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性形象几乎贯穿了沈从文的全部作品,通过作品可以确信无疑的是沈从文是一个十分善于书写女性形象的现代作家,而他笔下所构建的“湘西世界”的少女形象则是其创作中的一颗耀眼之星,其中形象展现出的美与悲色彩显得清新明丽且使人印象深刻。本文以《边城》中翠翠形象为例,分析以翠翠形象为代表的一类湘西世界少女美与悲的生命颂歌。
关键词:沈从文;翠翠;形象美;悲剧意蕴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倾其心血创作出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桃花源”。其中,湘西少女一生的经历在“世外桃源”的背景下显得潮气蓬勃而富有生气,彰显出了人性的美好。但同时,在湘西少女的人物形象中又或多或少地带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不免使人产生哀婉之意。以下欲以翠翠形象为例,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历,浅析湘西世界中少女形象美的刻画和产生原因,以及其形象中的悲剧意蕴。
一、湘西世界中的少女形象
湘西这片土地是沈从文作品中极力刻画和表现的一方净土,其中生活在那片乡土世界中的少女形象代表了沈从文心中最理想的女性,是人世间一切最美好价值的象征,也是他文学理想的最突出表现。湘西少女的形象刻画,是沈从文一生创作之中着墨最多、成就最大的女性刻画,在所构建的“湘西世界”里,在一片古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中自然地书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单纯关系,以刻画和衬托出湘西世界少女善良纯真、活泼自然而又冉冉向上生命力的蓬勃朝气,正如同翠翠一般。
翠翠作为《边城》的主人公,在文本中处处彰显着人性的真善美,而这种至善至美和纯朴的天真,正是还未被人世间世俗污染的表现。翠翠是来自于自然的,既是来自于自然的自然精灵,又是顺其自然的自然少女,在那片充满原始生命力和自然健康的湘西世界里,似乎是环境带给她纯朴善良的天性和任情而动的灵气,却又像是正因有了翠翠一类人的单纯善良和朴素圣洁,才造就了湘西世界的和谐宁静和自然风气。总之,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美的,代表着灵性和干净透明的美好,其生命就如同溪水般宁静而又自然地流淌下去,虽不如同江河大浪那般汹涌澎湃,但却以最平静的方式,表现了最为健康自然的本真人性,也正如同溪流那般,以最坚韧的态度走完一生的旅程,无论好坏。
二、形象美的塑造
以翠翠形象为代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少女形象美的体现有几个方面呈现。
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塑造翠翠的形象美。作者通过对湘西世界环境的描写和刻画,在带有原始生命力和古朴风气的湘西世界里书写一尘未染的自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是纯净自然山水中的无法缺失的一部分,因此人物自然和谐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为书写翠翠少女的形象美显得尤为重要。在《边城》中,作品一开头就直接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就是把一个叫“茶峒”的地方在读者的面前先摆了出来,用简单几笔勾出“茶峒”的面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有座美丽的白塔,白塔下有位老人、一个女孩和一条黄狗。就这样描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风景画。接着,以此为拉开故事叙述和发展的背景,读者在感受湘西“茶峒”环境之时或许已经在心中形成了一个模糊的翠翠的形象,她一定也像这幅干净美好的自然风景画这般天真无邪、温情淳朴。翠翠的名字仿佛本身就是由自然所赋予的,作品中这样写道:“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因此,我们不由看出,翠翠的名字实为自然为她的生命注入了自然的颜色,也输入了自然的灵气和健康。同时,不得不注意到的是,作品中用宁静古朴的湘西“茶峒”景色书写了乡间纯洁朴素的民风,赞美了人性的爱的力量:如爷爷与翠翠的爱和依赖,是亲情的爱;天保和傩送对翠翠的爱,是爱恋的爱;还有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好的爱,是人间无污染的大爱,用一幕幕爱的陪伴借以讴歌湘西这片土地美好健康的人性。伴随着周围纯朴环境的滋养长大的翠翠,面对爱情也有着淳朴民风下女性特有的含蓄和娇羞,但在作品的尾声,傩送因心中产生对兄长的满含愧疚而远走他乡,翠翠却始终在那个渡口等待着那个“可能明天回来,也可能永远都不回来”的心上人。这是翠翠对爱情的执着和深沉等待,从这一方面又可以看出翠翠身上所拥有的真善美的美好,也正是作家沈从文倾其心血极力刻画和推崇的湘西世界中湘西少女形象所特有的独特的人性美。
其次,象征手法的运用为翠翠形象美的塑造和对湘西人性美的刻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在作家沈从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大多以平淡白描的手法勾勒背景和背景环境中的景物,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极其平静地照着时间的缓缓流动在鲜有波澜的空间角度中推近事态情节的发展,在一片周围宁静的状态下感受或是接受作品中人物的变化。但这并非表示平静的语言里没有暗示性,比如象征手法。《边城》中水的意义无可厚非地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物。从文章的开头描写到“茶峒”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开始,水便像历史的跟随者一般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仅看到了翠翠的成长,也融进了翠翠的性格构成。《边城》中写到翠翠“为人天真活泼”、“从不想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就如同《边城》开头描述的那条溪水一般率性纯真而又温顺柔情。在面对心上人始终把爱情的想法藏于心间,含蓄娇羞地不愿表达,像极了平静且缓缓流淌的溪水;在傩送远走他乡、不知归期的時间里,翠翠每天的渡口等待仍是像极了溪流滴水石穿的韧性,赋予了她刚强柔韧和坚韧承担。除潺潺溪水之外,表现翠翠形象美的象征物或许还有虎耳草,这是翠翠在梦境里想要采摘的东西,作品用一种近乎诗意化的写法写翠翠梦境里对虎耳草的渴望和喜爱,虎耳草可以用以象征翠翠的理想和爱情,因此可借对虎耳草的描写表现出翠翠的天真烂漫和纯洁诗意的形象美。
当然,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屡屡出现的美丽湘西少女形象的塑造也与作家自身的成长与生活经历有关系。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作者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就在那片有着淳朴民风的湘西土地,从小与母亲生活,便也从母亲身上学到了细腻的性格,其九妹的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成为了沈从文在创作湘西女性是特意给予她们所特有性格特征的原型,同时,翠翠黑黑的皮肤的外在描写还是取自于作家妻子张兆和女士。生长环境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加上身边女性善良美好的性格特点,使沈从文创作笔下的湘西女性显得美好而又特别。还需注意到的一点是,作为一个从边远乡村来到繁华大都市求学欲求生存的人,沈从文最初的都市生活并不好过。求学梦破碎,找不到工作支撑日常生活开支,还引起贫苦而倍遭人冷眼甚至嘲讽,处于这种窘迫境界的作者更加思念家乡真实又美好的自然山水、亲切温暖的人情,这对创作“湘西世界”与湘西世界中美好的少女形象产生了积淀。之后随着在文坛创作道路的一帆风顺,沈从文自身对女性,尤其是所构建的“湘西世界”的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他以一个“乡下人”的独特视角,在与湘西特有纯朴自然环境中奠定对湘西少女形象的感情基调,使她们的成长和经历中充满了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相统一的、朴素纯粹的生命之美,是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带着原始生命本体单纯朴实、简单坦荡地生活,在神秘而圣洁的山水土地间自由地呼吸和汲取精华的真善美的精灵。 三、悲剧意蕴的象征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湘西世界里代表着健康朝气的美丽女性总是在最后面临着生活和命运带给她们的捉摸不透,特别是少女形象,更渲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湘西世界”本身是美好的,就像是一尘不染的净土,宁静而又令人向往,但沈从文将少女的悲剧命运印入理想世界的叙述中,以象征性的语言美中诉悲,常常带有许多无奈而更彰显悲痛与沉思。以翠翠为例,翠翠的悲剧命运或明显地表现在其爱情的悲剧上。作品中,在天保去世后,傩送由于满心愧疚选择了只身远方,翠翠错失了本应可以拥有的纯洁美好的爱情,只能每天在渡口静静等待着那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这种情愫通过淡淡的语言一笔带过之后在人们心中划出一丝凄凉,愈久便愈发使人感受到阵阵隐痛。与此同时,爷爷的突然离世加剧了翠翠的孤单,一夜间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同一阵剧烈狂风吹走了她的快乐和无忧,剩下的只有她独自一人面对着满眼的物是人非。这种种由美好到悲剧的命运转变似乎在作品中能找到隐喻物,或许就是那一座白塔,它就如同一名长者伴随着茶峒的一代代人,见证着茶峒在历史中的变化,而在一个电闪雷鸣之夜,白塔倒下了,似乎是暗示着爷爷的离世,也似乎暗示着故事人物命运的转折、悲剧性的开始。在这种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里,似乎再富有活力与生命力的个体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最后作品中的翠翠那样,守着渡口,只能抱有期待的梦,但却不能知晓傩送的归期。
沈从文所建构的“湘西世界”中的少女形象,似乎和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同构,在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学中找到了湘西少女的原型,因此可以换句话说,在湘西少女古朴纯洁、热情善良的性格中凝聚着悠长的中华历史文化内容。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世界”作品能在中华文坛上另开天地、独领风骚和别有韻味,也能回答了为什么明知翠翠不过是个虚构人物,多年来却仍不断有人因追寻翠翠而踏遍整块湘西的土地。无论是细细刻画湘西少女善良单纯的形象美,还是在其形象中注入平淡如水却又能深入人心的悲剧意蕴,沈从文都是成功的,正如其笔下的“湘西世界”的少女,是真善美的,也是自然而又恰如其分的。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沈从文作品集[M].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2]沈从文.沈从文小说名篇[M].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3]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沈从文全集[M].生活书店,1984.
[4]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5]袁淑俊.试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水与女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6]孙丽玲.论沈从文的女性观[J].求索,2002,2.
[7]衷立.沈从文的女性观及悲剧意识[J].语文学刊,2006,11.
[8]董红莲,韩国梁.美的悲剧与悲剧的美——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艺术[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17.
[9]陈蓉.美不能在风中静止——试论沈从文的女性观[J].作家作品研究,2004,07
[10]朱军明.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沈从文的女性观[J].青年文学家,2009,13.
关键词:沈从文;翠翠;形象美;悲剧意蕴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倾其心血创作出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桃花源”。其中,湘西少女一生的经历在“世外桃源”的背景下显得潮气蓬勃而富有生气,彰显出了人性的美好。但同时,在湘西少女的人物形象中又或多或少地带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不免使人产生哀婉之意。以下欲以翠翠形象为例,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历,浅析湘西世界中少女形象美的刻画和产生原因,以及其形象中的悲剧意蕴。
一、湘西世界中的少女形象
湘西这片土地是沈从文作品中极力刻画和表现的一方净土,其中生活在那片乡土世界中的少女形象代表了沈从文心中最理想的女性,是人世间一切最美好价值的象征,也是他文学理想的最突出表现。湘西少女的形象刻画,是沈从文一生创作之中着墨最多、成就最大的女性刻画,在所构建的“湘西世界”里,在一片古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中自然地书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单纯关系,以刻画和衬托出湘西世界少女善良纯真、活泼自然而又冉冉向上生命力的蓬勃朝气,正如同翠翠一般。
翠翠作为《边城》的主人公,在文本中处处彰显着人性的真善美,而这种至善至美和纯朴的天真,正是还未被人世间世俗污染的表现。翠翠是来自于自然的,既是来自于自然的自然精灵,又是顺其自然的自然少女,在那片充满原始生命力和自然健康的湘西世界里,似乎是环境带给她纯朴善良的天性和任情而动的灵气,却又像是正因有了翠翠一类人的单纯善良和朴素圣洁,才造就了湘西世界的和谐宁静和自然风气。总之,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美的,代表着灵性和干净透明的美好,其生命就如同溪水般宁静而又自然地流淌下去,虽不如同江河大浪那般汹涌澎湃,但却以最平静的方式,表现了最为健康自然的本真人性,也正如同溪流那般,以最坚韧的态度走完一生的旅程,无论好坏。
二、形象美的塑造
以翠翠形象为代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少女形象美的体现有几个方面呈现。
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塑造翠翠的形象美。作者通过对湘西世界环境的描写和刻画,在带有原始生命力和古朴风气的湘西世界里书写一尘未染的自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是纯净自然山水中的无法缺失的一部分,因此人物自然和谐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为书写翠翠少女的形象美显得尤为重要。在《边城》中,作品一开头就直接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就是把一个叫“茶峒”的地方在读者的面前先摆了出来,用简单几笔勾出“茶峒”的面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有座美丽的白塔,白塔下有位老人、一个女孩和一条黄狗。就这样描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风景画。接着,以此为拉开故事叙述和发展的背景,读者在感受湘西“茶峒”环境之时或许已经在心中形成了一个模糊的翠翠的形象,她一定也像这幅干净美好的自然风景画这般天真无邪、温情淳朴。翠翠的名字仿佛本身就是由自然所赋予的,作品中这样写道:“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因此,我们不由看出,翠翠的名字实为自然为她的生命注入了自然的颜色,也输入了自然的灵气和健康。同时,不得不注意到的是,作品中用宁静古朴的湘西“茶峒”景色书写了乡间纯洁朴素的民风,赞美了人性的爱的力量:如爷爷与翠翠的爱和依赖,是亲情的爱;天保和傩送对翠翠的爱,是爱恋的爱;还有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好的爱,是人间无污染的大爱,用一幕幕爱的陪伴借以讴歌湘西这片土地美好健康的人性。伴随着周围纯朴环境的滋养长大的翠翠,面对爱情也有着淳朴民风下女性特有的含蓄和娇羞,但在作品的尾声,傩送因心中产生对兄长的满含愧疚而远走他乡,翠翠却始终在那个渡口等待着那个“可能明天回来,也可能永远都不回来”的心上人。这是翠翠对爱情的执着和深沉等待,从这一方面又可以看出翠翠身上所拥有的真善美的美好,也正是作家沈从文倾其心血极力刻画和推崇的湘西世界中湘西少女形象所特有的独特的人性美。
其次,象征手法的运用为翠翠形象美的塑造和对湘西人性美的刻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在作家沈从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大多以平淡白描的手法勾勒背景和背景环境中的景物,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极其平静地照着时间的缓缓流动在鲜有波澜的空间角度中推近事态情节的发展,在一片周围宁静的状态下感受或是接受作品中人物的变化。但这并非表示平静的语言里没有暗示性,比如象征手法。《边城》中水的意义无可厚非地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物。从文章的开头描写到“茶峒”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开始,水便像历史的跟随者一般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仅看到了翠翠的成长,也融进了翠翠的性格构成。《边城》中写到翠翠“为人天真活泼”、“从不想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就如同《边城》开头描述的那条溪水一般率性纯真而又温顺柔情。在面对心上人始终把爱情的想法藏于心间,含蓄娇羞地不愿表达,像极了平静且缓缓流淌的溪水;在傩送远走他乡、不知归期的時间里,翠翠每天的渡口等待仍是像极了溪流滴水石穿的韧性,赋予了她刚强柔韧和坚韧承担。除潺潺溪水之外,表现翠翠形象美的象征物或许还有虎耳草,这是翠翠在梦境里想要采摘的东西,作品用一种近乎诗意化的写法写翠翠梦境里对虎耳草的渴望和喜爱,虎耳草可以用以象征翠翠的理想和爱情,因此可借对虎耳草的描写表现出翠翠的天真烂漫和纯洁诗意的形象美。
当然,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屡屡出现的美丽湘西少女形象的塑造也与作家自身的成长与生活经历有关系。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作者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就在那片有着淳朴民风的湘西土地,从小与母亲生活,便也从母亲身上学到了细腻的性格,其九妹的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成为了沈从文在创作湘西女性是特意给予她们所特有性格特征的原型,同时,翠翠黑黑的皮肤的外在描写还是取自于作家妻子张兆和女士。生长环境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加上身边女性善良美好的性格特点,使沈从文创作笔下的湘西女性显得美好而又特别。还需注意到的一点是,作为一个从边远乡村来到繁华大都市求学欲求生存的人,沈从文最初的都市生活并不好过。求学梦破碎,找不到工作支撑日常生活开支,还引起贫苦而倍遭人冷眼甚至嘲讽,处于这种窘迫境界的作者更加思念家乡真实又美好的自然山水、亲切温暖的人情,这对创作“湘西世界”与湘西世界中美好的少女形象产生了积淀。之后随着在文坛创作道路的一帆风顺,沈从文自身对女性,尤其是所构建的“湘西世界”的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他以一个“乡下人”的独特视角,在与湘西特有纯朴自然环境中奠定对湘西少女形象的感情基调,使她们的成长和经历中充满了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相统一的、朴素纯粹的生命之美,是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带着原始生命本体单纯朴实、简单坦荡地生活,在神秘而圣洁的山水土地间自由地呼吸和汲取精华的真善美的精灵。 三、悲剧意蕴的象征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湘西世界里代表着健康朝气的美丽女性总是在最后面临着生活和命运带给她们的捉摸不透,特别是少女形象,更渲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湘西世界”本身是美好的,就像是一尘不染的净土,宁静而又令人向往,但沈从文将少女的悲剧命运印入理想世界的叙述中,以象征性的语言美中诉悲,常常带有许多无奈而更彰显悲痛与沉思。以翠翠为例,翠翠的悲剧命运或明显地表现在其爱情的悲剧上。作品中,在天保去世后,傩送由于满心愧疚选择了只身远方,翠翠错失了本应可以拥有的纯洁美好的爱情,只能每天在渡口静静等待着那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这种情愫通过淡淡的语言一笔带过之后在人们心中划出一丝凄凉,愈久便愈发使人感受到阵阵隐痛。与此同时,爷爷的突然离世加剧了翠翠的孤单,一夜间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同一阵剧烈狂风吹走了她的快乐和无忧,剩下的只有她独自一人面对着满眼的物是人非。这种种由美好到悲剧的命运转变似乎在作品中能找到隐喻物,或许就是那一座白塔,它就如同一名长者伴随着茶峒的一代代人,见证着茶峒在历史中的变化,而在一个电闪雷鸣之夜,白塔倒下了,似乎是暗示着爷爷的离世,也似乎暗示着故事人物命运的转折、悲剧性的开始。在这种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里,似乎再富有活力与生命力的个体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最后作品中的翠翠那样,守着渡口,只能抱有期待的梦,但却不能知晓傩送的归期。
沈从文所建构的“湘西世界”中的少女形象,似乎和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同构,在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学中找到了湘西少女的原型,因此可以换句话说,在湘西少女古朴纯洁、热情善良的性格中凝聚着悠长的中华历史文化内容。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世界”作品能在中华文坛上另开天地、独领风骚和别有韻味,也能回答了为什么明知翠翠不过是个虚构人物,多年来却仍不断有人因追寻翠翠而踏遍整块湘西的土地。无论是细细刻画湘西少女善良单纯的形象美,还是在其形象中注入平淡如水却又能深入人心的悲剧意蕴,沈从文都是成功的,正如其笔下的“湘西世界”的少女,是真善美的,也是自然而又恰如其分的。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沈从文作品集[M].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2]沈从文.沈从文小说名篇[M].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3]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沈从文全集[M].生活书店,1984.
[4]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5]袁淑俊.试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水与女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6]孙丽玲.论沈从文的女性观[J].求索,2002,2.
[7]衷立.沈从文的女性观及悲剧意识[J].语文学刊,2006,11.
[8]董红莲,韩国梁.美的悲剧与悲剧的美——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艺术[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17.
[9]陈蓉.美不能在风中静止——试论沈从文的女性观[J].作家作品研究,2004,07
[10]朱军明.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沈从文的女性观[J].青年文学家,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