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文本身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诗歌所传递的内容与情感,更是体现了时代文化背景。因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挖掘古诗文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每个时代的文化,欣赏不同文化之美,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努力爭做我国灿烂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13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可谓是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学生在阅读理解各个古诗文时,一方面可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一、关注作者本身,了解时代背景文化
许多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只关注对古诗文作品本身的解读,导致解读内容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全面了解。古人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诵读诗歌,学习诗歌,但是并不了解作家,这如何能行?现代人也有“知人论世”的说法,即对于某个文学作品来说,必须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并将这些遭遇与诗歌情感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因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思考作者的写作用意,理解当时的时代文化。
以杜甫和李白为例,这两位诗人的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很大比例,但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却相差甚远。学生在李白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大唐盛世,体验到更多样化的情感表达。而从杜甫的诗歌中,许多学生读到的是杜甫对国家、对社稷的担忧,对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为什么同是唐朝的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作诗风格和作诗内容却迥异呢?此时教师需要结合这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李白生于唐朝最鼎盛时期,本身追求自由,为人豪放,因而所创作的诗歌也多以豪放派为主,但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败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培养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他的诗歌多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也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败的历史。在理解了这两位诗人所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这两个人的诗歌所体现的情感、内容差异会如此之大。
二、赏析优美词句,感受诗歌语言之美
了解诗人的生平能使学生对古诗文的情感有初步感知与理解,而细细品读古诗文中的词句能使学生理解其含义,欣赏、领悟古诗文的语言之美。赏析优美词句是古诗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
一是语言精妙之美。教师应从“精妙美”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古代人的语言艺术。在《望岳》的赏析中,教师提出了“阴阳割昏晓”这句话,并对“割”字进行了分析,该字说明了泰山像一把利剑,将世界分成阴阳两个部分,一下子就将泰山高大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可见作者用字之巧妙。
二是韵律之美。有的古诗词是古代表演曲目,教师应从“韵律美”的角度带领学生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在学习《诗经》二首时,由于诗经本身就是古代用于吟唱的曲目,因而教师在该部分教学中也以吟诵的方式带领学生体会韵脚的长短、节奏的鲜明以及长短句安排的错落有致。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深度挖掘这些古诗文中蕴含的灿烂文化,将文化传播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文化有更多感知与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努力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参考文献:
[1] 耿怀青《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3期。
[2] 陈建华《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新探——从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所想到的》,《语文教学之友》2018年第1期。
[3] 李海霞《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师素养中的重要性》,《汉字文化》2018年第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13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可谓是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学生在阅读理解各个古诗文时,一方面可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一、关注作者本身,了解时代背景文化
许多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只关注对古诗文作品本身的解读,导致解读内容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全面了解。古人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诵读诗歌,学习诗歌,但是并不了解作家,这如何能行?现代人也有“知人论世”的说法,即对于某个文学作品来说,必须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并将这些遭遇与诗歌情感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因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思考作者的写作用意,理解当时的时代文化。
以杜甫和李白为例,这两位诗人的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很大比例,但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却相差甚远。学生在李白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大唐盛世,体验到更多样化的情感表达。而从杜甫的诗歌中,许多学生读到的是杜甫对国家、对社稷的担忧,对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为什么同是唐朝的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作诗风格和作诗内容却迥异呢?此时教师需要结合这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李白生于唐朝最鼎盛时期,本身追求自由,为人豪放,因而所创作的诗歌也多以豪放派为主,但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败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培养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他的诗歌多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也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败的历史。在理解了这两位诗人所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这两个人的诗歌所体现的情感、内容差异会如此之大。
二、赏析优美词句,感受诗歌语言之美
了解诗人的生平能使学生对古诗文的情感有初步感知与理解,而细细品读古诗文中的词句能使学生理解其含义,欣赏、领悟古诗文的语言之美。赏析优美词句是古诗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
一是语言精妙之美。教师应从“精妙美”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古代人的语言艺术。在《望岳》的赏析中,教师提出了“阴阳割昏晓”这句话,并对“割”字进行了分析,该字说明了泰山像一把利剑,将世界分成阴阳两个部分,一下子就将泰山高大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可见作者用字之巧妙。
二是韵律之美。有的古诗词是古代表演曲目,教师应从“韵律美”的角度带领学生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在学习《诗经》二首时,由于诗经本身就是古代用于吟唱的曲目,因而教师在该部分教学中也以吟诵的方式带领学生体会韵脚的长短、节奏的鲜明以及长短句安排的错落有致。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深度挖掘这些古诗文中蕴含的灿烂文化,将文化传播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文化有更多感知与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努力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参考文献:
[1] 耿怀青《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3期。
[2] 陈建华《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新探——从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所想到的》,《语文教学之友》2018年第1期。
[3] 李海霞《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师素养中的重要性》,《汉字文化》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