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新课标作为一面旗帜,给予学校和教师的是一种方向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支撑。新课标上把小学生写作方面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分成了三个学段,在这里,我们重点以三四年级这个第二学段在写作方面的具体要求为例,来讲一讲引导小学生爱上写作文的方法。笔者试图通过跟踪一名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新课标指导下,逐步培养起其对写作文的喜爱。只有实践的实施还不够,更需要理论的指导,一个理论支撑是2011年新课标,另一个是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思想。因本文是一篇个案调查,所以在许多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读者参考使用。
关键词:引导,小学生,写作文,兴趣
一、当前小学生作文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生解某某的家庭教师,跟踪了她四年级下学期所写的总共八篇的课内作文。据她反映,她及她班上的同学对于写作不是抱着特别大的兴趣,更多地只是单纯为了写作而写作。这就使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笔者感到惭愧,学生们在上语文课进行写作时是不快乐的,这样一种格局会慢慢演变成学生厌恶和排斥作文课,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举例来说明,解某某在这一学期的第13和14周写了一篇题为欢乐夏日游的作文,满分30分,解某某得了21分,扣去的这9分,笔者给她总结了三个扣分点,一个是错别字,一个是病句,一个是写作内容。这个孩子平日里就有“错字公主”的称号,于是在作文当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再来就是会出现有语病、不通顺的句子,孩子特别想表达清楚一个意思,可是书面写出来的文字却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心中所想;最后很关键的一点是孩子所叙述的这个故事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解某某在这篇“欢乐夏日游”中所写的事情是和伙伴一起去游泳馆游泳的事情,该家庭教师在阅读之后发现了她在内容上的扣分点,即孩子在故事的详略上沒有处理好,她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的单方面主观感受上,这种做法从本源上追踪是一种自私和单纯追求本我的表现,但不否认孩子也照顾到伙伴的情况,不过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这篇作文的评分者是孩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所以该家庭教师相信评分者给予的分数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但古人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该家庭教师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对解某某的作文进行分析,并对其语文老师的评分给予客观评价。
二、引导小学生爱上写作文的方法
2011年新课标对于三四年级这个第二学段在习作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六条,内容如下: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1】
读者对于此六条是如何理解的呢?笔者认为,它传递出了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小学生爱上写作文的精神,这种爱的意识的培养体现在这样一些关键词上面:“乐于”、“分享”、“不拘形式”、“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简短”、“积累”、“新鲜感”、“明显错误”、“16次”。当你看到这样一些词汇的时候你的内心反应是什么,内心大概是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作为老师,这样一些词眼会激起你心中的阵阵涟漪,如果说,老师可以运用巧妙的方式把这些关键词化解成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传递给小学生,预期达到的效果就是学生产生了对作文的兴趣,渐渐地爱上了写作文。当然,这只是预期达到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是不能怕,前期底蕴的积淀和解决问题技巧的学习在此处就会派上用场。
通过观察,该家庭教师发现解某某在家中喜欢和家人聊天和交流,但这只是一种口头表达,在这里,我们从家人的心理活动分析一下这种口头的语文活动。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该家庭教师不仅负责看解某某做作业,还需要配合着她“漫步云端”,在看孩子做作业的真实情况是孩子的新奇想法总是不断,一会儿说说这事儿,一会儿说说那事儿,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或是潜意识的行为,家庭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捕捉住思维的闪光点,通过引导让孩子印象深刻的记住发生在她身边的事情,而且是事情的真实面目。这样一来,孩子做作业不累,并且在交流中也确实在头脑中留下了一些有意义事情的影像。这些在后期都可以成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和艺术加工的原料,这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会大大扩充孩子的记忆宝库。该家庭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在其引导下让这些宝藏常想常新,并在需要写作文时信手拈来。
前面在分析解某某“欢乐夏日游”这篇作文时说到了她存在的几处明显错误,只要是明显错误的地方必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前面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个细节点需要强调一下,新课标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平均到两周一次,四年级的作文要求600字左右,然后再平均到一天就是每天写42个字左右,这样的数据讲给学生听,或许可以增加她写作的兴趣,也就是每天写40多个字的日记,两个周就能写出一篇600字的作文来。小学生爱听这样的话,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比较好把握。
笔者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选取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行了对如何引导小学生爱上写作文的小探讨,这是一个个案调查,但笔者相信,它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总的来说还是从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执行两个层面来讲了讲,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较深厚的底蕴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爱上写作文,然后具体到真实教学当中,坚持的大方向还是2011年新课标上对于习作的基本要求。小学生能否爱上写作文真的和语文老师存在密切关系,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深感肩上责任的沉重性,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想办法,让小学生真实的爱上写作文。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11参考文献
【1】 曹明海.本体与阐释:语文教育的文化建构观.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2】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M】.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3】 钟启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M】.教育研究,2007.6
【4】 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关键词:引导,小学生,写作文,兴趣
一、当前小学生作文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生解某某的家庭教师,跟踪了她四年级下学期所写的总共八篇的课内作文。据她反映,她及她班上的同学对于写作不是抱着特别大的兴趣,更多地只是单纯为了写作而写作。这就使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笔者感到惭愧,学生们在上语文课进行写作时是不快乐的,这样一种格局会慢慢演变成学生厌恶和排斥作文课,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举例来说明,解某某在这一学期的第13和14周写了一篇题为欢乐夏日游的作文,满分30分,解某某得了21分,扣去的这9分,笔者给她总结了三个扣分点,一个是错别字,一个是病句,一个是写作内容。这个孩子平日里就有“错字公主”的称号,于是在作文当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再来就是会出现有语病、不通顺的句子,孩子特别想表达清楚一个意思,可是书面写出来的文字却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心中所想;最后很关键的一点是孩子所叙述的这个故事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解某某在这篇“欢乐夏日游”中所写的事情是和伙伴一起去游泳馆游泳的事情,该家庭教师在阅读之后发现了她在内容上的扣分点,即孩子在故事的详略上沒有处理好,她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的单方面主观感受上,这种做法从本源上追踪是一种自私和单纯追求本我的表现,但不否认孩子也照顾到伙伴的情况,不过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这篇作文的评分者是孩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所以该家庭教师相信评分者给予的分数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但古人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该家庭教师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对解某某的作文进行分析,并对其语文老师的评分给予客观评价。
二、引导小学生爱上写作文的方法
2011年新课标对于三四年级这个第二学段在习作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六条,内容如下: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1】
读者对于此六条是如何理解的呢?笔者认为,它传递出了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小学生爱上写作文的精神,这种爱的意识的培养体现在这样一些关键词上面:“乐于”、“分享”、“不拘形式”、“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简短”、“积累”、“新鲜感”、“明显错误”、“16次”。当你看到这样一些词汇的时候你的内心反应是什么,内心大概是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作为老师,这样一些词眼会激起你心中的阵阵涟漪,如果说,老师可以运用巧妙的方式把这些关键词化解成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传递给小学生,预期达到的效果就是学生产生了对作文的兴趣,渐渐地爱上了写作文。当然,这只是预期达到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是不能怕,前期底蕴的积淀和解决问题技巧的学习在此处就会派上用场。
通过观察,该家庭教师发现解某某在家中喜欢和家人聊天和交流,但这只是一种口头表达,在这里,我们从家人的心理活动分析一下这种口头的语文活动。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该家庭教师不仅负责看解某某做作业,还需要配合着她“漫步云端”,在看孩子做作业的真实情况是孩子的新奇想法总是不断,一会儿说说这事儿,一会儿说说那事儿,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或是潜意识的行为,家庭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捕捉住思维的闪光点,通过引导让孩子印象深刻的记住发生在她身边的事情,而且是事情的真实面目。这样一来,孩子做作业不累,并且在交流中也确实在头脑中留下了一些有意义事情的影像。这些在后期都可以成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和艺术加工的原料,这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会大大扩充孩子的记忆宝库。该家庭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在其引导下让这些宝藏常想常新,并在需要写作文时信手拈来。
前面在分析解某某“欢乐夏日游”这篇作文时说到了她存在的几处明显错误,只要是明显错误的地方必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前面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个细节点需要强调一下,新课标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平均到两周一次,四年级的作文要求600字左右,然后再平均到一天就是每天写42个字左右,这样的数据讲给学生听,或许可以增加她写作的兴趣,也就是每天写40多个字的日记,两个周就能写出一篇600字的作文来。小学生爱听这样的话,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比较好把握。
笔者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选取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行了对如何引导小学生爱上写作文的小探讨,这是一个个案调查,但笔者相信,它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总的来说还是从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执行两个层面来讲了讲,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较深厚的底蕴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爱上写作文,然后具体到真实教学当中,坚持的大方向还是2011年新课标上对于习作的基本要求。小学生能否爱上写作文真的和语文老师存在密切关系,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深感肩上责任的沉重性,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想办法,让小学生真实的爱上写作文。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11参考文献
【1】 曹明海.本体与阐释:语文教育的文化建构观.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2】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M】.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3】 钟启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M】.教育研究,2007.6
【4】 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