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和“改”两个部分,学生学习自改作文就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只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多加训练,学生就能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中,反复思考原来的认识,修正文中的不足和谬误,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作文,真正获得作文能力。培养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示范,授之以渔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具体做法是: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找出共性的问题,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原文投影、在作文课上修改,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引来学生争论,激发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批改作文的“批语”,也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它通过准确的点拨、启发,入情的引导,引导学生从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价、批改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评价、修改自己的作文。所以,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儿童心理,能激发起学生评价、修改自己作文的情趣。
教师应有计划性地将辅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纳入课堂教学。利用学生习作,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分类指导。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试试、教师点拨、学生自改(互改)的循环往复,帮助他们改正各种类型的错误,发现规律,掌握增、删、改、润的一些方法。这不但可以提高作文能力,而且受用终身。
二.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教师要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意义。通过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俄国的托尔斯泰,他写的《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了十二次,从而成为世界的经典文献。要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知道“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2、加分鼓励,诱发兴趣。一是评改时,规定自改给附加分,结合学生自改态度、自改效果、自改能力加以评定鼓励。二是初稿作出分数评价,修改后提高分数褒奖,让学生品尝进步的乐趣,诱发学生自改兴趣。
3、示范修改,引发兴趣。学生自改,不是撒手不管。教师可用中上水平的学生作文为本,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中发现问题,领悟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同时,通过教师入手、入眼、入情评改,克服学生自改的畏难情绪,引发自改兴趣,提高自改作文的自觉性。
三.分步训练,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并要按各年级作文要求和每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整个修改训练体现出分步落实,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既要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必须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一项作文要求设计成多次作文训练,使前次习作的修改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或将同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结构方法等进行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讲评,形式多样
学生的学习动机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讲评方式也应该生动活泼,不拘一格,注重实效。
1、组织“找金子”和“大扫除”活动。“找金子”活动,就是在教师批改的基础上寻找自己或是别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以及写得好的片段,并适当做些记录。“大扫除”活动,顾名思义,即找自己或他人习作中的“垃圾”。这样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了鉴赏能力。
2、现场评讲。观察性的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至关重要。评讲时,让学生重到现场,进行作后再观察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发现习作中的优缺点。这种现场评讲,学生兴趣非常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再自改作文。再自改作文,区别于学生习作时的自改,它是在教师明确、具体而富有启发性评语指导下进行的行为。在讲评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再次自改作文,有利于总结习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
实践和理论表明,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批改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同时激起他们的作文兴趣,也更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傅娇娜,教师,现居福建仙游。
一.教师示范,授之以渔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具体做法是: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找出共性的问题,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原文投影、在作文课上修改,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引来学生争论,激发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批改作文的“批语”,也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它通过准确的点拨、启发,入情的引导,引导学生从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价、批改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评价、修改自己的作文。所以,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儿童心理,能激发起学生评价、修改自己作文的情趣。
教师应有计划性地将辅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纳入课堂教学。利用学生习作,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分类指导。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试试、教师点拨、学生自改(互改)的循环往复,帮助他们改正各种类型的错误,发现规律,掌握增、删、改、润的一些方法。这不但可以提高作文能力,而且受用终身。
二.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教师要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意义。通过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俄国的托尔斯泰,他写的《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了十二次,从而成为世界的经典文献。要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知道“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2、加分鼓励,诱发兴趣。一是评改时,规定自改给附加分,结合学生自改态度、自改效果、自改能力加以评定鼓励。二是初稿作出分数评价,修改后提高分数褒奖,让学生品尝进步的乐趣,诱发学生自改兴趣。
3、示范修改,引发兴趣。学生自改,不是撒手不管。教师可用中上水平的学生作文为本,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中发现问题,领悟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同时,通过教师入手、入眼、入情评改,克服学生自改的畏难情绪,引发自改兴趣,提高自改作文的自觉性。
三.分步训练,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并要按各年级作文要求和每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整个修改训练体现出分步落实,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既要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必须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一项作文要求设计成多次作文训练,使前次习作的修改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或将同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结构方法等进行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讲评,形式多样
学生的学习动机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讲评方式也应该生动活泼,不拘一格,注重实效。
1、组织“找金子”和“大扫除”活动。“找金子”活动,就是在教师批改的基础上寻找自己或是别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以及写得好的片段,并适当做些记录。“大扫除”活动,顾名思义,即找自己或他人习作中的“垃圾”。这样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了鉴赏能力。
2、现场评讲。观察性的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至关重要。评讲时,让学生重到现场,进行作后再观察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发现习作中的优缺点。这种现场评讲,学生兴趣非常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再自改作文。再自改作文,区别于学生习作时的自改,它是在教师明确、具体而富有启发性评语指导下进行的行为。在讲评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再次自改作文,有利于总结习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
实践和理论表明,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批改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同时激起他们的作文兴趣,也更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傅娇娜,教师,现居福建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