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题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355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杜维明教授说过:“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便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但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
  王元化先生说:“一个人太热闹了,这个人就完了。”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侏儒警语》里写道:“为了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哭。”
  读了上面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或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
  杜维明教授的话是说,“为”与“不为”有一个尺度,那就是善与恶、是与非,个人与家国,现在与未来;“为”与“不为”还有一个能力的问题,只要有能力才能有所“为”,而且是别人不可取代的。王元化先生的话中,“热闹”可以理解为:处事心浮气躁、做事坐不了冷板凳;为争名而浮躁的心,为获利而起的纷争,以及不理性不冷静的叫嚣与谩骂;人应该从容淡定地面对名利的诱惑,静听内心的声音,静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芥川龙之介的话,其关键词是“琐”,人要正确处理苦与乐的关系,不为琐事所役,不为琐事所烦,以超脱的智慧、平和的心态对待琐事。
  写作时,可任意组合材料,但必须找到材料间的共同点。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于晓和朋友开了一家微店,专门经营韩国化妆品。由于经营有方,于晓每月能赚到的纯利润一般都在五六千元,有时甚至超过万元。为了创业赚钱,他屡屡旷课,这样的行为引起了争议:有的人认为,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阶段,应该劝其关闭微店,专心学习;有的人认为,既然不学习也能赚到钱,可以让其退学,专心开微店;还有的人认为,可以为其量身定制一张课表,让其选择自己希望获得的知识,以完成高中的学业。
  对于以上说法,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
  材料中对于于晓开微店这一现象,共列出了三种不同的认识:认为其应该关闭微店的,是从学习与经商的关系上考虑的,体现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应有各自明确的发展目标”这一观点;认为其应该退学专心开网店的,是从个人选择这一角度分析的,表明了“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一话题;认为应该为其定制课表的,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的,表达对人生进行合理规划的思考。
  理解了材料中观点的三种倾向,便可以得出如下立意:①在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不能因为暂时的利益荒废学习;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③合理安排人生,清楚定位方向,让人生更加精彩。
  点睛: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材料给出的中心事件是“于晓开微店”,对于这一事件,有赞成,有反对,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点进行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定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在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
  分析这则材料,如果立片言以居要,蔽之以一字,那就是“变”。第一段中卷柏“自身寻求变”:对当下状况(“水分不充足”)的不满、离弃抑或是逃避,实际上就是对新现状(“水分充足”)的渴求、奢望和追寻;第二段是“外力强制变”,这个外力就是“挡板”;而第二段与第一段相比,无论在分量、比重,还是在终极性结果方面,都显得重要许多。若再对第二段进行细致分析,则可概括为“五变”:“环境变”(“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行为变”(“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思想变”(“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习性变”(“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效果变”(“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如此一来,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不难找到稳妥的立意角度:与其逃避环境不如改变自我;置之死地而后生(自断退路,破釜沉舟,才能激发潜力,杀出一条成功之路),然后可殊途同归地表述出字面各异的命意。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能明显地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家宝贝正在参加××活动,麻烦给×号×××小朋友投一票”“这是同事家的娃,拜托投一票,谢谢”“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请给×号投票,不胜感激”……朋友圈中家长替孩子拉选票的大戏分分钟都在上演。被拉票者总会感到不胜其烦。然而碍于情分,大家往往连什么活动都没搞清楚就投上了一票。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有人说这是“绑架”友情,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利用媒體谋私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
  本题是一篇现实的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和分析材料:
  ①可以从家长对孩子的“爱”来写。为了帮孩子争取荣誉而发朋友圈拉选票,爱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与其玩命拉选票谋取虚假的荣誉,不如花时间多陪陪孩子,教给孩子一些技能,提升孩子的实力,让孩子脚踏实地地去参与社会的竞争。这样,孩子以后的路才能够走得更远。
  ②可以从“绑架”友情的角度来写。一句“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就给被拉票者的头上加上了一把刀,大家碍于情面只好投票。对于拉票者来说,多得一票也许可以获得一份“荣誉”,自己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却让真正的友情变了味道。
  ③从公平竞争的角度来写。拉选票的做法有失公平,真正的荣誉靠的是真材实料,而拉选票得来的荣誉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要想成为佼佼者,就要踏踏实实,苦练本领,让自己由内而外地强大起来。
  ④从社会法治的角度来写。拉选票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设立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还大家一个自由民主的网络环境,还大家公平公正的生活秩序。
  点睛: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材料作文,考生需要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
其他文献
不少同学写记叙文时,往往以为记叙文只能记叙真实的生活,不能虛构。写作固然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写记叙文时,我们可根据写作的需要,对获取的生活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或删减,或移植,或补充,或想象,或改造。  一、发挥想象,添枝加叶  生活中直接获得的素材,大都简单粗糙,平淡无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袁珂《女
期刊
生:老师,这段时间我有了这样一个发现,古人在探讨某个问题的时候,不是像今人一样写一篇议论文从头说到位,而往往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比如说《黄帝内经》《论语》等。  师:首先,问答形式是一种比较生活化的探讨模式,形式灵活自由,内容不拘一格,易被读者接受;其次,问什么就答什么,主题集中,重点突出;第三,问答之间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便于探讨,也便于理解。媒体的采访类节目、沙龙类节目,学校的课堂记录等常采
期刊
现如今,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真人秀可谓一道亮丽风景。《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花儿与少年》《中国新歌声》……一时间,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走马观灯般轮番登场。  虽然也有不少指责的声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真人秀为人们的休闲娱乐带来了不少新的内容,让朋友聚会有共同话题,让我们在沙发上与家人享受轻松时光。无论是明星爱豆的真情流露,还是平头百姓的舞台演绎,都打破了那种“你在台上
期刊
一把扇,一壶茶,一盘棋,伴着玉兰花直沁肺腑的清香,欣赏着斑驳的树影在棋盘上展现的婀娜的风姿,哼着几曲清爽的小调……  不错,这便是我儿时家门口常有的场景。  在我的印象里,家门口的玉兰花虽谈不上高大粗壮,可花儿却开得十分旺盛,相比起“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盎然春意,丝毫不逊色。自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了。儿时,我总拉着外公在树下给我讲故事,故事大都是关于外公年轻时当救护队长的经历。那时的我,并不懂得人
期刊
【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传记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应该将传记同作家们假托传记形式创作的小说区分开来。像鲁迅的《阿Q正传》、胡适的《差不多先生》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艺术形象,是作家为了特定需要而创作出来的文学“模特”,是群体形象的集中或幻化。而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
期刊
1.掌握语言组织方法:  ①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就是要点),进行压缩;②合并法:在各层意思都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③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答案要点:  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⑤相关要点。  3.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  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
期刊
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曾是一个时代的艺术传奇。可是,在当今这个流行“快阅读”“轻阅读”的时代,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的总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玄幻小说,书店里摆在显眼位置的也是各种花花绿绿的通俗读物,而经典名著往往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经典文学过时了吗?诚然,经典名著所写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存在距离,语言表达方面也可能有些“过时”;然而,它经得起岁月淘洗,它的文学精粹在任何时代都有
期刊
青春如诗,洋溢出朦胧的美意,有时不需细读便已如千盅酒下肚。  诗人的青春,或为三春晖明月光,或为白发悲班马鸣,生死离合,悲欢荣辱,奇美伤感之至,亦潇洒淋漓之极。然而能歌千秋之未歌的,唯有孟浩然公的三度诗意青春。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这首诗表现了孟公内心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用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孟浩然》一文中的话来说,就是“淡到看不见诗”。诗中作为
期刊
【上山取经】  小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借助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并与时代精神相应和。因此,鉴赏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提高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的关键。  怎样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两种。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还是社会环境
期刊
【妙文品評】  不扭曲,不变形  【题目紧扣材料,观点明确,富有警示意义。】  “不扭曲,不变形,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档国学节目的开场白。这句话深藏智慧和信条。【开篇引用节目开场白引出论点,呼应题目,又使文章多了厚重之气,富有文化底蕴。精彩!】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的这句话,和前面的开场白不谋而合。【再次引用名人名言,既是对论点的强化,也是作为论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