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数字通信的要求提高,微波接力通信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保证其数据传递符合通信标准,应对其射频波道进行合理的配置,本文针对交替波道方案进行了分析,支出其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证通信质量。
关键词:微波接力 通信需求 射频波道配置
中图分类号:O426.5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358 -01
一、微波接力技术概述
微波接力的通信方式是上个世纪开始逐步投入到通信系统中,这个过程中其技术已经从低频到高频拓展,并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发展,同时电子管也变为集成化电路,在城际之间的电视信号和长途电话的业务发展、通讯网络建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无线频率的资源局限性较大,因此其资源也相对有限,同时这种传递的距离会导致出现多径衰弱,使得整个通信质量下降或者中断。所以必须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频谱利用效率、抗衰弱措施等,是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在微电子发展中,计算机技术推动力该技术的数字化进程。此时无线电通信技术因其抗自然灾害能力强,建设速度快,对地理环境适应性强,且可以适应长距离与短距离传输,同时其质量也可基本通信网络的语言、数据、图像等传输。成为了有线传输技术的重要补充技术,与之相互配合大幅度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外,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多个周边学科的发展,并与之相互配合。尤其是近期的发展在蜂窝移动网络系统让传统的单纯传输手段成为了一个整体化的网络。
二、微波接力通信的射频配置方案分析
按照国际电联的相关建议,作为微波接力通信中配置应优先选择等距间隔的基础方案,其中三种射频配置如:交替波道配置;同波道方式频带复用;交插方式频带复用。其中交替波道配置如下图1。
二、选择配置方案的方法分析
为了在通信中为了保证信号的可靠性,信道必须保证在一定的信噪比中运行,此时在波道2中因为所遇到的干扰为①和②所产生的,其载波干扰比如下:
四、结束语
利用前面的分析结果,可用的出采用交替波道配置等方案为微波接力通信服务,可以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应当指出的不论采用何种通信配置方案,从理论上都可达到利用效果,但是必须将实际环境的因素考虑到配置方案的选择中,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相应的配置方案是可以保证通信可靠性的。
参考文献:
[1]姚永炀.微波接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当代通信技术, 2007,(20) .
[2]黃颖.调整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相关规定的背景及说明[J].中国无线电管理, 2007,(01) .
[3]商锋青.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J].中国无线电技术, 2008,(06) .
[4]龚学明.高频段微波接力通道配置设计方案[J].无线电技术,2008,(07).
[5]康文伟.微波接通道远程分布式监测系统[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8,(04) .
关键词:微波接力 通信需求 射频波道配置
中图分类号:O426.5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358 -01
一、微波接力技术概述
微波接力的通信方式是上个世纪开始逐步投入到通信系统中,这个过程中其技术已经从低频到高频拓展,并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发展,同时电子管也变为集成化电路,在城际之间的电视信号和长途电话的业务发展、通讯网络建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无线频率的资源局限性较大,因此其资源也相对有限,同时这种传递的距离会导致出现多径衰弱,使得整个通信质量下降或者中断。所以必须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频谱利用效率、抗衰弱措施等,是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在微电子发展中,计算机技术推动力该技术的数字化进程。此时无线电通信技术因其抗自然灾害能力强,建设速度快,对地理环境适应性强,且可以适应长距离与短距离传输,同时其质量也可基本通信网络的语言、数据、图像等传输。成为了有线传输技术的重要补充技术,与之相互配合大幅度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外,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多个周边学科的发展,并与之相互配合。尤其是近期的发展在蜂窝移动网络系统让传统的单纯传输手段成为了一个整体化的网络。
二、微波接力通信的射频配置方案分析
按照国际电联的相关建议,作为微波接力通信中配置应优先选择等距间隔的基础方案,其中三种射频配置如:交替波道配置;同波道方式频带复用;交插方式频带复用。其中交替波道配置如下图1。
二、选择配置方案的方法分析
为了在通信中为了保证信号的可靠性,信道必须保证在一定的信噪比中运行,此时在波道2中因为所遇到的干扰为①和②所产生的,其载波干扰比如下:
四、结束语
利用前面的分析结果,可用的出采用交替波道配置等方案为微波接力通信服务,可以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应当指出的不论采用何种通信配置方案,从理论上都可达到利用效果,但是必须将实际环境的因素考虑到配置方案的选择中,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相应的配置方案是可以保证通信可靠性的。
参考文献:
[1]姚永炀.微波接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当代通信技术, 2007,(20) .
[2]黃颖.调整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相关规定的背景及说明[J].中国无线电管理, 2007,(01) .
[3]商锋青.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J].中国无线电技术, 2008,(06) .
[4]龚学明.高频段微波接力通道配置设计方案[J].无线电技术,2008,(07).
[5]康文伟.微波接通道远程分布式监测系统[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