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集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因而,要利用班集体这个阵地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拥有一个良好师德修养教师的条件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关键。
1 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一个教师最根本的是对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对象的热爱,这两者又都落脚于爱学生。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对学生爱护、信任、期待都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意念支配下,不断向上进步。
教师应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激发学生上进心。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时时关注自己,特别对后进学生更要不厌其烦地倍加关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要不断的进行自身完善,充分发挥教育者和组织者的引导作用。这是班集体良好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班主任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说形成良好班集体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修养,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要在学生眼中形成一种有“友善的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有耐性”的教师形象。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为形成良好班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主任自身条件提高的前提下,才能教育和组织好班级集体工作,而形成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基础,就是抓德育工作。
俗话说“育人先育德”。德育,不论在什么国家或社会,也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摆在教育第一位的。孔子的性善论,实际上指出了中华民族德育的规范性和社会标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所提出的用人标准,其中之一就是品德兼优。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也把德育工作放在了首位。如何做好德育工作?面对所谓的“差班”、“乱班”,这对于班主任来说,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项工作任务,而如果能借班主任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恰到好处的工作方法,也可以变成“好班”、“优秀班集体”。于是,要抓好德育工作,首先建立班级监督制度,以班委会为监督机构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既是班级工作的实施者,又是班级工作管理的监督者。同时,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发现有违反组织纪律及不良倾向的人或事记下来,并且由班长把学生当天反应的情况如实记载在班务日志上去,最后再由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上作出处理意见和帮助的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这样不仅教育学生弄清是非,辨明真伪,判断善恶,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树立榜样,激发欲望,使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健康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开故事会,大力宣讲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
发明大王爱迪生七岁上学时连2+2=4也弄不清,因成绩太差只好退学,但后来成为两千多项发明的世界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在小学算是智力迟钝者,谁能料他竟成为科学史上改变人们宇宙观的划时代的“相对论”的创立者。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们因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但谁能料到他俩成为英国杰出的人物。上述一些实例表明,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动脑动手并善于创新。使学生懂得是科学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科学家在学生们头脑中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而激发起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知创新的欲望,还要充分利用图书室,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可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至二节“自选读书活动课”,让学生到图书室自己动手找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动口讲一讲、谈一谈、演一演等读书等活动。使他们在榜样的力量推动下,在主动学习参与中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4 创新能力的关键——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是学校细胞,它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属于我自己”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的个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这是一个呼唤主体的时代,也是人们主体日益觉醒的时代。
初中阶段是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时期,此时,作为主体性生成基础的“生理——心理——文化”结构初步形成。他们羽翼渐丰,渴望飞出父母、老师的庇护,渴望独立、平等、民主、自由,对于外在的强加的种种束缚,会产生强烈的叛逆情绪,甚至与老师背道而驰,但是我从他们桀骜的目光中,从他们优质的观点中,从他们不可思议的举动中,会惊喜的发现创造的种子在萌芽。因而,利用班集体这个主体阵地,充分诱发他们动脑、动手的创新主体作用。在班级,集体中,构建了“美术小组”、“科技小组”、“板报编制组”等,使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干,班上事事有人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集体主义荣誉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特别是办手抄小报成了同学们喜爱的活动内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在办报的过程中,有“古诗报、学习综合报、绘画报、英语报、新闻报、电脑报”等,大批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手抄小报脱颖而出。因此,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蕴藏的潜在力量,使学生不断发展,开拓创新。
在素质教育中,主题队会活动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科学审美,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实践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教育。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近年来,在主题活动中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工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特长,这不仅给班级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也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起到了无形的推动力量。因此,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个性的发展;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摇篮。
1 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一个教师最根本的是对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对象的热爱,这两者又都落脚于爱学生。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对学生爱护、信任、期待都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意念支配下,不断向上进步。
教师应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激发学生上进心。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时时关注自己,特别对后进学生更要不厌其烦地倍加关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要不断的进行自身完善,充分发挥教育者和组织者的引导作用。这是班集体良好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班主任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说形成良好班集体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修养,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要在学生眼中形成一种有“友善的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有耐性”的教师形象。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为形成良好班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主任自身条件提高的前提下,才能教育和组织好班级集体工作,而形成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基础,就是抓德育工作。
俗话说“育人先育德”。德育,不论在什么国家或社会,也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摆在教育第一位的。孔子的性善论,实际上指出了中华民族德育的规范性和社会标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所提出的用人标准,其中之一就是品德兼优。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也把德育工作放在了首位。如何做好德育工作?面对所谓的“差班”、“乱班”,这对于班主任来说,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项工作任务,而如果能借班主任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恰到好处的工作方法,也可以变成“好班”、“优秀班集体”。于是,要抓好德育工作,首先建立班级监督制度,以班委会为监督机构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既是班级工作的实施者,又是班级工作管理的监督者。同时,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发现有违反组织纪律及不良倾向的人或事记下来,并且由班长把学生当天反应的情况如实记载在班务日志上去,最后再由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上作出处理意见和帮助的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这样不仅教育学生弄清是非,辨明真伪,判断善恶,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树立榜样,激发欲望,使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健康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开故事会,大力宣讲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
发明大王爱迪生七岁上学时连2+2=4也弄不清,因成绩太差只好退学,但后来成为两千多项发明的世界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在小学算是智力迟钝者,谁能料他竟成为科学史上改变人们宇宙观的划时代的“相对论”的创立者。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们因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但谁能料到他俩成为英国杰出的人物。上述一些实例表明,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动脑动手并善于创新。使学生懂得是科学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科学家在学生们头脑中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而激发起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知创新的欲望,还要充分利用图书室,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可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至二节“自选读书活动课”,让学生到图书室自己动手找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动口讲一讲、谈一谈、演一演等读书等活动。使他们在榜样的力量推动下,在主动学习参与中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4 创新能力的关键——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是学校细胞,它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属于我自己”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的个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这是一个呼唤主体的时代,也是人们主体日益觉醒的时代。
初中阶段是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时期,此时,作为主体性生成基础的“生理——心理——文化”结构初步形成。他们羽翼渐丰,渴望飞出父母、老师的庇护,渴望独立、平等、民主、自由,对于外在的强加的种种束缚,会产生强烈的叛逆情绪,甚至与老师背道而驰,但是我从他们桀骜的目光中,从他们优质的观点中,从他们不可思议的举动中,会惊喜的发现创造的种子在萌芽。因而,利用班集体这个主体阵地,充分诱发他们动脑、动手的创新主体作用。在班级,集体中,构建了“美术小组”、“科技小组”、“板报编制组”等,使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干,班上事事有人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集体主义荣誉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特别是办手抄小报成了同学们喜爱的活动内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在办报的过程中,有“古诗报、学习综合报、绘画报、英语报、新闻报、电脑报”等,大批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手抄小报脱颖而出。因此,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蕴藏的潜在力量,使学生不断发展,开拓创新。
在素质教育中,主题队会活动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科学审美,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实践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教育。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近年来,在主题活动中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工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特长,这不仅给班级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也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起到了无形的推动力量。因此,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个性的发展;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