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无密友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ck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女人,总会有两三个好友,时常聚在一起说说话、发发牢骚、交流交流家长里短的事,其中也包括不便不想对别人说的属于隐私类的话。于是,这三两个女人的好友,便被圈成闺中密友,成了女人的死党。
  这样的密友,有的是女人的发小,从不会梳辫子就认识了,甚至家里都是世交;也有的是同学,几年十几年在一起厮混,谁的糗事儿也瞒不过去;还有的是同事,在一起工作挺对脾气的,就成了可信赖的朋友。
  女人间的友谊和男人间的不同。男人间的哥儿们再好,到了一起也难以无话不谈。据我观察,男人与男人可交谈的话题与范围与深度,比起女人与女人的交流,那可就差大了。女人尤其是城府不深的女人,一旦把谁认成密友认成死党,就会迅速达到不推心置腹誓不罢休的地步。
  但这种存在的不合理,其实是异常明确的。最凸显的不合理首先是安全系数的问题,其次是信息的不对等,再次是意见的正确指数。这几点质疑的结论会很明确地证实:闺中无密友。
  先从闺中密友的安全系数说。
  网上有这样的一个短文,专说女人与男人友谊的安全指数:
  一个女人有一晚没回家,隔天她跟老公说她睡在一个女朋友那边,她老公打电话给女人最好的10个女朋友,没有一个知道这件事!
  一个男人有一晚没回家,隔天他跟老婆说他睡在一个兄弟那边,他老婆打电话给男人最好的10个朋友,有8个兄弟确定她老公睡在他们家……还有两个说她老公现在还在他那儿。
  这不是鼓励夫妻间不诚实,是说女人间的友谊不安全。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对于闺中密友的信任,历来是最隐秘的事情被公开的最可能途径。我见过听过数不胜数“我就告诉你一个人”的暴露别人隐私的传播,也知道这种暴露对于被暴露者的双重打击有多大,并且我自己就经历过很多这样的打击。
  有一次打击是这样的:晚上安排的很没有必要的政治学习正好和同样没有意思的一场电影时间冲突,年轻时贪玩发了邪一样,非想看电影,但是没有理由。一个最信任的女同事说:“我帮你开张病假条,你的班我替你上,白天你也别去上班,晚上去看电影就行。”可想而知我有多高兴!我们组长甚至第二天还给我从家里带好吃的,说我一个人病了多可怜。虽然心里因此内疚,可还是得意并且毫无保留地把替我上班又给我开病假条的同事发展成闺中密友,有屁大点事也去和她嘚嘚嘚嘚。
  大概是一两年以后,领导要发展我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时,突然就有人向领导揭发我不参加政治学习装病去看电影的错误,并且说的时间地点一点出入都没有,并且这揭发我的人是平时和我没有什么来往的。这使我异常惊愕,知道自己是被谁出卖了。所以领导问我是否真的以看电影对抗政治学习时,我连想也没想就承认了。因此,我没有在那一年入党。
  这样的打击现在可以笑谈,在当时对于一个涉世未深又要求进步的年轻人来说,就不那么轻松了。由此坚信闺中无密友,尤其是闺中无同事类的密友。因为大家在一起工作,会有很多利益上的交叉与争夺,在利益面前,友情薄如蝉翼,没有什么人是可以永久信任的。
  在一般闺中密友的小群体中,信息的不对等是很明显的。通常没有什么主见的人会和比自己有主意又强势的人交朋友,这样稍弱的一方就会经常倾诉,而强势的一方则多听少说。这样信息不对等的闺中密友一旦友谊出了问题,受伤害的必然是弱势的一方。因为信任因为没有主见而全盘托出的隐私,有时会被出卖得很彻底。
  在很多属于私密性的信息中,80%以上是闺中密友传播的。有些是直接的传播,有些是间接的传播,直接和间接传播的信息本身可能没有什么避人之处,但也不一定是喜欢公开的事情。好多的属于自己和家人的事,有时只是在很小的朋友圈子里知道。知道了,就应该有一份守住秘密的责任。而这份责任很多闺中密友是不懂得的。要是这样的人做了谁的密友,谁可就等于找了免费的新闻发言人了。
  闺中无密友,还有一个依据是,闺中密友的意见可采纳性不是很高,或者换个说法,闺中密友的意见较少高明又理智的。前一时,我认识的一对婚姻基础还不错的夫妻闹矛盾,女方的密友们一拥而上试图帮助,结果是很有效地促进了那对夫妻的离异。后来这些密友和我说的情况,令我目瞪口呆,其中的一个情节是:当那要离异的女方说到丈夫的种种缺点时,几个女友一起说“这样你还和他过?要是我们早就离了”。天哪,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这样的密友,宁可没有。
  家庭的事情,是外人不能深入的,即使是闺中密友无话不谈也不能涉足别人家庭中去试图解决矛盾。两个人的矛盾,会在岁月中淡化与简化,但是外人的加入则会激化家庭矛盾,使两个人较劲给人看一样谁也不会退一步,反而会激化到迅速离异的地步。不管初衷如何,这样的结果朋友应该是不高兴的。
  说闺中无密友,其实是想闺中有密友。有指点迷津的密友,有互相扶助的密友,有默契相通的密友,有貴如春水的密友……
  但现实是:生活中的很多情绪很多感受很多困苦很多磨难是需要朋友的分担,但最终承担的还是自己。生命中很多的遭遇所有的喜怒哀乐是需要友情承载分享,但第一责任人还是自己。该是自己承受的不要轻易放给别人,该是别人负载的也不要轻易挪移到自己肩上。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永远需要,但这份义气不是鲁莽的随意使用,而是好钢使在刀刃上,是成全朋友而不是断送朋友。
  最后的感言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
其他文献
我们相逢  在鸟的  歌声中。  五十年了  爱的时刻  在这世间  如此短暂。  她那么年轻  我吻着她  睁眼时  她已满脸皱纹。  来吧,死神说  选定她作  舞伴跳  最后一曲。她  一生  如鸟  优雅從容,  此时微启唇喙,  一声惋叹  轻如  羽。
期刊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写了一段话:世界上有两种男人。当你抱怨一些事情的时候,一种男人会很认真地听你倾诉完,然后边安慰边告诉你说:你要是做这件事情真的会不开心,那你可以不要做;另一种男人是还没有听你说完,便开始反过来指责你没有资格抱怨这抱怨那,并告诉你这世界上比你艰难的人多了去了。  很明显,前者是她的男闺蜜,后者是她的男友。她的主旨是想表达:女人很多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说教者。确实,情侣处
期刊
Q:我又从12点哭到现在,感觉痛苦,对他恨和怨。我想放下这些情绪,让自己舒服一些,可是做不到……我以前是个很自信的人,甚至持才傲物,而现在,从去年开始,工作上出现很多状况,再加上这不清不楚的感情,我变得内敛很多,可是,我却更羡慕以前的年少轻狂。现在任何事情都要权衡利弊,不敢多走一步,爱情观也是这样,他不联系我,我也不会联系他,不会主动为他做一些事……就是怕再受伤害  明天是周末,我是不是该约他见一
期刊
1.  我认识一个姑娘,她性格安静,和很多姑娘一样。  她告诉我,当年要结婚的时候,先生说要送她一样礼物。  她耐不住好奇,偷偷点开先生的购物车查看,里面躺着一条有点廉价的裙子,和一部有点昂贵的相机。  然后她收到了裙子。  她说她从来没有问起过作为备选项的另一份礼物,欢天喜地地穿上裙子跟先生进行了结婚登记,然后把裙子叠放进最底层的衣柜里。  我说,看到礼物的刹那,你难道没有半分失望?你已经是他的
期刊
心理学家弗艾瑞克·弗洛姆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分为两种,一种是幼稚的,一种是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当我们渴望一种不必付出任何努力,也能得到完整的接纳的爱,我们渴望的其实是一种母爱。母爱,就像是一种祝福,我们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也能得到它。但无条件的母爱也是有缺陷的:不需要任何努力也能得到,意味着当你没有它的时候,即使你付出再多努力,也
期刊
杰森·惠特尼医生看见两名联邦探员走进人头攒动的餐厅。两人身上的西服皱巴巴,面颊上有胡茬子,这两点泄露出真相,他们有一段时间忙得无暇考虑外表。探员们沿着靠墙的一排卡座疲惫地向他走来,想找一处空位。当两人走到年轻医生一个人坐着的位置旁,医生冲他认出的那名探员打招呼,那名探员四十来岁,外表看来很和蔼,不过他知道,那是骗人的。  “你好,汤姆。坐这儿吧。”杰森的手一挥,指向他对面的座位,“这个时间大概不会
期刊
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后,汗流浃背,这时候,能有一个痛快的热水澡,然后从里到外能有干爽的衣服换,便是人生快事。衣服有皂香,头发有洗发膏的香,身上有沐浴液的香,心有尘世香,便觉宇宙寥廓,天地澄明。遍观万事万物,泥土香,草木香,香香厮守,物我一体,神清气爽。  早餐喝粥。一碗粥,一碟咸菜。粥是金黄的小米粥,大碗盛,微烫;咸菜是盐水大萝卜,小碟装,精细。喝一口粥,就一口咸菜,喝一口粥,就一口咸菜。粥要喝出阳
期刊
前情提要:  1.小斌莫名其妙地害怕一个老婆婆。  2.王鸣杀妻后与邻居下棋,邻居出言不慎遭毒手。  3.荧光坠饰带来了危险预警。  第一题  潍坊 朱倩  我是幼儿园的老师,小孩子们确实比较害怕那种长得干巴巴的老太太,因为童话里的老巫婆千篇一律都是这种造型。然后那个老婆婆可能给小斌糖吃了,所以小斌就不害怕她了。最后为什么又怕了呢?因为小孩其实也挺功利的,给糖吃就是“好奶奶”,不给糖吃就是“恶婆婆
期刊
百度“女孩失踪”四个字,下拉菜单里会自动弹出“重庆女孩失踪”“北京女孩失踪”“江苏女孩失踪”“苏州女孩失踪”“成都女孩失踪”“四川女孩失踪”“吴川女孩失踪”……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女孩失踪,每天看新闻看得人心惶惶,恨不得赶紧把女儿塞回娘肚子里。我的看法,听上去可能有点不近人情,但还是要指出:这都是媒体在作怪。女孩失踪不是这个夏天特别多,而是这个夏天报道得特别多。这是大众传播的一个特点,扎堆
期刊
姥姥是个十分在意的人。我10岁那年,有一次问姥姥:“姥姥,给你端盆水洗洗脚吧?”姥姥说:“不行,我等明天再洗,明天是个好日子。”不光洗脚要看好日子,姥姥走亲戚、赶集、动土之前,都要翻一下日历,看是否适宜。  姥姥迈着三寸金莲,从上世纪之初走来。在经历了97个春秋的风雨之后,2010年重阳节那天上午,她使着劲抬起手,把戒指和耳环拽下来,递给俺娘,然后叮嘱说,凤莲,你对俺尽到心了,俺走后你一声也别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