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动”起来,让孩子“活”起来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生活的中心地带、动感地带教师要顺应孩子们的天性,采取各种手段,让孩子们尽情展示自己的孩子气,尽情绽放自己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动感地带 巧设游戏 善用评语 妙演角色 智抛问题 生命活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就说过,人应该“按自己的本性去生存”。孩子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如果我们的教学顺应了孩子的本性,那么我们的课堂焉能不生机勃勃、充满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动”起来了,孩子们就“活”起来了,知识在他们的主动建构下,自然洋溢着“活性因子”。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成为动感地带,让孩子 “活”起来呢?
  一、巧设游戏,让孩子的兴趣“活”起来。
  游戏是一种活动。游戏对成年人来说,是消遣放松活动,而对孩子来说,游戏说是生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游戏在拼音及识字教学中运用比较多.如在识字教学中可玩玩这些游戏:1.你猜我演:师生或生生一方做动作,一方根据动作演示猜字。做动作的一方为了让别人猜出字来,往往手舞足蹈,恨不得用嘴直接说出,非常投入。2.开火车:这种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一开始,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开到哪儿?”“火车火车开到这儿!”,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小火车、双轨火车。此游戏操作简单,但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3.欢乐对对碰:这个游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一般采用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山’和‘令’一碰,岭岭。”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土’和‘立’一碰,垃垃。”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此外,还有“唱反调”(反义词练习)、“摘果子”、“放气球”、“邮递员送信”、“打电话”、“坐飞船”(字词复习巩固时可用)等等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轻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二、善用评语,让学生的信心“活”起来。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小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确加以引导。”评价语应以鼓励为主,让孩子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信你能行”、“夸夸你自己”、“你的意见很有创见”、“你读得太棒了”等激励用语,会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的趣味性活动。
  激励式的评价还可以结合体态语言来给予激励性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摸摸孩子的小脑袋。一个鼓励性的点头和赞许的笑容,都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生动丰富的激励性评价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教师的肯定性课堂评价语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是恰如其分的,是情真意切的,如雨露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这样的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兴奋剂、催化剂,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能调节课堂气氛,也能让学习更热烈,更深化。
  如笔者在教杜甫《绝句》时,一学生在读“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时,很轻,中气不足,我就说:“你这只白鹭啊,刚飞过屋顶。来再加把劲,飞上天空去吧!”学生听了,会心地一笑,再读时声音响亮多了。我又不失时机地肯定:“现在已飞过树林,正向高山展翅。”学生读得更起劲了。另一个学生读时声音响亮,我就表扬他:“你真是一只领头鹭。来带其他小朋友飞一飞吧。”当学生说出一些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时,我又称赞:“多富有诗意啊!你像一个小诗人。”就这样,“好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黄鹂!”“我好像听到了你非常动听的歌声。”“你真是一个想像家。”……这些善意的、真诚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语,富有激励性,饱含真情,寄予厚望,颇为“煽情”,是学生不断进步、建立自信的催化剂。
  三、妙演角色,让孩子的感受“活”起来。
  语文为什么会如此打动人、熏陶人、教育人呢?因为是一个“情”字!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天生喜欢将自己的思想和生命融入在各种角色中。想象是儿童生命和儿童文化的魂魄。
  要让课堂流动孩子气,就要注重为孩子的情感释放、想象放飞创造空间。我们可经常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对文本形象产生角色认同与移情体验,打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真实的体验与他人分享,孩子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中、在想象的推动下,创造出活泼的语言。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人物有角色的文章很多。这类文章,往往情感意蕴丰富,留白的空间较大,值得咀嚼品味。学生如果能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并在角色体验中披文入情——无疑,这样的阅读和对话都是快乐的,学生的感受是鲜活的。
  【案例】《平平搭积木》)
  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之后——
  生:(齐)“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
  师:(亲切地问)“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生:(齐)“一间给爷爷和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
  师:平平,平平,你为什么要搭一间房子给爷爷和书住呢?(曾有孩子质疑。)
  生:因为爷爷很爱书,有很多很多的书,有一个书房才可以安静地看书,所以我搭一间房子给爷爷和书住。
  师:真是乖孙女儿!(众笑,发言孩子笑得特别甜。)
  师:(急切地问)“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
  生:(齐)“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指导读出抑扬变化。)
  师:平平,平平,为什么要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啊?
  生1:因为我有一间房子多啊!(笑)
  生2:可是,没有房子住的人太可怜了,所以我要搭房子给他住。
  生3:没有房子住的人有时要住在大街上,很冷很冷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生4:有些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非常需要房子;我们住得好,如果能够帮助他们,不是更好吗?
  师:哦,多么善良的平平!平平,平平,你还要搭房子吗?
  生:(齐读)“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
  在诗歌一问一答的朗读中,几乎没有技巧的指导,但教师或亲切或急切的言语示范,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真实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当成主人公“平平”。这不是单纯的诗歌朗读,伴随着朗读的是穿插其间的师生对话,是学生移情体验后的理解和表达——随着“话筒”的传递,学生互相启发,流淌出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流露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
  我们还可以把一篇篇“童话故事”编成课本剧。如《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要下雨了》、《小松鼠借尾巴〈窗前的气球〉等,让学生既当导演,又当观众,通过自身的参与,情感的投入,角色的转换,再现课文情境。既陶冶了情操,又夯实了基础,真是一箭双雕啊!
  四、智抛问题,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
  格鲁吉亚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我所致力的目标,是要探索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不把知识‘填入’你们的脑袋,而是让你们自己设法向我‘夺取’知识,从与我的智力‘搏斗’中掌握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对知识不倦的渴求来获得知识。但是,为了使这一切真正地得到实现,我将在你们认识的道路上设置一道道的障碍,你们必须以极大的努力来跨越这些障碍。”也许正是这样的障碍设置,教师成了学生的“对手”,诱发其在亲历的言语实践中不断挑战原有认知、言语积累,让实践充满乐趣。
  【案例】《咏柳》
  在教学古诗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一位老师这样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经“点燃”,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正当这老师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老师一愣,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老师没有否定学生的这一想法,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这够新奇的,富有创意。”老师马上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也许是受到了鼓舞,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大家的意料之外, “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这问题的一抛,就抛出了名堂,也抛出了乐趣,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面貌。
  笔者在教杜甫《绝句》时,也演了智抛问题的一出戏。在学第一句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这里是“两个黄鹂”,而不是“两只黄鹂”?卒不及防的提问,让当时的我心里格登一下,该怎么处理这个突然生成呢?忽然我想起了前面的案例,就不急不慢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那你们来说说看,诗人在这里为什么不用“只”,而要用“个”?这时就有孩子说了:一读两个黄鹂,我的眼前就出现了小黄鹂小巧活泼的样子;也有孩子说,读“两个黄鹂”觉得那小黄鹂就像是小朋友那样可爱……啊,答案竟是这样的清新弥漫,学生的见解真够独特。
  的确,在课堂里,智抛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课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孩子迸发出绚丽的创造火花。
  
其他文献
一、培养学生历史高考解题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  纵观近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高考历史试题,在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下,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对高考的这种发展方向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新课程改革前的高考历史命题中,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识记、能力的考查;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历史命题中,则更加着重考查学习的过程、探究问题的方法。而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
期刊
对于中学的英语老师来说,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感知和认识不清楚,以致于学习兴趣往往受到学生个性和老师的组织教学形式的影响。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水平各不相同,尤其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常用词汇量不大,这就增加了农村中学英语老师的教学难度。如何解决这难题,我认为,应采取综合措施,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老师的语言亲和力,采用多种诱发学生兴趣的
期刊
摘要:  一、农村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现状:  固定的黑板与粉笔,配发的成套课本,现成的别人的光盘,易下易用的各类课件,教师大脑中过时的信息与三寸不烂之舌,学校评价体制中的单一与僵化,等等,农村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现状,是静态的,是现成的。  二、以一节作文设计课为例,说明教育教学资源应是动态生成的。  三、就这节作文设计课有感而发:  1、现实生活是语文教育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语文课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老师们关注的话题。怎样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把这种学习方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下面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自己的实践谈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
期刊
小葵花(19-24个月)  一、小手舞舞  过程:  1. 教师进行儿歌表演,导入活动,教师完整表演一遍小葵花儿歌(自编动作)  2.引导宝宝跟着学,第一遍请家长帮助幼儿随老师边念儿歌边学动作,后两遍由宝宝自己做,家长要适时地鼓励宝宝激发宝宝游戏兴趣  3.教师带领宝宝边念边表演第三遍可请宝宝自己念儿歌来表演,表演完后家长掌声鼓励  小葵花  一粒葵花籽(右手食指左右晃动)  没当一回事(双手手心
期刊
摘 要:情感是否融洽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文从情感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两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情感教学 情感教育     我们都生活在富有感情的世界中,尤其是面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的时候,  我们更应该付诸于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让老师和学生的心更近!下面就谈一些我的见解。  一、教学与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心理过程:一
期刊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常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其中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新概念英语》 作者在介绍本书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很明 显,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又是基础的基础。目前,很多省市的中考试卷和中学 生英语竞赛中都增设了听力考项,这就给我们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此, 我结合教学体
期刊
体育课教学是学生学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技巧,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突破口。而准备活动又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是保证及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必要因素,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准备活动就是学生从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需要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使神经系统更好的支配肌肉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必须从任务的定义、任务与活动的区别、任务的五个要素、任务的分类、任务的实施和任务教学活动实例中理解任务型教学。  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含义  任务型教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又称Task¬¬—basecl Language Tecching ,让学生运用语言,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
期刊
摘要: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因此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高中数学 情景创设     导入是一节课的一个必要部分,也是第一任务,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课引入这一环节。那么如何处理好新课引入环节呢?根据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