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的金融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场无声的战争正在打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有县域各家银行之间的客户之争,更有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强烈挑战:第三方支付方兴未艾,移动支付异军突起,网络借贷风声水起,众筹融资日渐气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洗牌和竞争进入快车道,它无疑对依靠传统金融业发展农信社产生重大的影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对农信社来讲,“互联网+”战略既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推进金融服务与发展转型的带来了重大契机。
1.顺应新常态
长久以来,作为服务地方“三农”事业的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坚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量丰、质优、普惠的金融服务。当前农信社服务的“三农”市场正显现出一系列发展新常态:
首先是互联网金融不断深入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服务将不断多样化。一方面农村市场已被互联网企业锁定。如:阿里已经进驻黑龙江,拟构建农村电商,为进一步提供金融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已开始了农村电商项目。
其次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持续转化。
再次新农村建设引领,带来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时代机遇。当前,黑龙江省持续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农村。
最后是农业发展提速,带来了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的全新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策鼓励下,黑龙江本地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及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成长迅速。
如何在新常态中抢抓机遇、谋求跨越,就意味着需要顺应新常态、开拓新思路、践行新方法。结合当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手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在农村加速普及的大环境,农村信用社充分融入“互联网+”理念的金融服务才能够更科学、高效、精准地满足农村地区、涉农主体的金融新需求,才能够切实将普惠金融深入引向黑龙江“三农”发展事业。
2.后发优势明显
黑龙江农信社自2003年迈出深化改革步伐,在地处东北部、服务三农、二级架构等特有背景下,日益体现出后发赶超优势。同时,在大力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清晰战略导向下,“互联网+农信社”这一领先理念与传统机构的巧妙融合在黑龙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体制建设方面,农信社特有的二级法人体系,近年来,大力打造“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其中,省联社引导各行社始终以“三农”、小微、社区为市场定位,努力发展各行社成为现代化精品小银行。省联社自身以加速提升信息科技的支撑服务水平为第一驱动,促进系统资源整合,进一步丰富面向各行社的资金、业务、风控、协调等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大平台”的综合支撑能力。
黑龙江农信社的金融产品、信贷产品在近年来,经历了市场的检验,被广大客户所认可。由于已经在黑龙江经营多年,黑龙江联社的营销优势是其他机构不能达到的。黑龙江农信充分发挥二级法人灵活、快捷等特点,在营销手段上充分实现了多样化和本地化,尤其是工作人员熟悉当地优势,在产品营销中具有良好的人脉资源。
3.市场定位要准确
农信社应牢固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始终姓“农”。“三农”是农信社的生存发展基石,农信社根在农村、情在农民、命在农业,一生都与“农”字打交道。农信社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始终传承信合文明,发扬吃苦耐劳、一心为农的敬业精神,坚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在支持农业生产资金上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争取工作的主动性,消除“惜贷、恐贷”的思想,简化放贷程序,为农民提供及时、方便的金融服务。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重点突破,带动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4.服务方式要创新
农信社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拓展服务渠道,从以往前后台分离、集约化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逐步转向一体化运营,将客户营销、产品定制、风险管控、财务处理等集中到IT层面统一设计。同时也应认识到,传统商业银行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仍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农信社实体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等优势,利用已建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与互联网银行相结合,从而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积极尝试推进以金融便利店、村头服务点为方向的渠道建设,立足遍布城乡的物理网络,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设立金融便利店,确保广大客户享受到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5.服务客户要精准。当前,客户越来越要求服务的个性化和集成化,如何满足每一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农信社需要思考的问题。农信社要积极探索“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网络建设服务模式,通过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客户链条,网点设计应更贴近客户、更温馨、更人性化,人工客户服务要更温馨,对不同客户区别对待,差异服务,对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不同信贷产品,同时提高效率和质量,做到方便、快捷、高效,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要通过精准定位客户的偏好,推送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打好“亲情牌”和“感情牌”,真正做到每一位员工带着感情去服务。
总之,互联网技术开始应用于金融业,并且出现了大量新的金融组织形式,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及产品迅猛发展,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农信系统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的中坚力量,既要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又要努力抓住这次机遇,完善自己的服务,多样化自身的服务方式,优化管理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别是非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经营,对传统银行业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这些冲击面前,农信系统理应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提升自己、完善服务,稳住客户将是农信系统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庆全.浅析当前农信社应对互联网金融对策[J].山西信合,2015.12.
[2] 蔡湘.“互联网+”战略下如何提升服务.中国经济,2015.11.
[3] 邱德君.“互联网+”时代农信社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J].中国商贸,2012.
1.顺应新常态
长久以来,作为服务地方“三农”事业的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坚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量丰、质优、普惠的金融服务。当前农信社服务的“三农”市场正显现出一系列发展新常态:
首先是互联网金融不断深入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服务将不断多样化。一方面农村市场已被互联网企业锁定。如:阿里已经进驻黑龙江,拟构建农村电商,为进一步提供金融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已开始了农村电商项目。
其次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持续转化。
再次新农村建设引领,带来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时代机遇。当前,黑龙江省持续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农村。
最后是农业发展提速,带来了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的全新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策鼓励下,黑龙江本地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及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成长迅速。
如何在新常态中抢抓机遇、谋求跨越,就意味着需要顺应新常态、开拓新思路、践行新方法。结合当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手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在农村加速普及的大环境,农村信用社充分融入“互联网+”理念的金融服务才能够更科学、高效、精准地满足农村地区、涉农主体的金融新需求,才能够切实将普惠金融深入引向黑龙江“三农”发展事业。
2.后发优势明显
黑龙江农信社自2003年迈出深化改革步伐,在地处东北部、服务三农、二级架构等特有背景下,日益体现出后发赶超优势。同时,在大力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清晰战略导向下,“互联网+农信社”这一领先理念与传统机构的巧妙融合在黑龙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体制建设方面,农信社特有的二级法人体系,近年来,大力打造“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其中,省联社引导各行社始终以“三农”、小微、社区为市场定位,努力发展各行社成为现代化精品小银行。省联社自身以加速提升信息科技的支撑服务水平为第一驱动,促进系统资源整合,进一步丰富面向各行社的资金、业务、风控、协调等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大平台”的综合支撑能力。
黑龙江农信社的金融产品、信贷产品在近年来,经历了市场的检验,被广大客户所认可。由于已经在黑龙江经营多年,黑龙江联社的营销优势是其他机构不能达到的。黑龙江农信充分发挥二级法人灵活、快捷等特点,在营销手段上充分实现了多样化和本地化,尤其是工作人员熟悉当地优势,在产品营销中具有良好的人脉资源。
3.市场定位要准确
农信社应牢固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始终姓“农”。“三农”是农信社的生存发展基石,农信社根在农村、情在农民、命在农业,一生都与“农”字打交道。农信社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始终传承信合文明,发扬吃苦耐劳、一心为农的敬业精神,坚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在支持农业生产资金上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争取工作的主动性,消除“惜贷、恐贷”的思想,简化放贷程序,为农民提供及时、方便的金融服务。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重点突破,带动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4.服务方式要创新
农信社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拓展服务渠道,从以往前后台分离、集约化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逐步转向一体化运营,将客户营销、产品定制、风险管控、财务处理等集中到IT层面统一设计。同时也应认识到,传统商业银行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仍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农信社实体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等优势,利用已建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与互联网银行相结合,从而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积极尝试推进以金融便利店、村头服务点为方向的渠道建设,立足遍布城乡的物理网络,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设立金融便利店,确保广大客户享受到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5.服务客户要精准。当前,客户越来越要求服务的个性化和集成化,如何满足每一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农信社需要思考的问题。农信社要积极探索“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网络建设服务模式,通过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客户链条,网点设计应更贴近客户、更温馨、更人性化,人工客户服务要更温馨,对不同客户区别对待,差异服务,对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不同信贷产品,同时提高效率和质量,做到方便、快捷、高效,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要通过精准定位客户的偏好,推送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打好“亲情牌”和“感情牌”,真正做到每一位员工带着感情去服务。
总之,互联网技术开始应用于金融业,并且出现了大量新的金融组织形式,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及产品迅猛发展,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农信系统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的中坚力量,既要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又要努力抓住这次机遇,完善自己的服务,多样化自身的服务方式,优化管理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别是非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经营,对传统银行业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这些冲击面前,农信系统理应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提升自己、完善服务,稳住客户将是农信系统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庆全.浅析当前农信社应对互联网金融对策[J].山西信合,2015.12.
[2] 蔡湘.“互联网+”战略下如何提升服务.中国经济,2015.11.
[3] 邱德君.“互联网+”时代农信社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J].中国商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