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0年的时候,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是94万左右,到了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了874万。20年的时间里,毕业生人数增加了近800万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给正准备找工作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高校就业形势严峻。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以江汉大学商学院为例,总结了学院好的经验做法,最后提出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精准帮扶的措施。
关键词:就业工作探析;大学生;就业帮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逐年递增。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约有近900万的高校毕业生走进社会。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正确认识目前的就业现状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解析
1.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对减少,劳动人数增多
根据行业出版物和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近两年受全球经济影响较大的,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博彩业、航空业、酒店业、影院、现场体育赛事。网络的发展,使得居家办公的人数增多,相应的对于零售、制造、服务业的从业者而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则相对减少,短期内对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较大。据统计,2020年的海归数量较之前已经猛增了33%,突破了80万。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增加,同时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人数规模增大,就业供需矛盾尖锐。
2.线上招聘成为招聘主渠道,线下招聘减少
网络的发展使得招聘会的形式更多的从线下走向了线上,线上招聘有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对于学生而言,线上招聘可以广撒网,给较多的企业投递简历,但这样针对性不强,能够收到的有效反馈信息较少。学生对于视频面试的方式还不太适应,并不能通过视频很好的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对于高校而言,春招时高校往往会针对不同的专业,邀请企业进校园举办各类宣讲会,同时老师也可以更好地对求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而线上应聘则不具备此优势。对于企业而言,用人单位在接收简历的过程中,无法直观的观察应聘者是否符合岗位的需求,同时应聘者也无法到企业进行实地的参观与考察,对于企业的文化氛围、办公环境等无法有效的去考量。
3.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变大、学校就业体系不断完善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方面“保”的工作。国家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如金融类的政策有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贴息由原来最多每次2年财政全额贴息,变为了3次全额贴息。对按时还款的借款人,可给予第二次、第三次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并享受全额贴息政策。政府补贴类的政策有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岗前培训补贴等。
二、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的实践 —基于江汉大学商学院工作的经验总结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本文基于江汉大学商学院的就业工作,全面总结分析了学院关于就业好的做法。
1.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正确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的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既要认识到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又要正确评估困难的程度,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前景。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扩大就业从根本上说要靠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就业难题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因此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多途径、多维度的了解目前的形势,做到“心中有数,就业不慌”。
2.学院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明确就业工作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的四级管理机制,在学校统一的管理下,强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院长、书记为学院的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系主任、系书记为本专业就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为各班级就业的工作责任人。专业课老师在辅导学生论文的同时,积极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了解学生的需求,指导学生提高就业能力。辅导员通过网络沟通平台,每日向学生推送招聘信息,同时发挥学生骨干与校友的力量,共同助力学院就业。
3.针对毕业困难的学生实行重点帮扶
困难学生可以分为经济困难型、能力偏低型、认知偏差型、身心障碍型。经济困难型指的是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关注的是学业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入社会后生活成本相对于城市学生更高;能力偏低型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学习目标和动机,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实践能力差;认知偏差型指的是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就业形势判断不准确,无法客观的认识自我;身心障碍型指的是,由于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而影响了就业成功率。学院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有效的分类指导,建立“一对一”幫扶制度,从深层次找准就业难的原因。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帮扶措施
1.正确把握促进稳就业的政策导向
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总体招聘人数减少,岗位紧缺,毕业生面临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国家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如增加基层就业岗、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结对就业帮扶以及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首先要系统学习好相关的政策要求,再向学生详细讲解,积极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专业课指导老师要利用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树立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在实践中教学,帮助学生顺利从高校向社会过渡。
2.实现就业创业和精准帮扶的有机结合
目前高校对于创业普遍存在指导力度不够的问题,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就业创业和精准帮扶的有机结合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有的同学自身能力很强,但缺乏创业意识,有的同学具备创业思维,但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能力不强,这就有赖于高校教师在学生入校时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指导。
3.充分发挥网络作为就业招聘主渠道的作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招聘逐步从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模式。高校毕业生首先要在网络上搜索到有用的信息,接着在网上完成面试、签约等一些列的流程。网络招聘利用电子邮箱、手机等通讯工具,有效的打通了“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信息化的招聘渠道和远程面试,给企业节省了招聘成本,提高了招聘效率。但由于网络信息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也存在着一些虚假信息,这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甄别出这些信息。高校可以在本校或者联合其他高校创建就业平台,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推送给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林远洲.论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开展[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3):63-64.
[2]李畅.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现实境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281-282.
[3]周颖.高校党建与就业资助工作融合路径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26-29.
[4]聚力“便捷、精准、协同”,做好大学生就业帮扶[J].中国共青团,2021(09):42-43.
[5]张景正.新时代背景下指导就业的精准化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7):243-244.
魏君(1989.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就业工作探析;大学生;就业帮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逐年递增。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约有近900万的高校毕业生走进社会。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正确认识目前的就业现状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解析
1.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对减少,劳动人数增多
根据行业出版物和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近两年受全球经济影响较大的,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博彩业、航空业、酒店业、影院、现场体育赛事。网络的发展,使得居家办公的人数增多,相应的对于零售、制造、服务业的从业者而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则相对减少,短期内对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较大。据统计,2020年的海归数量较之前已经猛增了33%,突破了80万。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增加,同时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人数规模增大,就业供需矛盾尖锐。
2.线上招聘成为招聘主渠道,线下招聘减少
网络的发展使得招聘会的形式更多的从线下走向了线上,线上招聘有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对于学生而言,线上招聘可以广撒网,给较多的企业投递简历,但这样针对性不强,能够收到的有效反馈信息较少。学生对于视频面试的方式还不太适应,并不能通过视频很好的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对于高校而言,春招时高校往往会针对不同的专业,邀请企业进校园举办各类宣讲会,同时老师也可以更好地对求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而线上应聘则不具备此优势。对于企业而言,用人单位在接收简历的过程中,无法直观的观察应聘者是否符合岗位的需求,同时应聘者也无法到企业进行实地的参观与考察,对于企业的文化氛围、办公环境等无法有效的去考量。
3.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变大、学校就业体系不断完善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方面“保”的工作。国家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如金融类的政策有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贴息由原来最多每次2年财政全额贴息,变为了3次全额贴息。对按时还款的借款人,可给予第二次、第三次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并享受全额贴息政策。政府补贴类的政策有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岗前培训补贴等。
二、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的实践 —基于江汉大学商学院工作的经验总结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本文基于江汉大学商学院的就业工作,全面总结分析了学院关于就业好的做法。
1.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正确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的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既要认识到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又要正确评估困难的程度,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前景。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扩大就业从根本上说要靠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就业难题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因此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多途径、多维度的了解目前的形势,做到“心中有数,就业不慌”。
2.学院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明确就业工作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的四级管理机制,在学校统一的管理下,强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院长、书记为学院的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系主任、系书记为本专业就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为各班级就业的工作责任人。专业课老师在辅导学生论文的同时,积极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了解学生的需求,指导学生提高就业能力。辅导员通过网络沟通平台,每日向学生推送招聘信息,同时发挥学生骨干与校友的力量,共同助力学院就业。
3.针对毕业困难的学生实行重点帮扶
困难学生可以分为经济困难型、能力偏低型、认知偏差型、身心障碍型。经济困难型指的是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关注的是学业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入社会后生活成本相对于城市学生更高;能力偏低型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学习目标和动机,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实践能力差;认知偏差型指的是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就业形势判断不准确,无法客观的认识自我;身心障碍型指的是,由于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而影响了就业成功率。学院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有效的分类指导,建立“一对一”幫扶制度,从深层次找准就业难的原因。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帮扶措施
1.正确把握促进稳就业的政策导向
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总体招聘人数减少,岗位紧缺,毕业生面临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国家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如增加基层就业岗、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结对就业帮扶以及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首先要系统学习好相关的政策要求,再向学生详细讲解,积极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专业课指导老师要利用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树立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在实践中教学,帮助学生顺利从高校向社会过渡。
2.实现就业创业和精准帮扶的有机结合
目前高校对于创业普遍存在指导力度不够的问题,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就业创业和精准帮扶的有机结合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有的同学自身能力很强,但缺乏创业意识,有的同学具备创业思维,但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能力不强,这就有赖于高校教师在学生入校时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指导。
3.充分发挥网络作为就业招聘主渠道的作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招聘逐步从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模式。高校毕业生首先要在网络上搜索到有用的信息,接着在网上完成面试、签约等一些列的流程。网络招聘利用电子邮箱、手机等通讯工具,有效的打通了“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信息化的招聘渠道和远程面试,给企业节省了招聘成本,提高了招聘效率。但由于网络信息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也存在着一些虚假信息,这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甄别出这些信息。高校可以在本校或者联合其他高校创建就业平台,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推送给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林远洲.论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开展[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3):63-64.
[2]李畅.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现实境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281-282.
[3]周颖.高校党建与就业资助工作融合路径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26-29.
[4]聚力“便捷、精准、协同”,做好大学生就业帮扶[J].中国共青团,2021(09):42-43.
[5]张景正.新时代背景下指导就业的精准化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7):243-244.
魏君(1989.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