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
  国家需要8O%以上的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用逼着100%的学生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同时又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相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
  “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
  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申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
  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此外,通过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
  《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谈骨气》教育学生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因此而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外,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要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状况,联系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抒发感慨,发表议论,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河南省中牟县职业高中 451450)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捉供更多先进的教学信息,丰富教学资源;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现代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改进创新,充分发挥物理学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改进,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
期刊
摘 要: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有科学严谨的定义,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循序渐进,讲清内涵和外延,联系实际,配合直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词:物理概念 物理定律 直观教学    在高中各科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最难学的可能是物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尤其是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理解不够,掌握不牢。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是反应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相对比较抽象,学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阅读观认为它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阅读教学 独特感受 体验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
期刊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决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人的人体和集体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掌握素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规律。  一、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
期刊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是,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讲读新课之前,不少老师在导语设计上细细揣摩,再三斟酌,其目的就是想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创设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味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江苏肖远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组成部分。就教学阶段而言,初中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笔者所处的是一所农村初中,由于生活经历、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差异,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生活在中文环境中的学生每天只能接触到有限的英语信息,学生英语阅读量明显不足;第二,初中学生对英语有明显的畏惧心理,缺乏自信,缺乏英语阅读兴趣;第三,受中文语言影响,学生长期逐字逐句
期刊
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能单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完成,也就是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动手、动脑参与活动。而生物实验正是帮助认识生命运动本质和规律,使学生获取知识,主动动手、动脑参与活动的基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技能为基础,适当的考核方法作保障,以确保学生生物素养的真正提高。  一、实验技能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  观察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它是实验技能中最基本
期刊
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