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学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小学数学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不能单单是给学生知识的积累,更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未来,而且关系到祖国科技的迅速繁荣和发展。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同学们认识到数学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时候,他就会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现实生活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个问题情景,以有趣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加减混合应用题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一个“乘车”的生活情景,让几个学生上前表演乘客“乘车”。教师问:“汽车开到一个站时,车上乘客的数量会出现什么变化呢?”可先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在组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再把小组讨论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各有各的看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那些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同学。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彻底消除那种数学“高不可攀”的感觉,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解决问题扫除障碍
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应用的广泛性,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无处不用到数学,要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打基础的,反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和时间、空间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变化情况,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如:比高矮、长短、大小等通过辨别方向、认钟点等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对事物大小,多少以及空间、时间的感知能力。如教学“方向与路线”这些内容时,教师可带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真正在路上走一走路线、看一看位置,辩一辨方向,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去理解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感受数学,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插图诱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会提问题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每本数学书都像一本大画册,每个问题都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教材爱不释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幅插图,并要求学生叙述图上表述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图中出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插图训练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拓展学生思路,达到一图多编、一图多解的目的。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是解决问题的动力所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小组学习、能让学生有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机会。因为在小组内交流的过程即使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伙伴面前也会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彼此听取意见,了解别人的想法,如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请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积木放在一起,分别用这些积木摆成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再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在拿、摸、摆、搭、说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各种形体,而且将它们组合成了有趣的“建筑”群体,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升华。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开放性数学问题,运用新的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使学生思维更敏捷、更灵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有多余信息的题目,如第三册“小鹿送信”游戏等,这类题目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2.补充问题的题目。如:一个足球25元,一个灯泡1元,一个脸盆10元,一支笔5元,一个笔盒3元。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用40元钱可以买那些物品?由于学生学习上的差异,他们在利用已有知识分析数量关系时,发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题目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3.一题多解的题目,如“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可以怎样插”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最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六、利用数学活动课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向训练
例如,农村学校,在教学了面积计算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土地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实际的地块大都不是规则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一般是多种图形的组合,要测量出它的面积,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割补,使它变成几个规则图形的组合,分别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其中重点是组织学生对某块地进行认真观察,提出恰当的割补方法;其次解决测量工具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如先量出每步的长度,再用步测法测量等。
总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有很多途径,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识,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其次才是解决培养方法问题,一定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条件和周边环境。在教学中坚持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采用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手、脑、心、口的作用,使学生体验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具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同学们认识到数学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时候,他就会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现实生活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个问题情景,以有趣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加减混合应用题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一个“乘车”的生活情景,让几个学生上前表演乘客“乘车”。教师问:“汽车开到一个站时,车上乘客的数量会出现什么变化呢?”可先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在组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再把小组讨论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各有各的看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那些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同学。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彻底消除那种数学“高不可攀”的感觉,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解决问题扫除障碍
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应用的广泛性,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无处不用到数学,要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打基础的,反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和时间、空间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变化情况,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如:比高矮、长短、大小等通过辨别方向、认钟点等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对事物大小,多少以及空间、时间的感知能力。如教学“方向与路线”这些内容时,教师可带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真正在路上走一走路线、看一看位置,辩一辨方向,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去理解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感受数学,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插图诱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会提问题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每本数学书都像一本大画册,每个问题都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教材爱不释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幅插图,并要求学生叙述图上表述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图中出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插图训练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拓展学生思路,达到一图多编、一图多解的目的。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是解决问题的动力所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小组学习、能让学生有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机会。因为在小组内交流的过程即使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伙伴面前也会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彼此听取意见,了解别人的想法,如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请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积木放在一起,分别用这些积木摆成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再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在拿、摸、摆、搭、说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各种形体,而且将它们组合成了有趣的“建筑”群体,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升华。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开放性数学问题,运用新的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使学生思维更敏捷、更灵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有多余信息的题目,如第三册“小鹿送信”游戏等,这类题目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2.补充问题的题目。如:一个足球25元,一个灯泡1元,一个脸盆10元,一支笔5元,一个笔盒3元。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用40元钱可以买那些物品?由于学生学习上的差异,他们在利用已有知识分析数量关系时,发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题目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3.一题多解的题目,如“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可以怎样插”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最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六、利用数学活动课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向训练
例如,农村学校,在教学了面积计算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土地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实际的地块大都不是规则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一般是多种图形的组合,要测量出它的面积,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割补,使它变成几个规则图形的组合,分别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其中重点是组织学生对某块地进行认真观察,提出恰当的割补方法;其次解决测量工具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如先量出每步的长度,再用步测法测量等。
总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有很多途径,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识,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其次才是解决培养方法问题,一定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条件和周边环境。在教学中坚持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采用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手、脑、心、口的作用,使学生体验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具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