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军事体育教研室 四川·成都 610213)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现阶段基层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科学理论,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提高训练效果。
关键词 基层 体能训练 运动生理学
一、现阶段基层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未能充分体现运用
所谓“循序渐进”,汉语词典上讲就是学习或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和提高。作为体能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就阶段性训练来讲应该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就每次的体能训练来讲要有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步骤。但基层往往没有训练计划或体能训练时不按计划实施,在训练时往往“直奔主题”,训练前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草草了事,这样就增加了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不仅影响训练的后续进行,也会造成非战斗减员。为了尽快提高受训者的体能,有些单位“争分夺秒”地进行体能训练,以至于对训练的外界条件和训练者的身体状况不重视,如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大强度体能训练,这些不科学的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不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表现。
(二)训练方法单一
体能训练是辛苦和枯燥乏味的,受训者容易产生厌训情绪。可以用增加和变换训练内容、避免训练内容和方式在短时间内重复的方法来避免训练枯燥,而基层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如进行耐力训练时一般就是每次沿着固定的路线不停地跑;手臂力量训练就是俯卧撑,趴在地上不停地做,次数越多越好等等。
(三)训练后恢复疲劳不科学
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恢复,就会影响后续训练计划完成。机体疲劳的快速恢复是保持训练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战斗力提高的主要方法。而基层体能训练组训练往往没有重视和做好。
二、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对体能训练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要么是在摸索中实践,要么是经验主义者。通过对基层的调查和了解,基层的体能训练组训者有一些属于经验主义者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蛮干,缺乏科学依据。
(二)对“三从”训练理解有偏差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观是我军沿用前苏联的训练方法总结出来,经过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有些教练员认为:
“从难”即加大训练难度。他们不在技术水平上加难度,而是盲目加大训练运动量。当看到受训者达不到要求时,就认为难度加上去了。这样既不能提高训练质量,还容易引起训练事故。“从难”我认为是指高难技术军事科目的训练。
“从严”即严格管理。对身体素质差的“从严”,对体能好的爱理不理。搞“一刀切”,优劣不分,不按标准或过于按标准(这里指的过于按标准就是不根据训练的外界条件和受训者自身素质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去追求各种规定的标准)。“从严”其实是指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标准,因材施训。
“从实战出发”即“掉皮、掉肉、流血、流汗”。训练中以手要拿不起筷子,汗要湿透衣服,腿要迈不开步子为准。其实“从实战出发”是指教练员要根据实战需要有意识培养受训者的实战能力。
(三)“消极保安全”训练思想严重
一些单位为了保安全,就降低强度,减小难度,甚至出现了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保安全的现象。只能通过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尽量减小训练损伤发生的概率,通过科学严密的组训和通过教育提高训练者的安全意识来减少训练事故的发生,而不应该“消极保安全”。
三、运用科学理论,抓好体能组训
(一)注意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从运动生理学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训练时肌肉参与运动,大脑皮层统一指挥。操课前,受训者必须有一个从安静过度到运动状态的适应过程。使大脑皮层中产生合适的兴奋,以便集中力量指挥各个器官活动。这种准备运动活动是有针对性的,它是根据科目训练特点、季节、活动强度而定,加强对训练中易损伤部位的活动。准备活动时间冬季稍长,夏季稍短等,要以受训者身体是否活动开了而定。
(二)注意相关内容的训练方法
1.运动速度。速度素质是指人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一特定运动或动作的能力,也叫快速运动的能力。体能训练中的速度训练,多指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的训练。
2.运动耐力。耐力是人体长时间完成有氧呼吸运动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耐力训练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反复跑,间歇跑,变速跑,越野跑,“法特莱克”跑等,以及这些训练方法的变化组合。
3.柔韧。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任何训练科目对柔韧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其训练程度要能够满足专项运动的需要。柔韧性的提高很快,易见成效,但是当训练停止后,柔韧性消退得也很快。所以,柔韧性训练必须坚持经常并持之以恒。在全年训练中的任何时间都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柔韧性训练与力量训练相结合。
(三)注意体能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及疲劳的恢复
较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整理活动,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而定的,是提高训练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整理活动有利于消除训练产生的疲劳。训练后不做整理活动,不仅影响氧的补充,而且影响静脉血的回流,使疲劳不宜消除,同时影响心脏的输血量,造成急性脑贫血或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整理放松活动能使毛细血管血液逐步返回心脏,保证循环系统稳步正常的工作;还有利于增强食欲和消化。
疲劳恢复的过程是指机体从负荷后机能的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到并超过负荷前水平的过程。运动生理学认为,在运动训练后的恢复阶段,被消耗的能量物质含量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在保持一段时间以后会回到原来水平。训练适应是呈阶梯式上升的。而超量恢复则是使肌体产生阶段式适应的前提。超量恢复的水平越高,训练适应的程度也越高,表明肌体的训练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由此也实现了战斗力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现阶段基层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科学理论,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提高训练效果。
关键词 基层 体能训练 运动生理学
一、现阶段基层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未能充分体现运用
所谓“循序渐进”,汉语词典上讲就是学习或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和提高。作为体能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就阶段性训练来讲应该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就每次的体能训练来讲要有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步骤。但基层往往没有训练计划或体能训练时不按计划实施,在训练时往往“直奔主题”,训练前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草草了事,这样就增加了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不仅影响训练的后续进行,也会造成非战斗减员。为了尽快提高受训者的体能,有些单位“争分夺秒”地进行体能训练,以至于对训练的外界条件和训练者的身体状况不重视,如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大强度体能训练,这些不科学的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不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表现。
(二)训练方法单一
体能训练是辛苦和枯燥乏味的,受训者容易产生厌训情绪。可以用增加和变换训练内容、避免训练内容和方式在短时间内重复的方法来避免训练枯燥,而基层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如进行耐力训练时一般就是每次沿着固定的路线不停地跑;手臂力量训练就是俯卧撑,趴在地上不停地做,次数越多越好等等。
(三)训练后恢复疲劳不科学
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恢复,就会影响后续训练计划完成。机体疲劳的快速恢复是保持训练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战斗力提高的主要方法。而基层体能训练组训练往往没有重视和做好。
二、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对体能训练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要么是在摸索中实践,要么是经验主义者。通过对基层的调查和了解,基层的体能训练组训者有一些属于经验主义者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蛮干,缺乏科学依据。
(二)对“三从”训练理解有偏差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观是我军沿用前苏联的训练方法总结出来,经过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有些教练员认为:
“从难”即加大训练难度。他们不在技术水平上加难度,而是盲目加大训练运动量。当看到受训者达不到要求时,就认为难度加上去了。这样既不能提高训练质量,还容易引起训练事故。“从难”我认为是指高难技术军事科目的训练。
“从严”即严格管理。对身体素质差的“从严”,对体能好的爱理不理。搞“一刀切”,优劣不分,不按标准或过于按标准(这里指的过于按标准就是不根据训练的外界条件和受训者自身素质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去追求各种规定的标准)。“从严”其实是指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标准,因材施训。
“从实战出发”即“掉皮、掉肉、流血、流汗”。训练中以手要拿不起筷子,汗要湿透衣服,腿要迈不开步子为准。其实“从实战出发”是指教练员要根据实战需要有意识培养受训者的实战能力。
(三)“消极保安全”训练思想严重
一些单位为了保安全,就降低强度,减小难度,甚至出现了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保安全的现象。只能通过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尽量减小训练损伤发生的概率,通过科学严密的组训和通过教育提高训练者的安全意识来减少训练事故的发生,而不应该“消极保安全”。
三、运用科学理论,抓好体能组训
(一)注意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从运动生理学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训练时肌肉参与运动,大脑皮层统一指挥。操课前,受训者必须有一个从安静过度到运动状态的适应过程。使大脑皮层中产生合适的兴奋,以便集中力量指挥各个器官活动。这种准备运动活动是有针对性的,它是根据科目训练特点、季节、活动强度而定,加强对训练中易损伤部位的活动。准备活动时间冬季稍长,夏季稍短等,要以受训者身体是否活动开了而定。
(二)注意相关内容的训练方法
1.运动速度。速度素质是指人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一特定运动或动作的能力,也叫快速运动的能力。体能训练中的速度训练,多指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的训练。
2.运动耐力。耐力是人体长时间完成有氧呼吸运动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耐力训练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反复跑,间歇跑,变速跑,越野跑,“法特莱克”跑等,以及这些训练方法的变化组合。
3.柔韧。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任何训练科目对柔韧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其训练程度要能够满足专项运动的需要。柔韧性的提高很快,易见成效,但是当训练停止后,柔韧性消退得也很快。所以,柔韧性训练必须坚持经常并持之以恒。在全年训练中的任何时间都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柔韧性训练与力量训练相结合。
(三)注意体能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及疲劳的恢复
较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整理活动,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而定的,是提高训练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整理活动有利于消除训练产生的疲劳。训练后不做整理活动,不仅影响氧的补充,而且影响静脉血的回流,使疲劳不宜消除,同时影响心脏的输血量,造成急性脑贫血或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整理放松活动能使毛细血管血液逐步返回心脏,保证循环系统稳步正常的工作;还有利于增强食欲和消化。
疲劳恢复的过程是指机体从负荷后机能的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到并超过负荷前水平的过程。运动生理学认为,在运动训练后的恢复阶段,被消耗的能量物质含量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在保持一段时间以后会回到原来水平。训练适应是呈阶梯式上升的。而超量恢复则是使肌体产生阶段式适应的前提。超量恢复的水平越高,训练适应的程度也越高,表明肌体的训练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由此也实现了战斗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