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的三个向度

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首要要求,同时也渗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和社会层面,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朴素的情感、最基本的要求和永恒的主题。在当下中国和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对比中,深植于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彰显,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和广大青年学生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
  一、 民族与世界
  新时代的爱国是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是开放与包容的统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积极融入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力求与世界经济保持紧密联系。然而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不断突破国家的主权边界,日益消解着国家的价值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的消亡,事实上,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西方国家应对疫情的表现来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自身利益仍是各国普遍的价值追求。
  爱国的民族向度强调,在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自觉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国家依旧是公民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最高、最有效的组织。国家给予公民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不可替代。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国内,国家高效的领导和组织力量使我国的制度优势、团结优势充分发挥,将病毒扩散率和死亡率降到最低,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时,国家始终关心中国公民的生命健康,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在海外的中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如驻美总领馆及各领事馆及时与中国留学生取得联系,发放爱心包,帮助协调解决签证到期问题,接回部分留美未成年学生,等等。
  爱国也是面向世界的。我们强调的爱国不是要走向极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存在本质区别。前者站在国家利益立场上,一切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后者盲目排外,拒绝对外开放和走向世界,或者试图把本民族的东西强加给世界,甚至以牺牲他国利益来寻求本民族的利益。爱国的世界向度强调,当今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休戚与共。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2页)。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迅速蔓延,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的致辞》,《人民日報》2020年5月19日,第2版)截至2020年3月26日,中国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并及时分享中国有关病毒检测、临床诊疗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案,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争取时间。此次疫情,中国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大国胸怀和国际担当,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爱国是民族向度和世界向度的统一,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的结合。这是基于民族自信基础上的开放包容,也是合作共赢基础上的利己利他。爱国只有立足民族、面向世界,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公民与国家
  爱国是一种关系表达,反映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爱国是国家对公民政治、道德原则的要求,也是公民对国家的情感寄托和政治期待。公民的生存发展需要国家的保障,同样国家的发展进步也依赖于公民的奉献。对公民而言,国家是其情感依赖和心理认同的故土家园,是民族利益一致的共同体。对国家而言,公民是国家的细胞、民族的一员。国家和公民血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是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爱国的公民向度强调公民忠于、服从国家的道德和政治义务,坚持国家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公民自觉服从国家统一领导,全力战“疫”。武汉“封城”,市民普遍积极配合,以让渡甚至牺牲个人自由换取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公民的积极配合是新冠肺炎疫情得以被迅速控制的关键因素。同时,国家的发展也是对公民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国家快速推动复工复产,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尽快回归正常。公民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这种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体私利之上的无私奉献精神,汇聚了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强大力量。相比较下,西方国家强调自由主义公民观,主张个人权利优先于公共之善。西方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始终纠结于自由和秩序的关系,大量公民不愿配合政府的封城措施,不听从居家的命令,一贯追求自己所谓的行动自由,错过了防控疫情的最佳时机。在欧美国家疫情大范围暴发时,大量民众仍然不顾紧张的疫情形势外出聚会游玩。即使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政府发布了“禁足令”,要求保持社交距离,仍无法阻拦民众冒险外出和举办活动。例如,在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时,美国一些州的民众就开始为复工举行示威游行,洛杉矶马拉松比赛如期开跑等,这些无疑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困难。
  爱国的国家向度强调国家带给公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等。对公民而言,国家是公民合法权益的最高保卫者和捍卫者。在我国,国家代表着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着公民生存发展的权益,积极促进着公民的全面自由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等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极大提升,大国形象日益受到广泛认可。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及时采取一系列应对举措,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向外输出和扩散,对国际社会作出重要贡献,赢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大国的国际担当,极大地提高了中华儿女对国家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认同感。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影响力不足,中国的国家形象常常被西方社会曲解。西方发达国家不愿意接受中国崛起这一现实,不断在国家主权、民族问题、经济贸易、文化交往等各个方面挑起事端,制造负面舆论污蔑中国。自从欧美等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转嫁国内矛盾和应对疫情无力的责任,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污蔑“中国是新冠病毒的来源地”“中国政府隐瞒疫情不作为”“中国应为此承担赔偿责任”,企图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这种论调歪曲中国抗疫的世界贡献,与当前国际合作抗疫的大局相悖,于法于理不容。海外中国留学生面对西方国家的恶意中伤,应表明立场,坚决捍卫国家形象。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化,我们需要具备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理性对待中国的崛起以及西方的挑战。   三、 思想与行动
  爱国不仅是思想的表达,也是行动的落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贯彻,爱国是思想与行动的统一。爱国仅有思想没有报国行为是空洞的,爱国仅有行动没有思想指导是盲目的。只有实现爱国思想与爱国行动的结合统一,爱国才能更理性、更具体、更深刻。
  爱国的思想向度体现为公民对国家的认知、情感、认同、信念、信仰等,是知、情、意、信等的统一。“知”的维度,表现为公民对国家历史和现实深刻的、客观的认知,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准确认知和判断。知国是爱国的前提,当下我们对国家的认知,要将国家置于历史与现实交汇、民族与世界碰撞的时空坐标之中来理解。对于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认识也需在横向与纵向、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中来把握。“情”的维度,表现为个人对国家的情感依赖与情感表达。爱国既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同时也要防止狭隘民族主义和崇洋媚外。当下我们的爱国情感是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意”的维度,是指个人不畏风雨、坚定执着的爱国品质和态度。无论国家发展顺利还是遭遇挫折,个人都坚定地与祖国在一起,风雨同舟。“信”的维度,是人们对国家的坚定恒久的信念,是在知、情、意的基础上的升華,将爱国上升为信仰的高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爱国的思想向度表现为了解我国的疫情政策、理解国家的抗疫艰辛、相信国家的抗疫能力。我国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蔓延作出了牺牲与奉献,不仅展现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担当,也为全世界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标准、中国样式。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002/1fa99f55972740f681d47cde0d1b2522.shtml)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关心海外留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中国取得良好的疫情防治效果,不只是全民参与防治的结果,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理解祖国、支持祖国的结果。
  爱国的行动向度表现在公民支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行为。爱国不是空谈,是支持和参与。公民的爱国行为可能因主体能力不同而有差异,但爱国行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爱国行动可以是高大上的杰出贡献,也可以是普通的点滴行动。只要是参与和支持祖国发展和进步的爱国行为都值得肯定。在我国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大多数国人都能够自觉地佩戴口罩,做好安全防护并居家隔离,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四处奔走采购医疗物资运送回国,这些都是爱国行动的真实展现。在这场抗疫国际比较中,海外留学生为中国应对疫情的行动之快、力度之大、动员之广、效率之高倍感骄傲和自豪,也对新时代的爱国有了更为直接和深刻的体认:国家始终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坚强后盾。
  (杨婷,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美国奥城大学访问学者)
  (编辑:朱效梅)
其他文献
社会建设,NGO更大的参与空间  NGO与社会建设的促进发展,一是得等待较长时间的积累,NGO自身能力不断增强,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要看政府对本土NGO的角色定位和管制政策。现阶段政府的治理方式需要转型,包括现在都在提倡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也开始强调社会建设。但是不管现在政府如何强调社会建设,其根本逻辑还是一以贯之的政治逻辑,多年以来如此。那么为什么政府要谈社会建设问题呢?单位制和计划经济解
期刊
NGO生存难,可持续发展更难。在我国现实情况下,NGO常常不得不面对各种外部环境的限制,如注册门槛高、筹措资金困难、公众参与意识淡漠等等;同时NGO也不得不面对自身能力不足等各种现实难题,如治理结构不清晰、执行团队弱、运行效率低、组织人才短缺等等。  然而,在使命的强烈号召和驱动之下,这一切的内忧外患并不能让NGO停滞不前。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NGO唯有革新现有模式,才能在夹缝中生存,通向可持续发
期刊
一、前文回顾  本文旨在回应前文《谁可以做督导:“看过猪跑”能替代“吃过猪肉”吗?》。前文从“天价”培训班说起,讲到“社工督导”的准入制度,然后通过对督导的概念界定和专业建构,回到现实的督导制度运行和督导实践,提出并回答了“谁可以做督导”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社工督导必须得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教育经历,必须“吃过猪肉”而不能仅仅“看过猪跑”。文章发出后,引发网上热评,社工圈广泛讨论关于“社工督导”
期刊
〔摘要〕 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是具有骚乱性质的集体行为。本文提出了结构箱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区域内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所具备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耦合。在结构箱中,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要经历导火索、信息传播、情绪共鸣、情境催化、控制失效五个阶段,其中在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是关键环节。  〔关键词〕 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结构箱;情绪共振  〔中图分类号〕C912.64;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2011年12月21日,“把乐带回家——百事新春贺岁片首映礼在京启动。百事集团旗下三大品牌百事可乐、乐事薯片、纯果乐即Power of One,共同发出号召并邀请了古天乐、罗志祥、周迅、张韶涵、张国立、霍思燕六位明星,打造了一部温馨的新春贺岁片,用一个过年回家的故事,唤醒亲情的回归。同时,百事还携手优酷共同推出“回家季”专题,在互联网平台征集网友们的回家心愿,上传心愿视频和心愿贺卡。另外,为激励网
期刊
在古镇,每年都会举行慈善万人行、灯光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其中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统一服装,在人海中忙着维持着秩序,他们代表的是古镇的名片,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志愿者。古镇是中山市志愿服务开展最早的城镇之一,2001年3月24日,古镇青年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掀开了志愿事业的壮丽篇章。2006年,古镇志愿组织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冈南村志愿者(义工)服务站成立,成为古镇第一个正式
期刊
深圳福彩网(通讯员 邓雪玲)1月8日,深圳市银湖汽车站热闹非凡,2012年春运农民工平安返乡(岗)安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此举行了启动仪式。与此同时,福彩中心“资助劳务工返乡”活动在经历了十几天的订票、取票工作后,1月8日运送首批1512名在深建设者回家过年,7:50一到,开往全国30个城市的34辆长途大巴准时发车。  2007年—2011年,深圳市福彩中心已经连续5年开展“爱心福彩——资助劳务工春
期刊
中国福利彩票是在我国顺应改革开放形势、如何关爱困难群体的背景下诞生的。它是国家筹集公益金的重要方式,在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过去多年来,深圳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发行了多种类型的彩票,尤其于今年11月27日又增加了一新的彩票品种——“快乐彩”。快乐系列彩票登陆深圳,无论从丰富彩种增加彩票趣味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激励更多人参与福彩、为社会福利贡献爱心的角度来说
期刊
当前,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中艰苦卓绝、万众一心,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战略成果。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与教训也需要我们深入总结。诸如一些企业造假售假、哄抬物价,一些群体招摇生事、混淆视听,一些个人隐瞒行程、扩散病毒等情形,反映的不只是道德问题,也是相应的法律问题,是需要把道德与法律统一起来加以考量的问题。现以这些情形为例,谈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法治视角。  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期刊
何谓“永光谬论”?所谓“谬论”,错误的说法、想法、思想。“永光”作为定语,直接的意思,这是永光个人的“谬论”。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永光个人的谬论,而是一股思潮,属于一个比较广泛的社会群体的共有的“谬论”。  工业时代,公益归公益,商业归商业,在此基础上,双方取长补短,良性合作,携手回应社会的需求。  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分离—合作模式”,“融合”成为公益发展的趋势。公益要素融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