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提出了创新的原则和方案。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创新
建筑施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且发展性影响因素。但是在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存在不少弊端,有些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已不适应我国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要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市场整顿、大力推进企业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的相关优惠和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建筑工程行业自身的施工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创新,针对建筑施工的企业要以其发展经营战略为依据,以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外条件为支撑,并同时按照当代企业的运行规律,凭借对各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与优化配置,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企业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和其企业的施工建设发展目标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一个突出现状是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主要采取硬性的指令来取代科学管理,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比如制定工期这方面,对总体规划总是不够重视,采用经验主义主观臆断而不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制定工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制定措施的不得当往往导致了计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在遇到新情况时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延缓了工程进度。采购方面,较多的采用集中性的大批量采购方式。采购方式不具灵活性,大宗材料一次性大量购入,占用了场地和资金,零星小材料频繁采购,且和供货商之间没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项目到手之后现联系货物供应商,又增加了采购的成本。在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凭借经验主义和主观臆断处事。以检查工作代替控制内容,而检查只能在任务结束后也就是事后才能开始,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只是做定性判断,没有足够重视事前和事中。此外,不注重施工人员管理和培训,不注重新工艺的应用等,都影响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等三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2.1人的控制
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
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人的能动性说穿了就是人能够主动地去工作,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爱好,不同的风格,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将这些充满不同点的人组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同一个工作,其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譬如企业对员工的认同和支持,让员工有归属感等,这样员工就能尽心尽力为企业谋取利益。
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这就像有一个人站在一群人后面拿着一把枪,驱使这些人努力工作并将落后的人枪毙。调动能动性和绩效评估就像萝卜和大棒一样,是做一项工作的两个手段。大棒的威力相比萝卜是很大的,绩效评估所产生的效果比调动能动性是显著的,且绩效评估是索取,调动能动性是付出,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企业、每个项目都重视进行绩效评估而忽略调动能动性的原因。
但绩效评估不是万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评估的也是人,这样就难以保证他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思路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得出,现有的落后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对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开拓创新,构建施工管理的新模式。
(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在管理上起作用的规律有很多,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这条规律是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必须遵守的。建筑工程管理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律,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通过管理方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纲领,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这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和研究理论的学者熟悉这个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贯彻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纲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工具在工程成本中占的比重越大,成为焦点的机会就越大。
(二)创新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有阶段性、流动性、生产能力不均衡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借鉴其他企业科学的、成功的、规范的管理模式结合建筑企业的自身实际,对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下是几条试用方法:第一,建立贴近市场的科学合理的施工体系。第二,采取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方法和严谨的项目控制管理方法。第三,做到工程管理和基层操作的职能分离,各司其职。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管理起到積极作用。
(三)创新管理机制。机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加强内部管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机制,牢牢把握已有市场,不断开发潜在市场。创新管理机制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下是几点建议:第一,建立内部奖惩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让人才涌现。第二,建立决策机制和风险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约束决策者和项目部的行为,走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尽量避免市场风险。守法经营,合理经营。
(四)创新管理技术。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转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唯有创新才可以使企业获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管理技术是创新施工管理的基础,为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应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采用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最大化占据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大技术复合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今天,建筑企业除了有较高的施工水平之外,还要采用信息技术的现代管理手段管理企业。通过培训等的手段提高业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实现自动化办公,信息化办公。
四、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宋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2]阳波.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与优化探讨[J].现代交际,2011(09)
[3]任亚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探讨[J].科技资讯,2012(10)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创新
建筑施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且发展性影响因素。但是在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存在不少弊端,有些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已不适应我国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要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市场整顿、大力推进企业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的相关优惠和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建筑工程行业自身的施工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创新,针对建筑施工的企业要以其发展经营战略为依据,以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外条件为支撑,并同时按照当代企业的运行规律,凭借对各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与优化配置,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企业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和其企业的施工建设发展目标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一个突出现状是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主要采取硬性的指令来取代科学管理,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比如制定工期这方面,对总体规划总是不够重视,采用经验主义主观臆断而不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制定工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制定措施的不得当往往导致了计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在遇到新情况时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延缓了工程进度。采购方面,较多的采用集中性的大批量采购方式。采购方式不具灵活性,大宗材料一次性大量购入,占用了场地和资金,零星小材料频繁采购,且和供货商之间没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项目到手之后现联系货物供应商,又增加了采购的成本。在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凭借经验主义和主观臆断处事。以检查工作代替控制内容,而检查只能在任务结束后也就是事后才能开始,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只是做定性判断,没有足够重视事前和事中。此外,不注重施工人员管理和培训,不注重新工艺的应用等,都影响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等三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2.1人的控制
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
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人的能动性说穿了就是人能够主动地去工作,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爱好,不同的风格,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将这些充满不同点的人组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同一个工作,其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譬如企业对员工的认同和支持,让员工有归属感等,这样员工就能尽心尽力为企业谋取利益。
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这就像有一个人站在一群人后面拿着一把枪,驱使这些人努力工作并将落后的人枪毙。调动能动性和绩效评估就像萝卜和大棒一样,是做一项工作的两个手段。大棒的威力相比萝卜是很大的,绩效评估所产生的效果比调动能动性是显著的,且绩效评估是索取,调动能动性是付出,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企业、每个项目都重视进行绩效评估而忽略调动能动性的原因。
但绩效评估不是万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评估的也是人,这样就难以保证他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思路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得出,现有的落后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对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开拓创新,构建施工管理的新模式。
(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在管理上起作用的规律有很多,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这条规律是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必须遵守的。建筑工程管理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律,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通过管理方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纲领,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这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和研究理论的学者熟悉这个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贯彻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纲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工具在工程成本中占的比重越大,成为焦点的机会就越大。
(二)创新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有阶段性、流动性、生产能力不均衡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借鉴其他企业科学的、成功的、规范的管理模式结合建筑企业的自身实际,对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下是几条试用方法:第一,建立贴近市场的科学合理的施工体系。第二,采取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方法和严谨的项目控制管理方法。第三,做到工程管理和基层操作的职能分离,各司其职。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管理起到積极作用。
(三)创新管理机制。机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加强内部管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机制,牢牢把握已有市场,不断开发潜在市场。创新管理机制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下是几点建议:第一,建立内部奖惩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让人才涌现。第二,建立决策机制和风险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约束决策者和项目部的行为,走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尽量避免市场风险。守法经营,合理经营。
(四)创新管理技术。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转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唯有创新才可以使企业获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管理技术是创新施工管理的基础,为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应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采用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最大化占据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大技术复合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今天,建筑企业除了有较高的施工水平之外,还要采用信息技术的现代管理手段管理企业。通过培训等的手段提高业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实现自动化办公,信息化办公。
四、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宋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2]阳波.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与优化探讨[J].现代交际,2011(09)
[3]任亚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探讨[J].科技资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