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无须纠正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t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儿子5岁,非常内向,喜欢自己玩,不爱跟活泼调皮的孩子在一起,对他不喜欢的小朋友,他一句话都不肯说。请问,我该如何纠正孩子的内向性格,引导他和身边不同性格的小朋友们相处呢?
  武雯
  答:内向的孩子通常敏感、聪慧、谨慎、不张扬,这些性格特点使得其适应周围环境时比较低调。家长尽量不要把自己对内向性格的偏见传递给孩子,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意识到自己身上与生俱来的某些气质特点不如别人,如:不够主动、不太活泼、与人交往时胆怯和迟疑。因为不同气质特点的孩子适应外部环境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家长应该宽容、等待、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这一过程。
  关于是否合群,除性格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以往与小伙伴的交往关系给他留下了怎样的独特体验:积极—消极、接纳—拒绝、亲近—疏远、独立—依附、领衔—服从、愉快—痛苦、平等—欺负、趋向—逃避。这些都是孩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得到的体验。当孩子总体获得的体验是愉快的、正面的,他就会合群,并在群体中有更受欢迎的表现;反之,如果孩子在群体中总是感受被动、遭忽略、被排斥、受挫折、不愉快,那么他就不愿意再接近群体了。在这方面,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寻找合群的机会,鼓励孩子轻松自如地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家长可以这样做:
  鼓励、邀请内向的孩子加入群体活动。如果他在迟疑中能够慢慢接近群体,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他。
  为孩子牵线搭桥。可以安排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邀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学会彼此适应和接纳的。同时,孩子也能在交往中理解别人的感情,从被他人喜欢中得到自我肯定。
  带孩子社交。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也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孩子“跟上”,不要期望立竿见影,也不要总盯着看有没有效果,而要关注孩子是否流露出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识,有没有加入集体的愿望。家长为此所做的一切只是引导,不是纠正,更不是强迫他改变。
  接受孩子的个性。内向本身不是缺点,引导是让孩子学得更加灵活一些,使其适应性更宽泛些。如果我们断定孩子不行的话,他很可能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行而放弃尝试。父母一定要耐心等待孩子鼓足勇气去尝试。和成长的道理一样,前有目标吸引,后有鼓励推动,与人交往也是一个不断尝试、积累良好感觉的过程。
  一切皆有可能。日渐长大后,孩子本身的气质色彩会淡化,他会沿着自身发展的途径自然成长,只要父母留意并加以引导,让孩子多尝试,他日后的性格未必不能适应社会。
其他文献
记得从我小学四年级开始,父亲在村里承包了10亩田地。在那之后的每一次农忙,父亲总是伴月而起,酷暑烈日下汗流浃背。他用宽厚的肩膀,将10亩田的稻谷,一袋一袋地抬上田间小路送回家,一干就是近20年。  我讀初三时,因为一次篮球比赛,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肿得特别厉害。我一瘸一拐回了家。父亲察觉到我走路的异样,跑过来拉起我的裤脚。我以为他看了我肿起的脚踝,会痛骂我一顿,谁知他二话不说带我去了镇医院。拍片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