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的临床特点以及监测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178例初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病类型和骨病分级,比较不同分级骨病患者的临床特点。66例患者接受了骨代谢标志物的连续动态监测,观察治疗后2年内骨代谢标志物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变化。
结果(1)178例初治的MM患者首诊时表现为骨痛者167例,合并高钙血症者35例,骨质疏松者83例,有溶骨性破坏者154例,有病理性骨折的73例。最常见的溶骨病变发生部位及骨折部位均是脊柱。(2)根据骨病分级将178例患者分为骨病较轻的A组(0~2级,51例)和骨病较重的B组(3~4级,127例),A组与B组患者性别、中位年龄、化疗有效/无效、中位总生存时间、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白蛋白、尿轻链以及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患者较A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更低[(99.78±29.93)比(108.84±29.30) g/L],血钙水平更高[(2.47±0.40)比(2.30±0.29) mmol/L]、β2微球蛋白水平更高[(6.04±4.84)比(4.12±3.97)mg/L],骨髓浆细胞比例更高(33.30%±24.87%比23.51%±22.67%)(均P<0.05)。(3)治疗前,B组患者(47例)β-CTX、tPINP的表达水平及β-CTX /tPINP比值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19例)(中位数0.78比0.42 μg/L,60.95比43.47 μg/L,0.017比0.012,均P<0.05)。在治疗3个月后,A组和B组患者tPINP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β-CTX的表达水平及β-CTX/tPINP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中位数0.16比0.42 μg/L,0.26比0.78 μg/L;0.008比0.012,0.011比0.017;均P<0.05)。治疗6个月、1年及2年后,A、B两组患者3个指标与治疗3个月后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根据化疗8周期后最大疗效将所有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部分缓解及以上疗效,48例)和化疗无效组(未达到部分缓解,18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β-CTX、tPINP和β-CTX/tPINP比值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个月后,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tPINP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β-CTX的表达水平及β-CTX/tPINP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中位数0.24比0.60 μg/L,0.44比0.95 μg/L;0.005比0.012,0.005比0.011;均P<0.05)。治疗6个月、1年及2年后,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3个指标与治疗3个月后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骨髓瘤骨病常见的表现是骨痛、溶骨性破坏及病理性骨折,骨病严重程度可反映肿瘤负荷大小,但并不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和生存时间。骨代谢标志物tPINP和β-CTX可用于骨病严重程度评估及骨病治疗效果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