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很多小学生因为无法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而对数学学习感到头疼,有些学生甚至因此放弃学习数学,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换为具象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具象内容 抽象概念 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象内容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关键。小学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却不是很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有必要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象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寻找生活案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如果能够在讲解数学过程中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例子,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数学内容,还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授“观察物体”(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时,这一单元主要给学生灌输的是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一个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在上课时直接给学生这样讲,学生肯定是听不懂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逐步掌握这一原理。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上课前给大家看几个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大家看看能不能认出来。”学生一听要看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感到非常好奇。教师打开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是一个同心圆套在一个正方形里面,第二张图片是一个矩形套在另外一个矩形里面,在里面的矩形上落着一个梯形。这个图形特别抽象,学生一时无法辨认出来。教师继续播放第三个图形,这个图形比较具象,是一个矿泉水瓶套在一个水杯里,教师引导学生说:“大家看看三张图片有什么关联?”学生仔细辨别后说:“第二张图就是第三张图。”教师非常高兴,并引导说:“那第一张呢?”大家想了半天没有回答,于是教师打开第四张图,即从上面看水瓶和杯子,学生惊奇地发现这时的情景竟然和第一张图完全一致。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它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呢?从而使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一原理。
二、绘制图形图案,降低数学解题难度
小学数学不仅有高度概括的知识和原理,很多数学题目,特别是应用题本身也是极具抽象性的,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增添了很大的麻烦。为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为学生绘制一些图形,或者引导学生绘制一些相关的图形,帮助学生在绘制图形的同时加深对抽象数学题目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除法”这一单元时,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和验算;能估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商”三个知识点。在进行知识点讲解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进来20个毛绒玩具,先分给2年级5个,然后剩余的3年级班级平分,问每个班能分几个玩具?”布置完题目后,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答,于是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教师现在黑板上画出20个小熊,并称这就是20个毛绒玩具,然后划掉5个后对学生说:“这5个我们分给二年级的学生了,下面大家数一数还有几个小熊啊?”学生数了几遍后回答道:“15个。”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那么这一步的计算公式谁能给大家写出来?”学生回答道:“20-5=15(个)。”教师表扬学生后继续引导:“三年级一共三个班,每个班应该分几个啊,大家画下试试。”学生在本子上分了一会儿后发现一个班分5个正好分完,于是回答道:“5个。”教师非常满意,继续引导学生:“谁能把计算公式写出来?”“5 5 5=15(个)。”教师继续引导:“非常好,但是大家计算的过程非常慢,对不对?如果我们学习了除法,算出这个就会更快速和简单。”至此教师将一个原本非常抽象的除法以具象的方式引导出来,有了前期的基础,学生再学习除法就简单多了。
三、创设直观情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很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考出一个好成绩,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学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数学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实际生活工作中提供很大的帮助,为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直观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身实际动手能力。
比如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单元时,教师在讲完基本内容后这样引导学生:“大家看看我们教室的墙面都已经非常脏了,假如我们明天要带领大家一起粉刷墙面,今天就需要购买油漆,已知一桶油漆能刷30平方米的墙面,大家能不能通过实践测量,计算出我们需要买几桶油漆啊?”这样教师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际情境,学生可以看着自己的教室进行问题的思考。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每个墙面都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只需要量出它们的长与宽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说:“长度好测量,高度怎么量啊?”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找一根长棍子来测量一下。”“那还有窗户啊,我们还应该将窗户的大小减掉吧。”学生纷纷进行探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先计算墙面和地面的面积,然后减去窗户的面积,再将面积除以30即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是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努力在课堂上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象的东西,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在生活中寻找元素,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应绘制一些图形,帮助学生降低解题难度;最后教师要创设具象情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尤占芬.如何把抽象的小學数学还原于生活[J].考试周刊,2015,31.
[2]张秋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J].教学月刊,2014,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具象内容 抽象概念 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象内容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关键。小学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却不是很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有必要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象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寻找生活案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如果能够在讲解数学过程中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例子,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数学内容,还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授“观察物体”(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时,这一单元主要给学生灌输的是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一个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在上课时直接给学生这样讲,学生肯定是听不懂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逐步掌握这一原理。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上课前给大家看几个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大家看看能不能认出来。”学生一听要看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感到非常好奇。教师打开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是一个同心圆套在一个正方形里面,第二张图片是一个矩形套在另外一个矩形里面,在里面的矩形上落着一个梯形。这个图形特别抽象,学生一时无法辨认出来。教师继续播放第三个图形,这个图形比较具象,是一个矿泉水瓶套在一个水杯里,教师引导学生说:“大家看看三张图片有什么关联?”学生仔细辨别后说:“第二张图就是第三张图。”教师非常高兴,并引导说:“那第一张呢?”大家想了半天没有回答,于是教师打开第四张图,即从上面看水瓶和杯子,学生惊奇地发现这时的情景竟然和第一张图完全一致。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它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呢?从而使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一原理。
二、绘制图形图案,降低数学解题难度
小学数学不仅有高度概括的知识和原理,很多数学题目,特别是应用题本身也是极具抽象性的,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增添了很大的麻烦。为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为学生绘制一些图形,或者引导学生绘制一些相关的图形,帮助学生在绘制图形的同时加深对抽象数学题目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除法”这一单元时,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和验算;能估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商”三个知识点。在进行知识点讲解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进来20个毛绒玩具,先分给2年级5个,然后剩余的3年级班级平分,问每个班能分几个玩具?”布置完题目后,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答,于是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教师现在黑板上画出20个小熊,并称这就是20个毛绒玩具,然后划掉5个后对学生说:“这5个我们分给二年级的学生了,下面大家数一数还有几个小熊啊?”学生数了几遍后回答道:“15个。”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那么这一步的计算公式谁能给大家写出来?”学生回答道:“20-5=15(个)。”教师表扬学生后继续引导:“三年级一共三个班,每个班应该分几个啊,大家画下试试。”学生在本子上分了一会儿后发现一个班分5个正好分完,于是回答道:“5个。”教师非常满意,继续引导学生:“谁能把计算公式写出来?”“5 5 5=15(个)。”教师继续引导:“非常好,但是大家计算的过程非常慢,对不对?如果我们学习了除法,算出这个就会更快速和简单。”至此教师将一个原本非常抽象的除法以具象的方式引导出来,有了前期的基础,学生再学习除法就简单多了。
三、创设直观情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很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考出一个好成绩,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学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数学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实际生活工作中提供很大的帮助,为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直观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身实际动手能力。
比如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单元时,教师在讲完基本内容后这样引导学生:“大家看看我们教室的墙面都已经非常脏了,假如我们明天要带领大家一起粉刷墙面,今天就需要购买油漆,已知一桶油漆能刷30平方米的墙面,大家能不能通过实践测量,计算出我们需要买几桶油漆啊?”这样教师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际情境,学生可以看着自己的教室进行问题的思考。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每个墙面都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只需要量出它们的长与宽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说:“长度好测量,高度怎么量啊?”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找一根长棍子来测量一下。”“那还有窗户啊,我们还应该将窗户的大小减掉吧。”学生纷纷进行探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先计算墙面和地面的面积,然后减去窗户的面积,再将面积除以30即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是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努力在课堂上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象的东西,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在生活中寻找元素,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应绘制一些图形,帮助学生降低解题难度;最后教师要创设具象情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尤占芬.如何把抽象的小學数学还原于生活[J].考试周刊,2015,31.
[2]张秋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J].教学月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