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热爱,才是真正的敏感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对错过女儿的涂鸦敏感期耿耿于怀,那种痛苦悔恨的表情深深印在我心底,促使我找来蒙特梭利的系列著作进行了一番研究。我发现,现在家长和培训机构言必称之的敏感期,和蒙特梭利基于科学实践提出的敏感期,是有认识偏差的。
   蒙氏的敏感期提出是充满仁慈之心的,简直是在为口不能言、言不能辩的婴幼儿在代言权利。比如,婴儿期的孩子吃手,是正常的而且一定要让他吃,因为那是口唇敏感期。因为这一条,多少婴儿免受家长的“打手手”。又比如,孩子总是喜欢往桌子下面衣柜里面钻,正是他们空间探索的敏感期,知晓这个之后,我们不但不责怪他们把衣服变成拖把,而且还会提供更多的可以躲猫猫、钻洞洞的道具,和孩子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仿佛再过了一次童年。
   不得不承认,蒙氏的敏感期理论有点像一把了解儿童心智成长的金钥匙,是小孩子的生命说明书。
   但是,我也为敏感期的一些危言耸听的说法感到不安。比如,在孩子的数学(画画、音乐、语言)敏感期,孩子学什么都特别容易,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就永不再来。
   这样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事实,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错过了,都不会再来。但是,把孩子某个时期热爱涂鸦、某个时期对语言敏感,上升到决定一生的地步,我认为是太危言耸听了。
   是的,对于数学、画画、音乐、语言等领域的学习,儿童时代会具有敏感期,但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有个简单的判断方法,请你环顾四周,观察一下你有某方面才华的朋友,你觉得他们具有这项才华的原因是什么,来自于哪里,是否是因为童年的某项敏感期时父母或者培训机构的训练?
   据我对周围朋友的观察和采访,他们在童年时期压根就不知道“敏感期”三个字,更没有接受过什么训练,让他们才华萌芽的,是上帝给予的天赋;让他们才华发展并坚持的,是内心的热爱。
   我哥哥是典型的差生,即便我父亲想办法让他几乎把我们当地的学校都读一遍,他都没办法坚持到高中毕业——在最后几个月,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干脆离家出走。
   至今还记得我们家那盏8元钱的小台灯,我爸常把我哥哥拴在那个台灯旁边。我每天睡觉时,他在台灯下学习;每天起床时,看见他还在台灯下。
   不久以后,哥哥找了一份工作,但他居然在上班时候跑去打麻将,没多久就把这份工作给打没了。
   但是,这样的“问题少年”后来在做什么呢?
   他发现自己对商业感兴趣,开始开药店,第一个药店亏损了半年后开始盈利,第二个药店开张的时候,已经把店里面的每个广告位都卖了出去;他甚至自己研发了药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卖给其他同行。台灯旁又出现了他的身影,他在不眠不休地研发各类产品。
   后来,他又背起书包,走进了曾经让他痛苦不堪的课堂,开始攻读中医理论。几年下来,他成了著名中医,甚至有患者从外地坐飞机、火车来求诊的,学术地位很高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定期请他去做讲座。
   我不知道在天堂的父亲知道这一切会想些什么。从长长的一生来看,儿童时代的某个敏感期真的无足轻重,父母不必为没有及时开发孩子而感到内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什么都不用给孩子,如果要给,那就是给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生命节奏去发展的自由。
   音乐要从小开始学,否则就学不出来——这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概念,事实却并非如此。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霍特在《让孩子自然快乐地学习》一书中提到,一位职业音乐家,她21岁才开始学习钢琴,因为需要选修一门乐器,她选修了中提琴——还没有从学院毕业,她已经可以在美国国家级乐团纽黑文交响乐团演奏中提琴。这位女士还告诉霍特,乐团里面的大多数专业演奏人员是从20多岁才开始学习乐器的。
   霍特本人40岁开始学习大提琴,演奏了两年,后来有8年没有碰过,50岁的时候,他从头开始学习大提琴,现在他几乎能高水准地演奏很多经典曲目。
   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起步早,才会走得更远。而大多数人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走得久的人,才走得更远。儿童时代的种种敏感期只是一个个起跑节点,抓住了敏感期,可能会起跑得顺当一点,领先一点,但在孩子长长的一生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作者系儿童教育专栏作家。)
其他文献
双休日,我接到一个学生打来的电话:“李老师,你帮我跟爸爸妈妈说一下,你不是叫我们留意观察一下春天的景色吗?我们小组5个人约好一起去暨阳湖,可爸爸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跟这位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她妈妈说:“李老师,我也想让孩子出去玩,可是我今天没有时间陪她,且不说路上的安全没有保障,要是一不小心滑到了湖里,怎么办呢?”  听了她妈妈的话,我又能说什么呢?是呀,这万一的事情谁能够保证不发生呢?我只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有学者把小学生依赖橡皮的行为形象地称为“橡皮综合征”,这样的孩子喜欢不停地用橡皮擦,直到将作业本擦破为止。还有的孩子离开橡皮就做不了作业。而且橡皮综合征除了表现为依赖橡皮化解心理紧张外,还会将行为扩展为不停地张望、咬手指、在本子上无意义地乱写乱画等。  案例:  男生小宇,天真活泼,上小学二年级。他的父母都是教师,爸爸在外地工作,周末及假期才在家待一段时间。小宇幼儿时期体弱多病,
期刊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许多用木材、钢材建造的造型独特的物体,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鸟巢,还有我们常常看到的高高的输电线塔、起重机架、游乐设施、房屋的屋顶等,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框架结构。  小朋友,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框架结构中的小格子大多数是三角形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找出这个秘密吧!  首先,我们用小棍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观察一下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
期刊
Q 我孩子5周岁,已经有好几颗虫牙了。医生说有颗龋齿现在必须拔掉,不能等到换乳牙了。请问孩子拔牙后,如果出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安徽合肥 赵川  A 赵川读者,你好!  拔牙后,让孩子咬住医生放在牙齿间的纱布卷或棉球,达到止血目的。咬合半小时后便可取出,再注意看是否有新的出血。如果仍出血不止,可以把一个茶叶包对折,咬在伤口上。茶叶中含有鞣酸,可以减少出血。  如果在拔牙后十几个小时内仍吐出少
期刊
我家闺女今年11岁,自怀胎十月开始计算,我们母女俩共同读书的年头也快11年了。从唐诗宋词到古典名著,从童话绘本到历史故事……无法做到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只希望能培养起她读书的爱好。但对于家庭教育类书籍,我一直秉承着绝不分享的态度,默默无声地独自阅读。  去年暑假某日,闺女信手甩了一本书在我的眼前,嘴角轻斜,眼神微藐,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老师说了,《给您一只金手指》是要亲子共读的,我看过两遍了,我
期刊
孩子放学回到家,向你报告一件事:“我今天在学校被老师处罚……”身为父母的你会有以下何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为什么?是不是你不乖!”  第二种反应:“我现在很忙,等一下再说。”  第三种反应:“好了,不要难过,下次改进就是了。”  第四种反应:“看你的样子很伤心,愿不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对了,第四种反应才是亲子间最佳的交流方式。通常,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父母应运用“停、看、听”
期刊
通常如果爸爸妈妈听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都会感到很幸福,那是证明,孩子很爱我们,当然我们也爱他。真的很希望来生我们还是一家人,可是,可以吗?不单是父母有时会想想这个问题,孩子也会。只是他们提问的出发点很简单,只想问一个答案。  不恰当的回答  哎呀,你这么调皮妈妈可要想想呢。  这是一个多伤孩子心的回答啊。因为自己调皮妈妈就觉得很厌烦了,她其实并不喜欢我,而且,连我做她的孩子她都觉得倒霉。事实上真的
期刊
1  “水仙花日”是新西兰广为人知的癌症基金组织,每到春天,水仙花盛开的季节,就有很多志愿者在街头巷尾接受捐款,并授予捐献者一支手工做的水仙花。新西兰人走在大街小巷都以身戴黄水仙为荣,昭示自己有份社会责任心。  女儿小荷每年随爷爷奶奶贡献一下午,帮助收集捐款发放水仙花。她和爷爷奶奶拿着印有水仙花标记的小黄桶站在商场一角,每当捐献者往桶里投放捐款,小荷就郑重地递上一支水仙花,人们总是和气地说声:谢谢
期刊
面临逆境时,4%的中小学生经常存有自杀的念头,35%偶尔有自杀念头……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对9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生能够从家庭、学校得到的生命教育非常缺乏。心理专家建议,中小学应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父母也不要忌讳和孩子谈论死亡,学校、家庭可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六成受访学生具有抗挫能力  本次调查共抽取10所中小
期刊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父母的内心充盈喜悦。看着他一点点长大,父母的眼神写满期待。我们总是盼望孩子乐观、上进、博爱,一生平安幸福;我们又何尝不知,漫漫成长路,鲜花总会与风雨相伴,掌声也会与坎坷相随;我们的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   希望每一个儿童远离伤害。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17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各地屡屡发生儿童溺水、烧烫伤、坠楼、车祸等意外伤害事件,以及儿童遭受家暴、遭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