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课堂信息交融联动,异质师生风格互动促生成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思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是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体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立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推进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稳态”的涵义。针对高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素养差异多元的实际,采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引导探究学习方式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设疑为主线,以问题驱动式引导学生为主体形式,以多媒体手段为载体,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梯次以问题冲突循环冲击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推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拓宽自身的思维维度,将培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融入教材知识内容体系中去。
  [教学目标]
  1 以概念辨析、模型建构为师生课堂交流载体,推动学生围绕物质循环的概念经历了解——理解——简单应用——较熟练应用过程,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进学习生物的情感。
  2 围绕“碳循环”多维设置信息呈现形式,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小组互助交流,教师收敛测评方式,引领不同层次学生融入“展示自己”“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氛围中,一方面渐次提升理解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不同维度的认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协同、对比、感受“知识生成”所需的各个层面的能力素养。
  3 以社会热点信息为载体,以“物质循环”概念要素为思维收敛点,以师生交流为依托,引领学生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4 以概念要素对比分析为主要载体,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围绕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不同层次学生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5 以“实验信息读取”“实验步骤设置”“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为重点,引领学生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 教学方法:主题探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多维思辨法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围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设置框架式问题信息——依托教师设置的信息,领会“流程”“要素”——引导学生为后续学习阅读分析新知做好思维发展铺垫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设疑——所需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原因是什么?然后围绕教师设疑,融入新课。
  3 问题导学,师生协作,丰富概念知识细节支点:(1)出示“物质循环概念”问题界面。构建“模型”,关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相应关联。(2)概念要点设疑:概念中的“物质”具体是指什么?概念中的“循环具体是指在那些主体中往返出现?其范围具体是指什么?“物质循环”具备哪些特点?(3)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关注“物质循环概念”生成的各个细节点,交叉矛盾点,冲击自我“浅阅读”缺失细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知识以细节问题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4 问题导学,主题探讨,小组协作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1)出示教材图5-11碳循环示意图。(2)教师出示三种学习方式:文字纲领式、对应教材简单图文代换式、变换幅度较大的示意图式资源信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5分钟,教师巡堂辅导和确定收敛时间。(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点评对方的疑惑点和出错点。(4)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发放答案。(5)教师出示变式测评问题,总体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5 问题导学,师生协作,感悟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联:(1)出示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衡吗?如果不平衡的话,导致了什么结果?怎么造成的?有没有解决方法呢?”(2)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依据“CO2增多的原因”“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解决温室效应”等主题逐渐收敛学生思维。在教师的引领下,体会分类、归纳、演绎、对比等思维转换方式。
  6 问题导学,教师设疑,激发后续学习激情:(1)设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时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请结合今天学习内容及思考方法,课后独立完成。(2)设疑——结合课后探究参考案例1.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从“实验信息读取”“实验步骤设置”“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等角度完成探究实践规划方案。学生针对教师要求做好记录,课后协商完成事项,通过教师问题归纳方式的课后作业,延续学生学习的热情,夯实课堂思维素养与实践应用的基础。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量的主题图出现在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这一特色在低年级教材中尤为明显。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占主导地位,而主题图恰恰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思维的空间,因此很适合小学生中、低年级使用。翻开低年级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精美绝伦的图案,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卡通人物……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主题图
期刊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由于本校为一所县属普通高级中学,所招收的学生成绩都比较差,初中的知识积累很少,再加上现行的初高中化学教材又有一些脱节。针对于这些情况,加强学生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教育势在必行。结合本校实际谈谈自己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初、高中化学教学目
期刊
“科研兴校”这句话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在某些教师看来,科研仍然是额外的负担,一些学校的科研工作仍然处于边缘化状态。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如下尴尬:“科研课题数量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少”,“教育科研是一种虚假繁荣,在这些美丽泡沫的背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少”等。我们要追问的是:我们需要什么的教育科研?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定位  中小学教育科研概括起来说,有以下特点
期刊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  一、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有了这些新认识、新做法,再加之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思品课堂就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一、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
期刊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在古典诗歌的园圃中徜徉,我们可以,带着学生穿越时空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心驰神往想象飞扬;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中方块字独特而灵动的魅力。下面,笔者就鉴赏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描述诗作  准确把握诗歌意思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诗歌读懂了,诗意明确了,才能开始有效的鉴赏。所以,鉴赏的第一步我指导学生如何描述诗作。  鉴于学生有畏难情绪,我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笔者担任班主任十余载,多年的磨炼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深有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期刊
“教学”,从字面上看,是“教”与“学”两字的结合。评价一名教师是否讲得好,教师的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并不能仅仅看他的“教”,更要结合学生的“学”来看。如何才能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教学的最大效能,真正使教学做到有效、高能呢?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还“权利”于学生。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还“权”于“生”——“我请你来做编剧!”  李政道先生曾经提出:我们中国的
期刊
好的课堂提问,是唤起学生兴趣的魔棒,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它可以化繁为简,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它可以启发思维,让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英语不再只是一门学科,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工具。但是目前,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设计是怎样的呢?通过对我校三年级十个平行班级英语课堂提问的调研发现,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以下问题:课堂提问随意,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和机械;以纯语言学习为目标,提问缺乏
期刊
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其有效性引起了我们高度重视。新课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测、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