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浅探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改进语文授渔之策,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习,达到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但事实上,教育目标的预设和课堂操作的实际之间总存在着一段让人遗憾的距离,当今的语文课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旧是静止的课本的教学,它的触角还囿于其本身所属的学科范畴。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激发、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文教育正在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有效推行。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推动教学实现的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情感性来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课中情感性激发问题进行探究。  一、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以情感人和以情陶冶人是文学的重要功能。对作者来说,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阅读被认为是引导学生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学会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当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上。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作用,不少教师仍存在不少的认识误区。在此,笔者就对阅读教学当中的误区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分析  1.滥用分组讨论,华而不实  分组讨论是新课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儒家思想渗透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渗透儒家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传承儒家思想。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中语文;分类整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21  一、儒家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学习的核心。课堂上一个个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犹如一块块精心选取的燧石.必能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出朵朵智慧的火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