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同降压方案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情况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降压方案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B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治疗,C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片治疗。结果: B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组,C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可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降压药;体位性低血压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postural hypotension in different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1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 C group of 60 cases, A group was given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treatment, B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rbesartan tablets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s, C group was given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s and Irbesartan tablets. Results The stand and supine position blood pressure change of B group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 group, C group of that was less than A and B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ural hypotension of C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B group (P>0.05). Conclusion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diuretics combined treatment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ural,and high security.
  Keywords: Hypertension, elderly; Blood pressure medication; Postural hypotension
  高血压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如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降压过度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亦可促进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降压方案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科住院部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8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1]。男99例,女81例;年龄61~79岁,平均(68.7±4.9)岁;病程3~16年,平均(8.6±2.5)年;合并症:高血压性心脏病2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糖尿病18例,脂类代谢障碍性疾病11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2周停止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钙通道阻滞剂类、利尿剂类降压药物。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口服;B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mg/d+氢氯噻嗪片12.5mg口服;C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氢氯噻嗪片12.5mg/d口服。3组均治疗1个月。
  1.2.2 血压测量方法:(1)治疗前后共3次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24h血压变化,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患者取平卧位超过10min后测量卧位血压,然后取站立位3min测量站位血压,分别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
  1.3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高血压指南的建议[2],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50/90mm Hg以下,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耐受情况,在密切观察下给予逐步降压,不低于130/80mm Hg。依据1996年美国神经病学会与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患者从平卧位转换成站立位后3min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 Hg者称为体位性低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立卧位血压变化 B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组,C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 (x±s,mm Hg)
  与A、B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2.2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 C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
  注: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未体位变化时头晕、乏力、视物不清、晕厥等。Eigenbrodt[4、5]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即使调整了许多的卒中危险因素之后,体位性低血压仍是缺血性脑卒中较强的预测因子。许多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5],長期慢性高血压导致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加上动脉粥样硬化、心室顺应性下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Mancia等[6]指出:在高血压实验性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共同特征,病变程度与激活水平呈正比。交感兴奋导致心率的增加[4、6],动物实验表明,心率的增加通过增加动脉管壁的压力可直接照成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系统在高血压肾病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加速高血压的发展。
  老年高血压患者机体功能下降,血压控制率明显低于年轻患者,且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为常见,因此对血压控制目标及降压药物的选择均具有影响[8]。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二氢吡啶类具有独特的优势:降压效果明显,尤其是收缩压下降明显,个体差异小,同任何抗高血压药物联用都可起到协同作用,适用于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血管弹性差的患者。但因其降压幅度大而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另外,有研究报道,利尿剂类降压药也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9]。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伴有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以改善降压效果,还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组,C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B组(P<0.05),C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P<0.05)。说明选择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不仅降压效果好,也可有效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安全性高,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樊建东,刘龙斌,郭航远. 不同降压方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低血压发生率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2,17:154-156.
  [2]林仲秋.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现况、药物影响及心血管风险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
  [3]席小青. 老年及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
  [4]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黄克强,潘春梅,谢志泉.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05:5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基于本院自2013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的不同,将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8例。结果: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在进行了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脱水降颅内压、疏通患者的呼吸道等综合性的临床脑保
期刊
摘要:目的 :主要针对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于2009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肿清除手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加以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96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开颅血肿清除术,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其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时,联合应用去骨瓣减压术;针对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直肠癌患者,观察选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直肠癌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直肠癌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 56例):临床选择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 56例):临床选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出现疾病并发症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观察组实施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则先药物后温针灸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愈显率及痊愈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分分级差异较明显(P<0.05),而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牙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且P<0.05,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将采用全髋置换术患者设为A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返修率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麻,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蒂四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患者病历当中选出11例,对其手术方法、骶尾部压疮特点、手术优势和手术注意事项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显著,2例患者在手术6后切口局部开裂,换药处理后在第25愈合。经过6个月的随访后患者的骶尾部皮肤恢复良好,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临床选择奥曲肽+奥美拉唑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05月-2015年05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将其设为B1组(观察组):临床选择奥曲肽+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同期选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作为B2组(对照组):临床选择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表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完成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总结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17例 (17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FFA、OCT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为单眼;瘤体均位于颞侧,颞上支8只眼,颞下支9只眼;动脉瘤位于第1级分支2只眼,第2级分支11只眼,第3级分支4只眼。17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病史者10例,有糖尿病病史者3例。FFA检查显示动脉瘤呈圆点状强荧光,晚期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躁狂症采用国产利培酮与碳酸锂治疗的效果对照。方法:选取躁狂症患者60例,均为我院精神科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国产利培酮(A组,n=30)与碳酸锂(B组,n=30)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用药后,采用BRMS标准进行评分,均呈下降表现。相较疗前,A组治疗1周末显著下降(P0.05)。 A组心动过速1例,失眠1例,口干2例;B组心动过缓3例,乏力3例,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