳,没有真正从农民转成市民,也享受不到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第三类是“寒门难出贵子”。北大、清华等名校招生的农村孩子数量逐年下降的背后,是大量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流入城市,使得教育资源在农村和城市得不到公平分配。社会阶层的固化,使得社会充斥着各种矛盾。只有社会有着充分的流动性,才能激发各阶层的积极性,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的社会。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十年面对的挑战则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上升、转型迫在眉睫,以及大的竞争环境等方面。
在经济增长阶段开始转换的同时,传统的速度效益型盈利模式也难以为继,需要通过加大市场的优胜劣汰,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来提高优势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目前,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战略,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本优势,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双重挤压。
美欧债务危机以后,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明显放缓,我国外向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加大。虽然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上升,反过来也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先后有100多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但是只有不到10%的国家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我国仍处于乘势而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同以往。机遇和挑战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面对挑战,如果我们始终处在被动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就没有机遇可言;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则可能创造新的机遇。
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转换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滑坡平稳下降。2012年,滑坡的步伐明显加快。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经济季度增长的平均水平是10.6%,今年三季度增长只有7.4%,明显偏离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经过了连续6个季度的下降。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出现回升态势,但始于2010年二季度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下降,到今年三季度,已经持续了10个季度。这是我国自1992年发布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数据证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已经开始转化。
经济增长下降的原因,主要源于外需萎缩,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以及我国基本面的变化。今年我国政府进出口增长的预期目标是10%左右,但到10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长约为6%,离预期目标差距明显。此外,占我国投资比重超过20%的房地产投资,在高速扩张之后,进入调整阶段,并对上下游及相关产业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带来了较大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下降引发投融资能力的下降,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增大。所以,我国经济增长下降,是短期需求收缩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中速增长阶段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原有平衡被打破,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推动经济服务化、金融化,发展知识经济,占领全球分工的高端环节,低附加值制造环节向外转移,这是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以后采取的普遍政策,但也由此带来了产业的空洞化。所以,美国、日本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开始普遍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
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发展,不是传统低端制造业的简单回归,而是进一步增强在传统制造业优势环节的竞争力,进一步掌握品牌和核心技术,创造出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从而抢占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明年的预期目标应在7.5%左右
今年1到10月份,我国出口增长7.8%,全年出口增长约8%。预计2013年我国消费出口的增长将与今年大体持平,但投资的增长会面临下行压力。
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000万套,2012年新开32700万套,2013年约是600万套。随着商品房销售的回暖,销售增速超过新开工面积增速,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增速降幅收窄,市场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将出现小幅回升,但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将会出现明显下降,两者相互抵消,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仍然不足。
研究证明,过去十年,我国出口增长和制造业增长的波动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出口增长10个百分点,将会带来制造业增长2到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东部地区面对成本上涨,以大规模的机械代替劳动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是支撑我国制造业投资高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今年以来,企业盈利水平的大幅下降,中小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不足,以及许多产业的产能过剩,都影响了制造业投资的增长。
在我国,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总比重,约占整个投资比重的80%,而明年三大部分都将面临下降压力。2013年,在出口增长和消费增长稳定的情况下,政府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稳定投资增长上,才有可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
过去30多年,我国消费的增长基本是稳定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偏低,老百姓没钱可花;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此外,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低收入群体有消费欲望,但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而高收入群体有支付能力,却购买欲望不足。
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应在7.5%左右。7%的预期目标,向市场传递的信息是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滑坡,并不利于稳定经济增长。而7.5%的增长目标,则可以向市场传递出经济稳定的信号。
2013年的中国经济,将处于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寻找到新的平衡点。
(本刊记者宋鑫陶据余斌主旨演讲内容整理而成,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
2012年11月26日,由青岛市国资委主办的2013“财智对话——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青岛举行。党的十八大之后,关于我国在2020年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次“财智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以“中国经济前景展望”为题,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进行了精彩分析。本刊特将其演讲内容进行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发展存在诸多不平衡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按照世界银行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排位,我国排在全球100位之后。总量很大,人均很低,增长很快,发展极不平衡,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即使遭遇国际金融危机,面对世界经济的整体下滑,我国经济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增长速度背后,我国经济却也存在明显的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011年,天津的人均GDP为8.34万元,超越上海的8.18万元和北京的8.05万元,排在第一位。而我国人均GDP最低的省份贵州,只有1.64万元,不到天津的20%。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如果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达不到小康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
当中国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日益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构成威胁的时候,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为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由此也带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要么低迷,要么衰退,其经济排位、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经济地位的影响力都在下降。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2011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66万亿美元,“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经济总量均排在全球前12位。
如果以去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1:6.4588折算,2011年,我国GDP约合7.3万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1.4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份额为10.5%。剔除价格因素,我国经济增长9.2%。如果把GDP的名义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算在内,这一增长为24%。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0%,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经济增长也来自于中国,这都证明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高速增长后的回落,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银行按照人均GNI(国民总收入)把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四类。按照这一分类标准,21世纪之前我国是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2000年以后,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进入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开始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除了面临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还面临如何翻越高收入之墙,建设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的挑战。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通常可以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伴随着成本的上升和后发优势的削弱,以及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会中断,从而出现长达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经济衰退。
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1万到1.2万国际元,经济增长通常会出现自然的回落,叫成功追赶型经济体。这种跨越高速增长阶段之后的经济的自然回落,是正常的、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十六大报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和十七大报告中提及的“到2020年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人均GDP跟2000年相比要翻两番”的目标不同,十八大报告的全新表述,既强调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又同时强调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自2010年之后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要达到7.2%。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为9.2%,所以在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只需要保持年均7%的增长即可实现预期目标。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并不是指所有人的收入都会翻一番,指的是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如果增长同样可以达到年均7%,这一目标也可实现。
过去30多年,我国保持了近10%的高增长,未来不可能继续保持如此的高增长。在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我国经济可能回落到7%到8%,很多行业会出现亏损,很多企业会面临破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所以,在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市场、社会,短期内都难以适应,会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形成新的挑战。
经济增长如同潮涨潮落
一位美国学者曾预言,2013年中国必然会爆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理由是,金融危机时期的4万亿投资,并没有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当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时,就必然会出现资金使用效率的大幅下降和银行呆坏账的大幅增加,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虽然我们并不一定认同他的分析,但中国却需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经济的高增长如同涨潮,当潮水涌来时,很多问题和矛盾会被掩盖。经济回落到7%或8%就如同退潮,显露的矛盾和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当地方政府的土地预期收入和财政收入抵押无法更好实现时,投融资平台所隐含的巨大风险,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财政金融风险。 除此之外,未来我国经济还面临变革社会治理方式,维持长期的社会稳定的挑战。发展机会的不均等,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下降,社会阶层固化。
目前社会普遍存在三类现象:第一类现象是“拼爹”。拼的是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第二类是“农民工的孩子还是农民工”。父母一生都在城市打工,但子女工作后还是农民工,他们不但没真正被城市所接纳,没有真正从农民转成市民,也享受不到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第三类是“寒门难出贵子”。北大、清华等名校招生的农村孩子数量逐年下降的背后,是大量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流入城市,使得教育资源在农村和城市得不到公平分配。社会阶层的固化,使得社会充斥着各种矛盾。只有社会有着充分的流动性,才能激发各阶层的积极性,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的社会。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十年面对的挑战则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上升、转型迫在眉睫,以及大的竞争环境等方面。
在经济增长阶段开始转换的同时,传统的速度效益型盈利模式也难以为继,需要通过加大市场的优胜劣汰,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来提高优势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目前,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战略,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本优势,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双重挤压。
美欧债务危机以后,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明显放缓,我国外向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加大。虽然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上升,反过来也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先后有100多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但是只有不到10%的国家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我国仍处于乘势而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同以往。机遇和挑战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面对挑战,如果我们始终处在被动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就没有机遇可言;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则可能创造新的机遇。
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转换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滑坡平稳下降。2012年,滑坡的步伐明显加快。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经济季度增长的平均水平是10.6%,今年三季度增长只有7.4%,明显偏离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经过了连续6个季度的下降。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出现回升态势,但始于2010年二季度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下降,到今年三季度,已经持续了10个季度。这是我国自1992年发布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数据证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已经开始转化。
经济增长下降的原因,主要源于外需萎缩,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以及我国基本面的变化。今年我国政府进出口增长的预期目标是10%左右,但到10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长约为6%,离预期目标差距明显。此外,占我国投资比重超过20%的房地产投资,在高速扩张之后,进入调整阶段,并对上下游及相关产业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带来了较大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下降引发投融资能力的下降,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增大。所以,我国经济增长下降,是短期需求收缩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中速增长阶段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原有平衡被打破,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推动经济服务化、金融化,发展知识经济,占领全球分工的高端环节,低附加值制造环节向外转移,这是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以后采取的普遍政策,但也由此带来了产业的空洞化。所以,美国、日本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开始普遍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
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发展,不是传统低端制造业的简单回归,而是进一步增强在传统制造业优势环节的竞争力,进一步掌握品牌和核心技术,创造出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从而抢占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明年的预期目标应在7.5%左右
今年1到10月份,我国出口增长7.8%,全年出口增长约8%。预计2013年我国消费出口的增长将与今年大体持平,但投资的增长会面临下行压力。
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000万套,2012年新开32700万套,2013年约是600万套。随着商品房销售的回暖,销售增速超过新开工面积增速,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增速降幅收窄,市场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将出现小幅回升,但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将会出现明显下降,两者相互抵消,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仍然不足。
研究证明,过去十年,我国出口增长和制造业增长的波动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出口增长10个百分点,将会带来制造业增长2到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东部地区面对成本上涨,以大规模的机械代替劳动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是支撑我国制造业投资高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今年以来,企业盈利水平的大幅下降,中小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不足,以及许多产业的产能过剩,都影响了制造业投资的增长。
在我国,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总比重,约占整个投资比重的80%,而明年三大部分都将面临下降压力。2013年,在出口增长和消费增长稳定的情况下,政府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稳定投资增长上,才有可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
过去30多年,我国消费的增长基本是稳定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偏低,老百姓没钱可花;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此外,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低收入群体有消费欲望,但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而高收入群体有支付能力,却购买欲望不足。
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应在7.5%左右。7%的预期目标,向市场传递的信息是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滑坡,并不利于稳定经济增长。而7.5%的增长目标,则可以向市场传递出经济稳定的信号。
2013年的中国经济,将处于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寻找到新的平衡点。
(本刊记者宋鑫陶据余斌主旨演讲内容整理而成,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