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吴迪,女,汉族,北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沈阳市分行公司业务部,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管理。
摘要:为了构建宜居城市,优化城市及其产业的规模、功能和结构,从而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城市发展和改造迫切需要有大的规划。创意产业便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星,作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发展出的新型产业,它不仅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还衡量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就城市创意文化产业的集聚现象,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以详细论述。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创意文化产业;北京
一、北京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布局特征
创意产业是智力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聚,因其劳动过程的特点决定了这些行业十分依赖多元化的信息,强调从业人员的创造力。
北京市发改委对北京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定义“集聚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和自主创意研发能力,具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区域。”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第三、第四批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落户,由市中心向城郊扩散。市中心的地价高、空地少,而城郊的工厂和田地符合创意产业“艺术”的特质,因此近五年内,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逐步落户在五环外。总结北京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几条规律:①创意产业具有空间集聚型特征;②河流等城市空间景观资源稀缺,是创意产业密集分布带;③停产的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建筑往往成为空间载体;④创意产业区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经济作用
产业兴市,规划立市。产业结构优化且合理进行规划对于城市的意义非常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兴起可以为北京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带来级差地租
地租水平与土地边际生产力、地块位置和投资收益等大因素相关,在经济学上称之为级差地租。根据地租的来源可以将其属性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在创意经济的活动中,级差地租不仅仅会影响厂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由于大批创意型人才的集聚,形成了创意信息的密集化,造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创意活力的产业集聚区,会直接导致产业活动在空间的集聚,也使得这一地区的级差地租明显上升。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Ⅱ来源于在同一块土地上的连续追加投资,引进新的技术提高土地的边际生产率而产生的收入。
2.形成规模经济
①由于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生产效率大大增加;
②生产要素具有协同性的特点,各种要素投入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规模效应开始发挥作用,比如说当港口设施、高速公路和空港在同一座城市连接起来共享基础设施和市场平台,效益奖会远远超过单一的交通渠道运能。
③巨大产量能够有效地分担固定成本,消化沉没成本和管理成本。
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例,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区中主要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信息科技、网络传媒企业,如微软、IBM、HP、联想、方正、同方、大唐、有研硅股、新浪、搜狐、网易等,据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管理机构北京市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提供的资料,共有文化创意企业200家左右,普遍是大型企业。2005年,中关村成了全北京第一个文化创意基地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扶持,除政府支持外,中关村还有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源,这里有59所高校,129所科研研究院和500多所研发机构。另外,中关村也是交通较为发达的地段,在四环边上又有地铁4号线和10号线两条主线路。
由此可以得知,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园区内,一个行业的产出可以被作为另一个行业的投入品。比如设计研发产业的产品,可以作为印刷包装产业的投入品,而印刷包装行业的产品,又可以作为广告和媒体行业的投入品,这就可以大大降低彼此之间的运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创新
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汇聚了一批文化创意类的企业,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但是从总体上看,这种激烈的竞争压力是良性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长期保持技术的优势,必须加大科技研发即R&D的投入,来获得竞争力的优势。所以,许多中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R&D投入普遍达到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8%,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投入率,入驻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的产出率也明显超过了其他地区。这种竞争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它迫使企业或者通过自主创新,或者通过彼此合作,来共享内容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果,反之就被淘汰。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征和政策导向
与我国的主要经济发达城市和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无论在就业带动上,还是在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十分重要,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国际化程度也逐步加深,聚集了一大批国际性创意人才,部分创意产品和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以下特征:
(1)初始偶发性。宋庄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批知名画家的偶然迁入,对其他艺术家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进而在宋庄形成集聚,集聚后则因为“宋庄画家村”的地理品牌和“同行评议”等原因得以延续至今。
(2)产业链的支撑。宋庄画家村形成的同时,798艺术区也开始发展,宋庄与798之间形成了“生产—销售”的合作渠道,也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随着宋庄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宋庄自身也形成了十余个品牌画廊,同时各种原创艺术入驻,推动了区内艺术氛围的进一步浓郁。 (3)政府的保护与规划。在成为集聚区之前,政府对于宋庄的艺术家群体是持保护态度的,成为集聚区后,政府迅速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延伸计划以拓展和快速变现原创艺术的盈利空间,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规划将会导致租金上涨,游客进入和大型企业入驻,区域将从原创艺术的集聚转为以艺术品交易、传媒产业等高盈利性产业的集聚,艺术家将向周边扩散甚至更远的地区。
四、总结
市场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集聚区形成的原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需求,北京由工业化时代逐步转型到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消费模式也逐渐从物质型向精神型或者文化型转变。只有满足了消费者新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大量企业看到这个商业契机,加入到了文化创意产业队伍中来,一部分具有相同或类似产业特征的中小创意企业迅速生长起来,进一步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空间集群化的布局模式使得它们可以共享优势,同时降低投资成本。
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导致了产业集聚,集聚区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北京城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些许国际贸易,树立了城市面貌,不仅提高了硬实力还提高了软实力。(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沈阳市分行)
参考文献:
[1]石崧,上海创意空间的崛起于城市复兴[J].上海城市规划,2007(3);1-4
[2]牛维麟,彭翎,北京市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4
[3]刘玉,冯健,创意北京发展: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J].城市发展研究,2008(6)
[4]赵宏,孟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报告
[5]李鑫,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
[6]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丛与知识源—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内在规律和发展动力[A].2007.8
[7]吴建伟,毛蔚瀛,大规划:城市与产业[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2
[8]赵晓雷,胡彬,王昉,城市经济与城市群[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9]杨上广,中国大城市经济空间的烟花[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黄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0
摘要:为了构建宜居城市,优化城市及其产业的规模、功能和结构,从而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城市发展和改造迫切需要有大的规划。创意产业便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星,作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发展出的新型产业,它不仅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还衡量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就城市创意文化产业的集聚现象,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以详细论述。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创意文化产业;北京
一、北京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布局特征
创意产业是智力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聚,因其劳动过程的特点决定了这些行业十分依赖多元化的信息,强调从业人员的创造力。
北京市发改委对北京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定义“集聚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和自主创意研发能力,具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区域。”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第三、第四批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落户,由市中心向城郊扩散。市中心的地价高、空地少,而城郊的工厂和田地符合创意产业“艺术”的特质,因此近五年内,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逐步落户在五环外。总结北京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几条规律:①创意产业具有空间集聚型特征;②河流等城市空间景观资源稀缺,是创意产业密集分布带;③停产的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建筑往往成为空间载体;④创意产业区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经济作用
产业兴市,规划立市。产业结构优化且合理进行规划对于城市的意义非常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兴起可以为北京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带来级差地租
地租水平与土地边际生产力、地块位置和投资收益等大因素相关,在经济学上称之为级差地租。根据地租的来源可以将其属性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在创意经济的活动中,级差地租不仅仅会影响厂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由于大批创意型人才的集聚,形成了创意信息的密集化,造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创意活力的产业集聚区,会直接导致产业活动在空间的集聚,也使得这一地区的级差地租明显上升。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Ⅱ来源于在同一块土地上的连续追加投资,引进新的技术提高土地的边际生产率而产生的收入。
2.形成规模经济
①由于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生产效率大大增加;
②生产要素具有协同性的特点,各种要素投入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规模效应开始发挥作用,比如说当港口设施、高速公路和空港在同一座城市连接起来共享基础设施和市场平台,效益奖会远远超过单一的交通渠道运能。
③巨大产量能够有效地分担固定成本,消化沉没成本和管理成本。
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例,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区中主要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信息科技、网络传媒企业,如微软、IBM、HP、联想、方正、同方、大唐、有研硅股、新浪、搜狐、网易等,据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管理机构北京市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提供的资料,共有文化创意企业200家左右,普遍是大型企业。2005年,中关村成了全北京第一个文化创意基地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扶持,除政府支持外,中关村还有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源,这里有59所高校,129所科研研究院和500多所研发机构。另外,中关村也是交通较为发达的地段,在四环边上又有地铁4号线和10号线两条主线路。
由此可以得知,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园区内,一个行业的产出可以被作为另一个行业的投入品。比如设计研发产业的产品,可以作为印刷包装产业的投入品,而印刷包装行业的产品,又可以作为广告和媒体行业的投入品,这就可以大大降低彼此之间的运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创新
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汇聚了一批文化创意类的企业,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但是从总体上看,这种激烈的竞争压力是良性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长期保持技术的优势,必须加大科技研发即R&D的投入,来获得竞争力的优势。所以,许多中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R&D投入普遍达到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8%,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投入率,入驻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的产出率也明显超过了其他地区。这种竞争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它迫使企业或者通过自主创新,或者通过彼此合作,来共享内容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果,反之就被淘汰。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征和政策导向
与我国的主要经济发达城市和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无论在就业带动上,还是在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十分重要,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国际化程度也逐步加深,聚集了一大批国际性创意人才,部分创意产品和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以下特征:
(1)初始偶发性。宋庄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批知名画家的偶然迁入,对其他艺术家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进而在宋庄形成集聚,集聚后则因为“宋庄画家村”的地理品牌和“同行评议”等原因得以延续至今。
(2)产业链的支撑。宋庄画家村形成的同时,798艺术区也开始发展,宋庄与798之间形成了“生产—销售”的合作渠道,也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随着宋庄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宋庄自身也形成了十余个品牌画廊,同时各种原创艺术入驻,推动了区内艺术氛围的进一步浓郁。 (3)政府的保护与规划。在成为集聚区之前,政府对于宋庄的艺术家群体是持保护态度的,成为集聚区后,政府迅速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延伸计划以拓展和快速变现原创艺术的盈利空间,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规划将会导致租金上涨,游客进入和大型企业入驻,区域将从原创艺术的集聚转为以艺术品交易、传媒产业等高盈利性产业的集聚,艺术家将向周边扩散甚至更远的地区。
四、总结
市场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集聚区形成的原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需求,北京由工业化时代逐步转型到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消费模式也逐渐从物质型向精神型或者文化型转变。只有满足了消费者新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大量企业看到这个商业契机,加入到了文化创意产业队伍中来,一部分具有相同或类似产业特征的中小创意企业迅速生长起来,进一步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空间集群化的布局模式使得它们可以共享优势,同时降低投资成本。
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导致了产业集聚,集聚区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北京城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些许国际贸易,树立了城市面貌,不仅提高了硬实力还提高了软实力。(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沈阳市分行)
参考文献:
[1]石崧,上海创意空间的崛起于城市复兴[J].上海城市规划,2007(3);1-4
[2]牛维麟,彭翎,北京市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4
[3]刘玉,冯健,创意北京发展: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J].城市发展研究,2008(6)
[4]赵宏,孟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报告
[5]李鑫,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
[6]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丛与知识源—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内在规律和发展动力[A].2007.8
[7]吴建伟,毛蔚瀛,大规划:城市与产业[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2
[8]赵晓雷,胡彬,王昉,城市经济与城市群[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9]杨上广,中国大城市经济空间的烟花[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黄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