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实施,国家教育部门对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并且根据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本文对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06-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在与日俱增,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有效的英语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初中英语教师要想在新课改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并且根据国家教育的发展趋势,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运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从而有效的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Shopping”时,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就要将传统的板书教学进行改变,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进行表演,学生在进行表演时,可以运用如下对话:“Can I help you?”“The shoes are nice,can I try them on?”“Sure!”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物品进行对话,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将对话进行续编。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模式,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不仅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自身所具有的方便、快捷等特点,受到了许多初中英语教师的欢迎和青睐,并且将信息技术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减少教师的备课时间,为教师提供需求和帮助,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其自身所具备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特点,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Wild animals”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为学生播放与野生动物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并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Which animal is largestrong and heavy with thick fur?”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活动
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例如,学生在学习“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授课,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本章内容中重点的单词和短语进行快速的记忆和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单词竞赛、英语单词接龙等;让学生对重点句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时,教师可以组织英语对话游戏等;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和口语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其感兴趣的英语歌曲和动画片,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且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英语教学目标,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陶丽坤.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95-198.
[2]邵美荣.新课改指导下关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4,(08):193-195.
[3]裘雅珍.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7,(04):200-20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06-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在与日俱增,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有效的英语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初中英语教师要想在新课改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并且根据国家教育的发展趋势,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运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从而有效的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Shopping”时,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就要将传统的板书教学进行改变,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进行表演,学生在进行表演时,可以运用如下对话:“Can I help you?”“The shoes are nice,can I try them on?”“Sure!”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物品进行对话,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将对话进行续编。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模式,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不仅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自身所具有的方便、快捷等特点,受到了许多初中英语教师的欢迎和青睐,并且将信息技术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减少教师的备课时间,为教师提供需求和帮助,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其自身所具备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特点,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Wild animals”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为学生播放与野生动物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行为,并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Which animal is largestrong and heavy with thick fur?”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活动
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例如,学生在学习“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授课,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本章内容中重点的单词和短语进行快速的记忆和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单词竞赛、英语单词接龙等;让学生对重点句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时,教师可以组织英语对话游戏等;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和口语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其感兴趣的英语歌曲和动画片,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且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英语教学目标,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陶丽坤.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95-198.
[2]邵美荣.新课改指导下关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4,(08):193-195.
[3]裘雅珍.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7,(04):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