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明社会,影院也是公共空间的一种,就像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一样,在影院不能大声打电话、大声交头接耳、不能拿手机对着银幕开启闪光灯拍照,这是基本礼仪。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能不能接受身边坐着一个“评论音轨”?如今国内部分片方为宣传影片,推出的“弹幕电影”这个小众观影方式似乎想自立门派,登堂入室,在大银幕上开耍,欲引导观影新潮流。
“四排的Bruce是个帅哥哦,欢迎组团来围观”、“空调太冷,求美女抱抱”、“七排的姑娘,刚才你去洗手间的时候,你的男票吻了你的闺蜜,不谢”……当这些五花八门的句子出现在大银幕上时,黑暗中的观众们似乎不是在开电影,而是开派对。让大部分人都沉浸在参与互动中,《小时代3》和国产3D动画片《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就是试水这一新潮玩意儿的“先锋”。
如果说,这两部电影因为槽点满格和粉丝众多,需要“宣泄”的话,那紧随其后的《绣春刀》,这部正经的古装动作片也玩起了弹幕,倒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在新鲜感来袭的同时,质疑声、吐槽声也随之而来。弹幕会不会影响观影效果?弹幕电影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时光网遍访了影片导演、影院经理、业内人士及普通观众,听听他们对弹幕这一新鲜玩意的看法。
科普:什么是弹幕电影?
“弹幕”原是军事用语,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而在视频中,大量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因此被叫做“弹幕视频”。这一视频模式源自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后来在中国的bilibili等网站也模仿使用。随着这一视频模式在网友群中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优醋、土豆、爱奇艺等主流视频网站也开始着手开发此项技术。以土豆网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土豆网如今的日均弹幕数量达到10万条,每天有超过40万用户观看弹幕视频。
在“弹幕”的发明地日本,暂时没看到有商业影片进行“弹幕”放映的宣传,而在中国一些电影发行方则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弹幕吐槽要花钱?单场成本3万!
今年7月31日,国产3D动画电影《秦时明月》率先提出弹幕电影的概念,并首次在杭州某影院使用,随后,8月,“槽点大片”《小时代3》也启动了弹幕场,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一“新产品”,就体验感来说,却收获了完全不同的效果。《秦时明月》在影院的弹幕是通过投影打在银幕两边的墙上,而非直接覆盖在电影内容上。但这种“温柔”的弹幕方式却被很多前去观影的观众觉得“不够丧心病狂,弹幕要的就是糊满一脸”。此外,观众进了《秦时明月》的弹幕场才发现,由于影院网络承载有限,想参与互动,就需要靠发短信的形式发表弹幕评论,每条短信收费1毛,此规则引发了很多观众的不满。
《小时代3》的参与则相对更接近网络视频弹幕,片方将参与方式改变为网络发表评论,即现场有专门的WIFI可供观众链接,然后用手机的浏览器打开一个专用网址,在这个网页内就能免费、无限制地发表评论。“弹幕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观影模式,在技术发展上还并不成熟,记者在《秦时明月》北京观影时看到,要在银幕两边的墙上打上弹幕,至少需要6名技术人员同时操作,并且在座椅两边分别摆上笔记本、投影仪等设备。收摆、调试这些设备均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从而影响其他场次电影的放映,这势必会对影院的正常经营造成干扰。此外,在观影过程中,一边墙上的弹幕投影出现过短暂中断的现象,这也是技术还不成熟所造成的。
互动社交有需求?交朋友看片两不误
有人说,弹幕走进电影院,之所以会吸引到年轻人趋之若鹜,多是一种社交心理。观众看到自己的评论出现在了大银幕上,参与感得到满足,更有观众觉得,弹幕也是有知识补充的作用,比如民间处处有大神,电影中某一段没看懂,还在寻思琢磨着,弹幕解释就让你茅塞顿开。从根本上来说,是坐在电影院里的陌生人之间的一种自然的互动方式。《秦时明月》弹幕活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观众都表示,能在看电影的同时交朋友、聊天,是在以往的观影过程中都没法实现的,“原来看电影都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现在大家就像一个集体一样,能互动能交流,的确是一种很新鲜刺激的体验。”
但也有人吐槽觉得影迷花钱买票就是来看明星、看剧情、看特效……说白了就是来看电影本身的内容的。而弹幕的出现却狠狠地打乱了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们不再关注剧情的逻辑性,不再关注导演在细节上的用心,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发弹幕、看弹幕上,而看电影却成了“走马观花”。弹幕狂欢者也对非弹幕爱好者的观影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不少观众表示这种观影模式更适合二次观影或者一些已经上映过的影片重映时使用:“看第一遍的时候还是不太方便,感觉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此外,也有观众表示这种方式只适合包场,毕竟有观众连旁边有人拿手机出来看微信都认为是干扰,更加无法忍受大量人拿着手机出来发射弹幕,“说白了,只要影院和片方同意,而且不违法,小圈子包场不仅可以弹幕,吃瓜子、大声聊天都可以。但不能打扰不认可这种观影方式的人。”
那弹幕电影如果继续发展,会不会对观影礼仪造成恶性影响呢?美嘉影城市场副总监杨蕊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弹幕电影只是给观众制造了一个情景,只有在特定情景下,观众才会去做这些“有失礼仪”的事:“就像我们去图书馆一样,走进那样一个环境,我们肯定自然而然就能安静下来。同样地,在弹幕观影厅的情景下,我们可以玩手机可以交流。但是走进一个普通的观影情景,观众自然会规规矩矩看电影。”不少观众也认为,在这样一个互相交流、吐槽的环境中,没有人会因为别人在观影时说话、玩手机而感到不爽了:“大家都在玩手机,而且也可以玩手机,就不会觉得不礼貌了。”
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是导演和观众的对话
导演辛辛苦苦把电影拍出来,观众却把精力都集中在弹幕上,听起来这种观影模式似乎是对电影导演创作上的不尊重。更有人认为弹幕吐槽是烂片的专利,也因此,当被誉为今年最好国产片的《绣春刀》启动弹幕场时,遭到了一片恶评,“《绣春刀》是一部严肃的讲人性的电影,做弹幕场这个行为简直就是自黑”,这样的言论,屡屡被传达到《绣春刀》导演路阳的耳中。 不过,在路阳看来,弹幕跟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绣春刀》的弹幕场是观众的互动和一种娱乐,应该算是电影的一个周边产品,类似于一个party。”他透露,自己也是一个弹幕爱好者,在看喜欢的电影动漫的时候,也会想看看其他人对这部电影的意见。他觉得,一定是对一部电影有情感有爱的人才会去看弹幕,因为从中可以得到另外一种乐趣。“开心本身是没有错的,不过我们《绣春刀》也只做了一场弹幕,如果每场都这样,我肯定不高兴。只有一场的话,为什么不可以呢?”
《秦时明月》的导演沈乐平也对弹幕持乐观态度,“现在的年轻人上网看视频都流行用‘弹幕’的方式看,而《秦时明月》的主要观众群就是15岁到29岁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90后’,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电影院里也体验到‘弹幕’呢?”有影评人认为,如果观众把吐槽当作观影目的,会拉低对电影的欣赏能力,会让烂片越来越多。《秦时明月》导演沈乐平却指出,弹幕能直接反映出观众的情绪,可以知道哪些情节是“有效”的,他们的主创团队将弹幕看作创作的重要参考,并根据弹幕密集程度的相关数据,增加了反派角色的出场次数。
他觉得弹幕很符合当下90后,00后的个性和表达意愿。弹幕的形式在他看来,是导演与观众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的一种交流和对话,“导演有一块屏幕表达想法,观众有两块屏幕表达他们的想法。”至于弹幕观影影响到看电影礼仪的说法,沈乐平称,“看电影不见得是要坐在电影院里一本正经地盯着屏幕,弹幕场对整个电影应该是个带动,不会影响普通电影场的基本规则,更不会影响礼仪。”
是昙花一现,还是价值可观?
当小众的弹幕娱乐,从电脑屏幕登上了影院大银幕,引发了业内对于电影文化的普遍担忧。8月7日,导演何平就在自己的微博上表达说:“电影作品在影院放映前提是电影作者授权公开的视听作品的完整呈现,任何发行放映机构无权在作者未许可下在银幕呈现上添加与更改;如果此放映泛滥,建议导演及著作权法规定的影片作者们在与制片人签约时明款规定出‘弹幕’放映必须经过作者许可的条款。”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贾樟柯甚至是《绣春刀》主演张震的认同。弹幕电影会成为常规观影模式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王旭东认为弹幕观影不会成为主流。他认为,弹幕吐槽往往是第二次观看影片时需求较大,而这种观影行为不是院线观众的主流习惯。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弹幕浮现是对创作者劳动的破坏,构图、打光、剪辑节奏,都被“肢解”了。而且吐槽是个技术含量挺高的技术活,绝大部分人的吐槽都是垃圾。“你在微博看到傻缺说了傻话都会生气,在大银幕看到估计更不是滋味”。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策划沙丹也看衰弹幕发展,“弹幕自身缺乏发壮大的特点,基本就是昙花一现。”
“四排的Bruce是个帅哥哦,欢迎组团来围观”、“空调太冷,求美女抱抱”、“七排的姑娘,刚才你去洗手间的时候,你的男票吻了你的闺蜜,不谢”……当这些五花八门的句子出现在大银幕上时,黑暗中的观众们似乎不是在开电影,而是开派对。让大部分人都沉浸在参与互动中,《小时代3》和国产3D动画片《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就是试水这一新潮玩意儿的“先锋”。
如果说,这两部电影因为槽点满格和粉丝众多,需要“宣泄”的话,那紧随其后的《绣春刀》,这部正经的古装动作片也玩起了弹幕,倒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在新鲜感来袭的同时,质疑声、吐槽声也随之而来。弹幕会不会影响观影效果?弹幕电影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时光网遍访了影片导演、影院经理、业内人士及普通观众,听听他们对弹幕这一新鲜玩意的看法。
科普:什么是弹幕电影?
“弹幕”原是军事用语,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而在视频中,大量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因此被叫做“弹幕视频”。这一视频模式源自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后来在中国的bilibili等网站也模仿使用。随着这一视频模式在网友群中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优醋、土豆、爱奇艺等主流视频网站也开始着手开发此项技术。以土豆网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土豆网如今的日均弹幕数量达到10万条,每天有超过40万用户观看弹幕视频。
在“弹幕”的发明地日本,暂时没看到有商业影片进行“弹幕”放映的宣传,而在中国一些电影发行方则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弹幕吐槽要花钱?单场成本3万!
今年7月31日,国产3D动画电影《秦时明月》率先提出弹幕电影的概念,并首次在杭州某影院使用,随后,8月,“槽点大片”《小时代3》也启动了弹幕场,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一“新产品”,就体验感来说,却收获了完全不同的效果。《秦时明月》在影院的弹幕是通过投影打在银幕两边的墙上,而非直接覆盖在电影内容上。但这种“温柔”的弹幕方式却被很多前去观影的观众觉得“不够丧心病狂,弹幕要的就是糊满一脸”。此外,观众进了《秦时明月》的弹幕场才发现,由于影院网络承载有限,想参与互动,就需要靠发短信的形式发表弹幕评论,每条短信收费1毛,此规则引发了很多观众的不满。
《小时代3》的参与则相对更接近网络视频弹幕,片方将参与方式改变为网络发表评论,即现场有专门的WIFI可供观众链接,然后用手机的浏览器打开一个专用网址,在这个网页内就能免费、无限制地发表评论。“弹幕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观影模式,在技术发展上还并不成熟,记者在《秦时明月》北京观影时看到,要在银幕两边的墙上打上弹幕,至少需要6名技术人员同时操作,并且在座椅两边分别摆上笔记本、投影仪等设备。收摆、调试这些设备均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从而影响其他场次电影的放映,这势必会对影院的正常经营造成干扰。此外,在观影过程中,一边墙上的弹幕投影出现过短暂中断的现象,这也是技术还不成熟所造成的。
互动社交有需求?交朋友看片两不误
有人说,弹幕走进电影院,之所以会吸引到年轻人趋之若鹜,多是一种社交心理。观众看到自己的评论出现在了大银幕上,参与感得到满足,更有观众觉得,弹幕也是有知识补充的作用,比如民间处处有大神,电影中某一段没看懂,还在寻思琢磨着,弹幕解释就让你茅塞顿开。从根本上来说,是坐在电影院里的陌生人之间的一种自然的互动方式。《秦时明月》弹幕活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观众都表示,能在看电影的同时交朋友、聊天,是在以往的观影过程中都没法实现的,“原来看电影都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现在大家就像一个集体一样,能互动能交流,的确是一种很新鲜刺激的体验。”
但也有人吐槽觉得影迷花钱买票就是来看明星、看剧情、看特效……说白了就是来看电影本身的内容的。而弹幕的出现却狠狠地打乱了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们不再关注剧情的逻辑性,不再关注导演在细节上的用心,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发弹幕、看弹幕上,而看电影却成了“走马观花”。弹幕狂欢者也对非弹幕爱好者的观影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不少观众表示这种观影模式更适合二次观影或者一些已经上映过的影片重映时使用:“看第一遍的时候还是不太方便,感觉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此外,也有观众表示这种方式只适合包场,毕竟有观众连旁边有人拿手机出来看微信都认为是干扰,更加无法忍受大量人拿着手机出来发射弹幕,“说白了,只要影院和片方同意,而且不违法,小圈子包场不仅可以弹幕,吃瓜子、大声聊天都可以。但不能打扰不认可这种观影方式的人。”
那弹幕电影如果继续发展,会不会对观影礼仪造成恶性影响呢?美嘉影城市场副总监杨蕊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弹幕电影只是给观众制造了一个情景,只有在特定情景下,观众才会去做这些“有失礼仪”的事:“就像我们去图书馆一样,走进那样一个环境,我们肯定自然而然就能安静下来。同样地,在弹幕观影厅的情景下,我们可以玩手机可以交流。但是走进一个普通的观影情景,观众自然会规规矩矩看电影。”不少观众也认为,在这样一个互相交流、吐槽的环境中,没有人会因为别人在观影时说话、玩手机而感到不爽了:“大家都在玩手机,而且也可以玩手机,就不会觉得不礼貌了。”
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是导演和观众的对话
导演辛辛苦苦把电影拍出来,观众却把精力都集中在弹幕上,听起来这种观影模式似乎是对电影导演创作上的不尊重。更有人认为弹幕吐槽是烂片的专利,也因此,当被誉为今年最好国产片的《绣春刀》启动弹幕场时,遭到了一片恶评,“《绣春刀》是一部严肃的讲人性的电影,做弹幕场这个行为简直就是自黑”,这样的言论,屡屡被传达到《绣春刀》导演路阳的耳中。 不过,在路阳看来,弹幕跟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绣春刀》的弹幕场是观众的互动和一种娱乐,应该算是电影的一个周边产品,类似于一个party。”他透露,自己也是一个弹幕爱好者,在看喜欢的电影动漫的时候,也会想看看其他人对这部电影的意见。他觉得,一定是对一部电影有情感有爱的人才会去看弹幕,因为从中可以得到另外一种乐趣。“开心本身是没有错的,不过我们《绣春刀》也只做了一场弹幕,如果每场都这样,我肯定不高兴。只有一场的话,为什么不可以呢?”
《秦时明月》的导演沈乐平也对弹幕持乐观态度,“现在的年轻人上网看视频都流行用‘弹幕’的方式看,而《秦时明月》的主要观众群就是15岁到29岁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90后’,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电影院里也体验到‘弹幕’呢?”有影评人认为,如果观众把吐槽当作观影目的,会拉低对电影的欣赏能力,会让烂片越来越多。《秦时明月》导演沈乐平却指出,弹幕能直接反映出观众的情绪,可以知道哪些情节是“有效”的,他们的主创团队将弹幕看作创作的重要参考,并根据弹幕密集程度的相关数据,增加了反派角色的出场次数。
他觉得弹幕很符合当下90后,00后的个性和表达意愿。弹幕的形式在他看来,是导演与观众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的一种交流和对话,“导演有一块屏幕表达想法,观众有两块屏幕表达他们的想法。”至于弹幕观影影响到看电影礼仪的说法,沈乐平称,“看电影不见得是要坐在电影院里一本正经地盯着屏幕,弹幕场对整个电影应该是个带动,不会影响普通电影场的基本规则,更不会影响礼仪。”
是昙花一现,还是价值可观?
当小众的弹幕娱乐,从电脑屏幕登上了影院大银幕,引发了业内对于电影文化的普遍担忧。8月7日,导演何平就在自己的微博上表达说:“电影作品在影院放映前提是电影作者授权公开的视听作品的完整呈现,任何发行放映机构无权在作者未许可下在银幕呈现上添加与更改;如果此放映泛滥,建议导演及著作权法规定的影片作者们在与制片人签约时明款规定出‘弹幕’放映必须经过作者许可的条款。”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贾樟柯甚至是《绣春刀》主演张震的认同。弹幕电影会成为常规观影模式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王旭东认为弹幕观影不会成为主流。他认为,弹幕吐槽往往是第二次观看影片时需求较大,而这种观影行为不是院线观众的主流习惯。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弹幕浮现是对创作者劳动的破坏,构图、打光、剪辑节奏,都被“肢解”了。而且吐槽是个技术含量挺高的技术活,绝大部分人的吐槽都是垃圾。“你在微博看到傻缺说了傻话都会生气,在大银幕看到估计更不是滋味”。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策划沙丹也看衰弹幕发展,“弹幕自身缺乏发壮大的特点,基本就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