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要先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发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为人师者,立德树人,需要关心和理解学生,用爱去浇灌心灵之花,才能倾听到学生心中最真实的声音,让爱在教育中绽放。下面,我将从“不忘初心,身正为范”“发现孩子的小小星球”“从心出发,以柔克刚”三方面进行阐述与论证。
一、不忘初心 ,身正为范
从小我便觉得教师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一支粉笔传孔孟老庄学问,三尺讲台装下李杜韩柳诗文。初次担任低龄段的教师,我本是满腔热血,关心爱护着每一位学生,可是接踵而至的困难却让我焦头烂额,情绪低落。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哭闹和闯祸是家常便饭,一旦脱离教师的视线,就会“大闹天宫”,十八般武艺轮番上演。家长和孩子们的问题成千上百地向你袭来,时常让你应接不暇、疲于处理。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职业。直到有一次,我请假半天再回学校的时候,班上的孩子一下子把我围起来,激动地问我去哪里了,有的孩子甚至兴奋地把我抱住。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我在孩子们的心中是那么重要,我爱着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同样爱着我,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平时,我很喜欢捏捏孩子们的脸颊或者给他们一个拥抱,表示我的关心与喜爱。
我开始留意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渐渐地,我发现刚进小学的这群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浓烈的兴趣,充满了好奇,而且他们的言行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我会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首先用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品质感染他们。孩子们很爱也很相信自己的教师,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每当他们稚嫩地模仿我的言行举止,一点点地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给予他们最真诚的鼓励和赞美。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温暖的问候、一颗真诚的心都会让我和孩子的关系更进一步,也会让孩子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拥抱世界。
二、发现孩子的小小星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班里有40多个学生,每一个都是独立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自己的小小星球。作为教师,最不应该给孩子们“贴标签”,而要用心地寻找进入他们内心的钥匙。
我喜欢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在我的本子上,记录最多的就是小博。小博是一个让所有教师都头疼的孩子,开学没多久就和班上的同学打了起来,上课时,甚至不和教师报告,直接冲出课室上厕所。一开始,我也对他感到很头疼,我们多次“硬碰硬”,结果两败俱伤。终于,我忍无可忍,请了他家长来学校。父亲一来就揪着他的耳朵给我道歉,可是,不管再疼,他还是红着眼睛不开口。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多么倔强的孩子啊!我把他拉到了我的身后,和父亲说:“让我们单独聊一聊吧!”在房间里,我把开学至今在本子上记录的关于他的点点滴滴都告诉了他,细微到他顺手帮同学把掉落的铅笔捡起来这样的小事,他似乎没想到我原来这么关注他,表情慢慢松动。最后,我告诉他,其实,在我心目中,他一直是个温柔的孩子,所以我希望他主动改正自己的问题,成为一个男子汉。小博安静了一会,终于,他主动开口和我说话,第一句竟然是:“老师,对不起。”那一刻,我动容得几乎落泪,时隔那么长的时间,我们终于找到了进入彼此内心的钥匙。
三、从“心”出发,以柔克刚
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我总会在想,怎样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办法。人们总说:“教不严,师之惰。”这个“严”究竟要如何体现呢?是严格要求孩子们,用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行动吗?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样,我希望日常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事能内化到孩子心里。慢慢摸索中,我探寻到了一条路,触碰到了孩子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以柔克刚。
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班上两个孩子经常打对方的小报告,很容易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甚至一星期打了三次架。一开始,我严厉地批评他们。后来我发现,他们其实很清楚要团结友爱,但是都没有从心底认可对方,都认为对方是个调皮捣蛋、破坏班级纪律的孩子。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从“心”出发。我先给班里孩子们布置一个任务:发现班上的好人好事,用心记录下来,看看谁记得最多。在班会课那天,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他们发现的好人好事,有的说看见同学帮忙值日、捡铅笔、橡皮;有的说看见同学帮忙扶摔倒的同学起来。班会课结束后,我把两个孩子叫到办公室,他们很忐忑,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们。但是,我一来就问他们,觉得对方对自己来说是什么?他们愣愣地回答“同学”。我又问,“是怎样的同学呢?”一个孩子说:“以前总觉得他很调皮捣蛋,总是喜欢和我吵架,但是,有一次我忘带笔了,是他第一个把笔借给了我。”另一个孩子听了之后,立刻说:“因为你之前也帮助过我。”他们这一来一往,气氛轻松了不少,脸上也有了笑容。我一看他们开始打开心扉,接纳对方,立刻乘胜追击:“其实你们自己也发现了,对方并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一个坏人,他也有很多优点。全校几百个学生,你们分到了一个班,这就是你們的缘分。你们以后要当六年同学,会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感情。”他们俩点点头,望了对方一眼,不好意思地笑了。往后的日子里,虽然他们偶尔还是会有些小争吵,但是吵完后还是会在一起玩,分也分不开,被教师们戏称“相爱相杀”。我相信他们都触碰到了对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并且打从心底认可了对方,所以才可以心无芥蒂地接受包容对方,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能成为真正的“死党”。
立德树人并不仅仅是空洞的语言文字,更是一种言传身教、心灵对话,需要每一位教师成为一名“灵魂之师”。我以此为目标,也坚信我能做到,从“心”出发,让爱在教育中尽情绽放。
(责编 杨 菲)
一、不忘初心 ,身正为范
从小我便觉得教师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一支粉笔传孔孟老庄学问,三尺讲台装下李杜韩柳诗文。初次担任低龄段的教师,我本是满腔热血,关心爱护着每一位学生,可是接踵而至的困难却让我焦头烂额,情绪低落。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哭闹和闯祸是家常便饭,一旦脱离教师的视线,就会“大闹天宫”,十八般武艺轮番上演。家长和孩子们的问题成千上百地向你袭来,时常让你应接不暇、疲于处理。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职业。直到有一次,我请假半天再回学校的时候,班上的孩子一下子把我围起来,激动地问我去哪里了,有的孩子甚至兴奋地把我抱住。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我在孩子们的心中是那么重要,我爱着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同样爱着我,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平时,我很喜欢捏捏孩子们的脸颊或者给他们一个拥抱,表示我的关心与喜爱。
我开始留意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渐渐地,我发现刚进小学的这群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浓烈的兴趣,充满了好奇,而且他们的言行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我会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首先用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品质感染他们。孩子们很爱也很相信自己的教师,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每当他们稚嫩地模仿我的言行举止,一点点地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给予他们最真诚的鼓励和赞美。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温暖的问候、一颗真诚的心都会让我和孩子的关系更进一步,也会让孩子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拥抱世界。
二、发现孩子的小小星球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班里有40多个学生,每一个都是独立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自己的小小星球。作为教师,最不应该给孩子们“贴标签”,而要用心地寻找进入他们内心的钥匙。
我喜欢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在我的本子上,记录最多的就是小博。小博是一个让所有教师都头疼的孩子,开学没多久就和班上的同学打了起来,上课时,甚至不和教师报告,直接冲出课室上厕所。一开始,我也对他感到很头疼,我们多次“硬碰硬”,结果两败俱伤。终于,我忍无可忍,请了他家长来学校。父亲一来就揪着他的耳朵给我道歉,可是,不管再疼,他还是红着眼睛不开口。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多么倔强的孩子啊!我把他拉到了我的身后,和父亲说:“让我们单独聊一聊吧!”在房间里,我把开学至今在本子上记录的关于他的点点滴滴都告诉了他,细微到他顺手帮同学把掉落的铅笔捡起来这样的小事,他似乎没想到我原来这么关注他,表情慢慢松动。最后,我告诉他,其实,在我心目中,他一直是个温柔的孩子,所以我希望他主动改正自己的问题,成为一个男子汉。小博安静了一会,终于,他主动开口和我说话,第一句竟然是:“老师,对不起。”那一刻,我动容得几乎落泪,时隔那么长的时间,我们终于找到了进入彼此内心的钥匙。
三、从“心”出发,以柔克刚
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我总会在想,怎样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办法。人们总说:“教不严,师之惰。”这个“严”究竟要如何体现呢?是严格要求孩子们,用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行动吗?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样,我希望日常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事能内化到孩子心里。慢慢摸索中,我探寻到了一条路,触碰到了孩子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以柔克刚。
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班上两个孩子经常打对方的小报告,很容易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甚至一星期打了三次架。一开始,我严厉地批评他们。后来我发现,他们其实很清楚要团结友爱,但是都没有从心底认可对方,都认为对方是个调皮捣蛋、破坏班级纪律的孩子。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从“心”出发。我先给班里孩子们布置一个任务:发现班上的好人好事,用心记录下来,看看谁记得最多。在班会课那天,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他们发现的好人好事,有的说看见同学帮忙值日、捡铅笔、橡皮;有的说看见同学帮忙扶摔倒的同学起来。班会课结束后,我把两个孩子叫到办公室,他们很忐忑,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们。但是,我一来就问他们,觉得对方对自己来说是什么?他们愣愣地回答“同学”。我又问,“是怎样的同学呢?”一个孩子说:“以前总觉得他很调皮捣蛋,总是喜欢和我吵架,但是,有一次我忘带笔了,是他第一个把笔借给了我。”另一个孩子听了之后,立刻说:“因为你之前也帮助过我。”他们这一来一往,气氛轻松了不少,脸上也有了笑容。我一看他们开始打开心扉,接纳对方,立刻乘胜追击:“其实你们自己也发现了,对方并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一个坏人,他也有很多优点。全校几百个学生,你们分到了一个班,这就是你們的缘分。你们以后要当六年同学,会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感情。”他们俩点点头,望了对方一眼,不好意思地笑了。往后的日子里,虽然他们偶尔还是会有些小争吵,但是吵完后还是会在一起玩,分也分不开,被教师们戏称“相爱相杀”。我相信他们都触碰到了对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并且打从心底认可了对方,所以才可以心无芥蒂地接受包容对方,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能成为真正的“死党”。
立德树人并不仅仅是空洞的语言文字,更是一种言传身教、心灵对话,需要每一位教师成为一名“灵魂之师”。我以此为目标,也坚信我能做到,从“心”出发,让爱在教育中尽情绽放。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