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高冷”的路上恪守品质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来没当过富人家的孩子,所以对奢侈品总是怀着陌生甚至少许观望的心态,觉得那些橱窗里的包包给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一头撞进了时尚杂志后,耳濡目染地接触了许多奢侈品的信息,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香奈儿这两年的大动作——先是穿着球鞋逛超市,然后又带着模特上街游行,今年干脆大家伙儿一块儿下小馆子吃喝调情,而每一次的意料之外都博得无数掌声。我觉得这些大动作背后其实有个态度和逻辑,就是去奢侈化,或者说,去高冷。
  奢侈品牌开始去高冷,这多少听着有些矛盾。但仅以中国近十年来的市场品位变化就一目了然——大家都越来越喜欢接地气儿的、贴近生活的东西。更别说世界范围内了,你看《Kinfolk》火成了什么样。
  所以当我看到卡尔·拉格斐今年的新作Girl CHANEL手袋的时候,我更相信这个去高冷的趋势会主宰时尚几年,而卡尔也在奋力引领。经典的香奈儿外套被演绎成了一个单肩背包,保留了领口、袖口、口袋等辨识度很高的经典细节,并沿用由内而外的外套缝纫方法。但四四方方的轮廓和变成了肩带的衣袖怎么看都有点俏皮和诙谐,而最好玩儿的是可以随意地选择佩戴方法——单肩背、系在腰间、手拿、挎包在胸前……总之让你随意把玩。外加质地柔软的小马皮或毛毡料,以及和环保布袋差不多的容量,这一切设计的选择都在暗示——Girl CHANEL是属于日常,为了日常的。
  当年香奈儿为了解放女人的双手设计了已成经典的2.55,于是女人们可以一手拿烟一手举着香槟杯了;今年卡尔则解放了女人的心态,不用再被奢侈品的高冷绑架了。我想他俩其实是在干同一件事——让女人活得更舒服。
  一个设计师朋友说过一句我很赞同的话:“做衍生最重要的是第二次创作。”我想他和卡尔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去参观香奈儿在康朋街的寓所,你就知道有多少设计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而浑身带着老顽童精神的卡尔也是不停地通过再创作,让一个具有极强视觉经典的品牌不停地衍生出具有先锋性的产品。其实Girl CHANEL总给我一种隐约调侃的感觉,拉长了的衣袖特别幽默,背起来有点垮垮的气质更属于街头而非香奈儿一直著称的优雅。这里面好像有readymade的拿来主义,也能闻到一丝波普的味道。我觉得卡尔好像拿经典的香奈儿外套开了个善意的小玩笑。
  其实奢侈品去高冷真是件挺难的事,弄巧成拙的话就变成了不高还冷。好在卡尔敢玩儿又会玩儿,总带着点做艺术的思路去演绎经典,于是就成功地做到了不冷还高。当然,这不仅要归功于老爷子精准的手法,还有香奈儿一贯对品质和工艺的处女座式的执着。
  从经典的2.55到Boy CHANEL以及现在的Girl CHANEL,都诞生于香奈儿在巴黎北部一座小镇里的手袋工坊。一进门便闻到浓郁的皮革味道。所谓“诞生”是绝对的,因为从最初的按设计稿打样,到与设计部门反复沟通修改,以及样品的完成和之后的量产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所以这里部门庞杂而有序,从原材料仓库到最终的质检一应俱全。
  首先打动我的是对原材料品质的把控。我们都知道原料本身的重要,饕餮盛宴首先要有优质的食材。香奈儿对皮革、金属配件等所有原材料的检验非常严苛——最大限度模拟日光的工作灯避免色彩失真且无视觉死角;金属配件长时间置于模拟各种极端气候的仪器中,以确保其稳定性;所有皮革都要经过抗拉、防染色、极端气候测试环节……其实在每一个部门完成自己的生产环节后,都设有相应的质检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把残次率降到最低。
  香奈儿的手袋生产是科技和手工的完美结合。各种专业的仪器,例如电脑控制的切割机、可以将皮革削至不到一毫米厚度的剥皮机等让原材料的处理达到最精准的程度,而如切割鳄鱼皮这样需要寻找纹理最适合制包的高难度环节,则需要经验极其丰富的工匠手工完成。手袋工坊里卧虎藏龙着深谙不同工艺的手艺人,例如能够将两块鳄鱼尾皮完全无缝对接成一块手袋底部的女工匠。香奈儿对匠人的手艺既严格又十分尊重——一个匠人要有五年以上的经验才可以制作经典的2.55手袋,要知道这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和人力风险。
  一只2.55的制作需要15个工时、18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而这便要求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工匠都做到极为准确。例如切割鳄鱼皮时要精准地找到鳄鱼腹部的中线,并准确标记,才能保证之后的缝纫环节达到对称的效果;而包中包的工艺也要求尺寸的不差毫厘才可完美套合;皮革在反面缝纫拼接,而后由技术上乘的匠人反翻……最终的结果是一只形式简约的手袋,完全不张扬其中的工艺——活儿全做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而在暗处下功夫,成就内外皆美,无疑最考验坚持的品格。
  我想这种很低调的对品质的恪守,对香奈儿很“高”的气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纵使卡尔玩颠覆玩得大胆,但香奈儿对工艺和质量的把控却一直兢兢业业——如今2.55的工艺流程依然沿用当年香奈儿女士的要求。所以香奈儿的确是个极具传承的品牌——卡尔传承着香奈儿让女人活得更舒服的精神,而对品质的恪守则让香奈儿一直站在高高在上的神坛上——不过现在这神坛不那么冷了。
  所以我大概明白为什么一听说我去巴黎参观香奈儿的工坊,家中的女人们突然都变得好像很多金,男人们也都变得很慷慨——谁不想活得舒服又有品质,不冷,还高呢?
其他文献
走进宽窄巷子对面的多子巷,路两旁的榕树遮天蔽日,声浪一下子小了下来。等你在路边看见一条兴奋的牛头梗时,一山杂物也就到了。一山的背后,还有一个玩跨界的工作室Cannttouch Studio。除了开杂货铺,他们还做服装、设计、玩交互影像。在他们看来,人们总说专业和跨界,却忘了一个人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Cannttouch的成员们,就是因为爱玩的“杂家”精神聚在一起的。  去年秋天,李亚鹏发起的COA
期刊
中午12:00,Sence利用公司中午休息的时间溜了出来。在用作停车场的荒地上,他和Stash、Nick一起,即兴创作了涂鸦作品“iLook”。有一段时间没有玩涂鸦了,开始之前Sence拿着喷枪试了一会儿,他好像怕自己控制不好力量和速度。但当他画下第一个圆圈的时候,好像状态就来了。他说他拿着喷枪涂鸦的时候最自由。勾边、上色、描线、加阴影、做点缀、画背景,一切都感觉手到擒来。在Stash和Mos的分
期刊
成都人爱吃,于是出了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对于成都人康清来说,吃是人生头等大事,于是她画了一幅成都美食地图。地图的形状是只熊猫,上面画满了成都大街小巷的美食,每一家都是她自己去品尝过的。今年年初,她又出了一本手绘书叫《成都食光》,准备用手中的画笔继续将家乡美食发扬光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绘地图成了抢手货,各大旅游胜地都要有一张,有时候甚至出现四五个不同版本,就连康清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都
期刊
“如何用一句话描述你的家乡?”“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知乎网友冯小舟如是说。  “少不入川”的本义是说川内交通不便,信息阻塞,因为很难被外面的世界发现,少年到了这里,无论如何努力都很难功成名就,而少年正是成功名之时,所以建议不要入川。  随着时间的变化,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难”已经不再是“少不入川”的理由,这句话也变成了成都人夸赞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少年当胸怀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坚定者难免
期刊
俗话说:“天下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也是这种爱美的天性促使了首饰的诞生。远古时代人类把树叶、野果、骨骼、牙齿等天然而成的材料用绳子编织在一起挂在脖子上,可以说这是首饰最原始的萌芽,同时也表明了人类文明的开始。人类经过几千年佩戴珠宝首饰的历史演变,从以前的天然物到黄金、银、珍珠、宝石……但如何成就一件高级珠宝艺术臻品?被誉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的卡地亚,这个美誉伴随
期刊
殷九龙是媒体喜欢的那种采访对象。  还没火得大红大紫,不至流俗于追星捧月;瘦削、长发、一身黑色,典型大众幻想中的设计师艺术家形象;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能成为成都设计师中的佼佼者全靠一路摸爬滚打,又是段心酸血泪史;而2012年出品的陶瓷系列1/1000碰巧驾上了陶瓷热潮,让他的创意落实成有可能炙手可热的商品。我们处在信息消费时代的一个风口浪尖上,而人们最热衷于消费的,就是外表、故事和产品。这三样,殷
期刊
Prada女士一直是时尚界先锋的代名词,她的系列总是充满了反叛。有位著名的时装界的前辈曾形容要穿她的衣服,需要在衣橱里放—放,才能找到穿着的方式。Prada自由的想象力总能找到时尚的突破口,一直带给我们不断的惊喜。她和电影有着不解之源,前不久火热的《了不起的盖兹比》就是她和戏服师凯瑟琳·马丁的杰作。今年4月22日Prada将携手三位业界著名的戏服师打造北京的三家Prada店铺。他们是曾获得奥斯卡提
期刊
修女在河岸旁发现一件衣服,被人打捞上来、拾起、晾干,让它重获新生,几位名流女性入住在由修女开设的一家不知明的当地的旅馆里,嘴里说着不知道哪国的语言。蜂拥而至的狗仔队守候在酒店大堂,时刻等待女明星的出现。最后的主角是一条特殊的裙子,它好像是有生命的,她自己选择了主人,并突然让摄影师的照相机失了灵,它要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  这个奇异的故事和想法来自意大利电影女导演爱丽丝·洛尔瓦彻(Alice Ro
期刊
我20世纪80年代生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在新加坡长大。我的童年非常简单,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环境也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是第四代海外华侨,对于生命中的种种际遇我总是心存感激。2013年的时候我成为一名父亲,感谢上天的眷顾,让我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充满好奇心、友善、精力充沛,对身边的事物总是跃跃欲试。我用影像记录她成长过程的动机其实非常简单:这难道不是一位职业摄影师父亲应该做的吗?我想所有的
期刊
身未动,心已呆  大年初五,去云南的前一天,朋友从手机发来一张大理环海路塞满人与车的壮观景象。我呆了。难道,我将来一次“穿过大半个中国去挤人”之旅?  很少在春节等长假期在国内旅行,这次早早就定了去云南。预想初六前往,应该已经错开了长假高峰。  我错了。首先是我们公司负责国内酒店套餐的小姑娘大惊失色地说,你订酒店了吗?我们那些酒店全满房了!那时还是元旦呢。我跑网上一看,果然我越感兴趣又有意思的精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