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镇,每年都会举行慈善万人行、灯光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其中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统一服装,在人海中忙着维持着秩序,他们代表的是古镇的名片,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志愿者。古镇是中山市志愿服务开展最早的城镇之一,2001年3月24日,古镇青年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掀开了志愿事业的壮丽篇章。2006年,古镇志愿组织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冈南村志愿者(义工)服务站成立,成为古镇第一个正式挂牌的社区志愿服务站,在随后的几年,企业义工队、民间志愿服务队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在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古镇志愿者组织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涵盖老人、青年、少年、女企业主等多元主体,形成了镇—村—企业三级相对稳定的管理组织架构,其中包括党员、青年、青松、少年、倩英、普法、职工、红十字会、环保、治安、消防、禁毒等志愿服务总队;以村和学校为主要对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分队;由各村志愿力量组成的13个社区服务站。近年来,古镇镇把推动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等方式,着力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和社会化发展。
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志愿活动也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如志愿者无法及时了解活动信息、服务时数记录不完整等,松散的管理导致无法有效凝聚强大的公益力量。为了促进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古镇依托“i志愿”及“志愿中山”平台系统,实现了移动在线注册、实名认证、活动发布、签到签离、时数统计、组织管理、活动传播、互动交流等一系列强大功能,建立了志愿服务活动事前公布、事中监督、事后录入的机制。当有志愿服务需求时,志愿者主管部门在该系统上发布最新的活动信息,志愿者只需要在平台上登记注册便可轻松报名,报名情况随时随地一目了然。报名结束后,用人部门还针对不同的活动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在服务过程中,还会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以及服务质量进行严格考核,并以此作为志愿服务时登记的依据。镇政府还加大投入资金,用于志愿服务开展培训和组织活动等,让志愿者到社区、到企业、社会管理的第一线去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慈善活动,传播志愿精神。
打造品牌项目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随着古镇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志愿活动已经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的重要载体。古镇镇在着力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除了每年的慈善万人行、灯光文化节、灯博会等大型活动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外,古镇还打造出了“愛心花房”迎春花市义卖、“青春情暖.温暖回家路”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还通过组建专门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活动,以推动古镇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如为了深化古镇文明城市建设,增进共建共享意识,自今年4月份以来,由镇文明办作为统筹单位,组织志愿者定期在古镇各交通要道协助交通秩序。同时,他们也会充当起网格员的职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们发现了身边有不文明的现象,他们都会随手拍摄下来并立马上报相关部门。
弘扬志愿精神 推行志愿服务社会化
志愿服务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不仅因为其符合群众的服务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有细水长流般的志愿服务团体,为了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志愿者的队列,古镇不断创新,善于利用各类平台传递信息、对接服务,以此为纽带整合资源,吸纳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以此来壮大志愿者队伍,从而实现志愿服务社会化。其次,古镇还着眼于拓宽服务内容,以孤寡老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儿童、妇女等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各村居服务站、学校、企业志愿服务队等,把志愿服务及时送到最需要的人,推动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能享受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除了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古镇还重视大力培育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大力打造志愿文化,推动志愿服务理念现代化,每一名志愿者响亮名字的背后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们务实、包容、团结,强调以实际的行动征服人,以无私的精神感染人。
树立争先模范 弘扬社会浩然正气
为了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挖掘身边的修身故事,古镇还发起了“身边的感动——新老灯都人好人好事征集活动”,在全社会共同寻找、挖掘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发现了一批身边好人好事,涌现感人“托举哥”、“保安哥”、“油条哥”、“协警哥”等,树立起一幅“灯都好人”群像,他们的事迹突出,被评为“中山好人”,其中“油条哥”覃超茂还被评为“广东好人”和“中国好人”。表彰这些志愿者模范,不仅是对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一种高度肯定,通过对这些感人故事的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清流,激励着更多的群众自觉加入志愿者队伍。
案例一:党员带动,全面推动志愿服务
古二村的吴某是古镇的困难家庭,一家5口,父母已退休,老大、老二、都分别患有不同程度精神病,老三有劳动力,但因家庭原因,迁居自行生活。一家生活来源靠低保补助、村年底分红和两位老人的养老金来维持,由于没有能力带他们去正规医院治病,母亲曾多次到街边所谓的“能治百病的名医”求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扶这个家庭走出困境,镇党委专门安排了一位党员志愿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根据实际情况,党员志愿者联系了广州军区第一直属精神病科医院为老二安排治疗;其次还通过村和镇有关部门为他们筹集医疗费,在村和镇两级共获得3.8万元补助,并安排了两个疗程的药物与物理住院治疗,两个疗程后,老二的病有了明显的好转,说话比以前清晰了许多,生活基本能自理;另外考虑到该家庭成员都是老、弱、病要带患者到广州看病十分不便,于是党员志愿者积极动员病患的舅父协助他去就医。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该家庭的生活状况慢慢得到改善,为了鼓励该家庭勇于战胜病魔,重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党员志愿者除了与帮扶的家庭保持恒常电话联系,还会自费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每月上门探访2次。现在,老二的精神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心情也开朗了很多,对生活也有信心。 除了吴某家庭,为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自2013年初,古镇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全力落实机关党员与困难家庭建立一对一跟踪帮扶。通过调动各方力量,协调做好政策、信息、资金、技能、就业等服务,帮扶困难家庭成员增强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保证困难家庭有稳定的收入,子女入学和医疗有很好的保障,全镇掀起团结互助高潮,使188户困难户得到不同程度的扶助。
案例提供:汤伦恩
案例二:多人加入施援,坠楼小孩得救
卖水果的大姐李月希像往常一样在古镇同益工业园某出租楼下卖水果。凌晨她正准备收摊回家。当时听到有女孩的哭声,但因为忙也没怎么在意,但哭声一直没断,她心里感觉有点不安,就顺着哭声往楼上看,顿时吓了一跳。她看到六楼阳台的栏杆上挂着一个小孩,看样子马上就掉下来了。她马上向楼上喊:“小朋友,不要动,千万要拉住栏杆不要动!”随后李月希立马拨打了119求救,可是现场很多人都觉得等消防肯定来不及,于是路人提议用棉被铺在下面接住随时掉下来的小孩,现场七八个人迅速投入施救。他们有杂货店的店员、有百货店的店员、有经营小食店的老板,也有正好过路的路人。他们刚拉起一帆布,女童就掉下来。有位拉帆布的过路人邓加天先生伸出双手试图接住女童,由于冲力太大,女童掉落在其头后又弹到现场群众拉开的帆布上。女童掉下来的过程中,群众们分工合作,有人打112找救护车,有人抱起女童询问家长的电话,也有人脱下衣服包裹女童。
因为他们的有效施救,女童得救,只是右桡骨骨折。而邓加天先生却多处软组织挫伤,同女童一起被送往古镇医院治疗。
案例提供:雷梓霖
案例三:全镇性志愿服务
——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文明
古镇镇位于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人流、物流急速增长,古镇镇内的交通堵塞问题成了民生关注的焦点,为缓解古镇主要交通要道因非机动车、摩托车等乱穿人行横道、逆向行驶、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导致上落班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2016年12月起,镇文明办开始组织古镇灯都应急通讯志愿服务队在镇内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活动,活动开展之初镇交警大队便对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进行了培训,让志愿者了解工作开展的要点以及在开展过程中如何保障人身安全等问题,期间服务队也通过志愿中山、微信群等平台招募志愿者。到今年4月份,服务队正式上岗,在上下班时间,志愿者们就会按时到达主要的交通要道维持秩序,同时交警部门也会派辅警到场协助工作顺利开展。活动开展以来,古镇人流密集的路口都逐渐变得井然有序,不仅如此,也有不少的群众自觉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使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由开始的20余人发展到40多人。
交通引导虽然只是古镇志愿服务中的一小部分,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文明出行的理念已经逐渐灌输到人们的心中,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志愿者队伍,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参与这些志愿服务,成为了推动古镇社会治理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案例提供者:魏荣发
案例四:社区志愿服务
—— 坚守“十年”不变的志愿者情怀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部分孩子由于他们的父母忙于打拼,平常陪伴的时间比较少,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因此而得不到健全的发展,他们也有可能因为缺少监管而荒废了周末的时间。為此,在镇村两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冈南村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免费校外辅导班的方式,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实事。
辅导班开展近10年以来,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支持,而组织这些辅导班的都是来自本村的一些青年志愿者,他们热衷于教学志愿工作,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每周六下午轮流对本村1-6年级的“三生”(学困生、特困生、后进生)进行耐心辅导,课堂模式主要以“辅导一小时,活动半小时”的形式进行。除了辅导功课一小时外,冈南村志愿服务队还充分利用新课室的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辅导活动,让学生们都能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其寓教于乐。每堂辅导课后半个小时,志愿者们还会组织学生一起做趣味游戏,如安全知识抢答、脑筋急转弯、猜谜语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课外知识水平。此外,村里每个月还会安排由艺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到现场教学生做手工、制作节日贺卡、做爱心蛋挞、现场涂鸦、3D绘画等,让学生能全面发展。
此外,每年寒暑假,冈南村志愿者们都会自觉组织开展一些少儿公益培训活动,如篮球培训班、羽毛球培训班、拳术培训班、书法培训班等等。这些公益培训班都是免学费的,目的是让更多孩子受惠,让他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正是由于这支志愿服务队十年来的坚持,孩子们的周末变得丰富多彩,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孩子因无人看管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案例提供者:蔡淑敏
案例五:企业志愿服务
—— 用心做好企业,用爱回馈社会
中山市华艺灯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6年,历经30年的发展,目前有员工4000多人,是古镇镇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党支部及关工委的灯饰企业。公司自2011年底成立关工委以来,积极发动基层员工自愿加入关工委组织,形成一个有专人负责的工作网络,通过开展主题义工服务活动、助残扶贫、敬老爱幼、业务培训青工等活动,使企业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回馈社会,推动古镇社会服务的发展,华艺灯饰在2016年成立了华艺广场义工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往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在华艺党支部的带领下,义工队深入村居为贫困家庭送上一些生活必需品,并发挥了员工特长,免费为村民做家居电路检修,排除用电隐患,同时也通过宣传一些用电安全意识降低居民用电风险。今年,华艺义工队进一步升级服务,从长者陪伴、困难长者援助、长者安全出行倡导、长者消防及防骗宣传、长者关爱倡导5大部分入手,联动企业、村居、员工、关工委等社会各界服务力量开展一系列的长者安全护航全民大行动。
一直以来,华艺灯饰义工队在积极弘扬“用心做、自然好”的企业精神的同时,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深入了解人们的生活所需,服务人民,实现真正的回馈社会。
案例提供者:邓凤明
专家点评
古镇志愿服务起源早、发展快、项目多、服务实,一方面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创建文明城镇服务、社会治安、治理服务等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适应城乡群众,特别是新中山人、困难群体的需求,提供关爱和帮助。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一是“站位高”,按照国家加快社会建设、城乡社会治理的要求,将志愿服务作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共建共享和谐古镇的有效途径,让群众从参与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提升素质。二是“思路活”,针对灯饰产业多、人口来源多的特点,发挥本地居民和新中山人的积极性,存在多样化、灵活性、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让“爱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三是“专业化”,发挥“党员+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的优势,党团组织引领公益发展方向,专业社工策划服务项目,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热情,让志愿服务成为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特色小镇”的亮丽名片。
专家简介
谭建光——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
在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古镇志愿者组织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涵盖老人、青年、少年、女企业主等多元主体,形成了镇—村—企业三级相对稳定的管理组织架构,其中包括党员、青年、青松、少年、倩英、普法、职工、红十字会、环保、治安、消防、禁毒等志愿服务总队;以村和学校为主要对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分队;由各村志愿力量组成的13个社区服务站。近年来,古镇镇把推动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等方式,着力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和社会化发展。
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志愿活动也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如志愿者无法及时了解活动信息、服务时数记录不完整等,松散的管理导致无法有效凝聚强大的公益力量。为了促进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古镇依托“i志愿”及“志愿中山”平台系统,实现了移动在线注册、实名认证、活动发布、签到签离、时数统计、组织管理、活动传播、互动交流等一系列强大功能,建立了志愿服务活动事前公布、事中监督、事后录入的机制。当有志愿服务需求时,志愿者主管部门在该系统上发布最新的活动信息,志愿者只需要在平台上登记注册便可轻松报名,报名情况随时随地一目了然。报名结束后,用人部门还针对不同的活动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在服务过程中,还会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以及服务质量进行严格考核,并以此作为志愿服务时登记的依据。镇政府还加大投入资金,用于志愿服务开展培训和组织活动等,让志愿者到社区、到企业、社会管理的第一线去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慈善活动,传播志愿精神。
打造品牌项目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随着古镇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志愿活动已经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的重要载体。古镇镇在着力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除了每年的慈善万人行、灯光文化节、灯博会等大型活动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外,古镇还打造出了“愛心花房”迎春花市义卖、“青春情暖.温暖回家路”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还通过组建专门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活动,以推动古镇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如为了深化古镇文明城市建设,增进共建共享意识,自今年4月份以来,由镇文明办作为统筹单位,组织志愿者定期在古镇各交通要道协助交通秩序。同时,他们也会充当起网格员的职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们发现了身边有不文明的现象,他们都会随手拍摄下来并立马上报相关部门。
弘扬志愿精神 推行志愿服务社会化
志愿服务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不仅因为其符合群众的服务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有细水长流般的志愿服务团体,为了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志愿者的队列,古镇不断创新,善于利用各类平台传递信息、对接服务,以此为纽带整合资源,吸纳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以此来壮大志愿者队伍,从而实现志愿服务社会化。其次,古镇还着眼于拓宽服务内容,以孤寡老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儿童、妇女等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各村居服务站、学校、企业志愿服务队等,把志愿服务及时送到最需要的人,推动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能享受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除了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古镇还重视大力培育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大力打造志愿文化,推动志愿服务理念现代化,每一名志愿者响亮名字的背后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们务实、包容、团结,强调以实际的行动征服人,以无私的精神感染人。
树立争先模范 弘扬社会浩然正气
为了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挖掘身边的修身故事,古镇还发起了“身边的感动——新老灯都人好人好事征集活动”,在全社会共同寻找、挖掘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发现了一批身边好人好事,涌现感人“托举哥”、“保安哥”、“油条哥”、“协警哥”等,树立起一幅“灯都好人”群像,他们的事迹突出,被评为“中山好人”,其中“油条哥”覃超茂还被评为“广东好人”和“中国好人”。表彰这些志愿者模范,不仅是对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一种高度肯定,通过对这些感人故事的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清流,激励着更多的群众自觉加入志愿者队伍。
案例一:党员带动,全面推动志愿服务
古二村的吴某是古镇的困难家庭,一家5口,父母已退休,老大、老二、都分别患有不同程度精神病,老三有劳动力,但因家庭原因,迁居自行生活。一家生活来源靠低保补助、村年底分红和两位老人的养老金来维持,由于没有能力带他们去正规医院治病,母亲曾多次到街边所谓的“能治百病的名医”求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扶这个家庭走出困境,镇党委专门安排了一位党员志愿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根据实际情况,党员志愿者联系了广州军区第一直属精神病科医院为老二安排治疗;其次还通过村和镇有关部门为他们筹集医疗费,在村和镇两级共获得3.8万元补助,并安排了两个疗程的药物与物理住院治疗,两个疗程后,老二的病有了明显的好转,说话比以前清晰了许多,生活基本能自理;另外考虑到该家庭成员都是老、弱、病要带患者到广州看病十分不便,于是党员志愿者积极动员病患的舅父协助他去就医。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该家庭的生活状况慢慢得到改善,为了鼓励该家庭勇于战胜病魔,重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党员志愿者除了与帮扶的家庭保持恒常电话联系,还会自费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每月上门探访2次。现在,老二的精神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心情也开朗了很多,对生活也有信心。 除了吴某家庭,为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自2013年初,古镇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全力落实机关党员与困难家庭建立一对一跟踪帮扶。通过调动各方力量,协调做好政策、信息、资金、技能、就业等服务,帮扶困难家庭成员增强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保证困难家庭有稳定的收入,子女入学和医疗有很好的保障,全镇掀起团结互助高潮,使188户困难户得到不同程度的扶助。
案例提供:汤伦恩
案例二:多人加入施援,坠楼小孩得救
卖水果的大姐李月希像往常一样在古镇同益工业园某出租楼下卖水果。凌晨她正准备收摊回家。当时听到有女孩的哭声,但因为忙也没怎么在意,但哭声一直没断,她心里感觉有点不安,就顺着哭声往楼上看,顿时吓了一跳。她看到六楼阳台的栏杆上挂着一个小孩,看样子马上就掉下来了。她马上向楼上喊:“小朋友,不要动,千万要拉住栏杆不要动!”随后李月希立马拨打了119求救,可是现场很多人都觉得等消防肯定来不及,于是路人提议用棉被铺在下面接住随时掉下来的小孩,现场七八个人迅速投入施救。他们有杂货店的店员、有百货店的店员、有经营小食店的老板,也有正好过路的路人。他们刚拉起一帆布,女童就掉下来。有位拉帆布的过路人邓加天先生伸出双手试图接住女童,由于冲力太大,女童掉落在其头后又弹到现场群众拉开的帆布上。女童掉下来的过程中,群众们分工合作,有人打112找救护车,有人抱起女童询问家长的电话,也有人脱下衣服包裹女童。
因为他们的有效施救,女童得救,只是右桡骨骨折。而邓加天先生却多处软组织挫伤,同女童一起被送往古镇医院治疗。
案例提供:雷梓霖
案例三:全镇性志愿服务
——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文明
古镇镇位于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人流、物流急速增长,古镇镇内的交通堵塞问题成了民生关注的焦点,为缓解古镇主要交通要道因非机动车、摩托车等乱穿人行横道、逆向行驶、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导致上落班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2016年12月起,镇文明办开始组织古镇灯都应急通讯志愿服务队在镇内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活动,活动开展之初镇交警大队便对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进行了培训,让志愿者了解工作开展的要点以及在开展过程中如何保障人身安全等问题,期间服务队也通过志愿中山、微信群等平台招募志愿者。到今年4月份,服务队正式上岗,在上下班时间,志愿者们就会按时到达主要的交通要道维持秩序,同时交警部门也会派辅警到场协助工作顺利开展。活动开展以来,古镇人流密集的路口都逐渐变得井然有序,不仅如此,也有不少的群众自觉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使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由开始的20余人发展到40多人。
交通引导虽然只是古镇志愿服务中的一小部分,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文明出行的理念已经逐渐灌输到人们的心中,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志愿者队伍,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参与这些志愿服务,成为了推动古镇社会治理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案例提供者:魏荣发
案例四:社区志愿服务
—— 坚守“十年”不变的志愿者情怀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部分孩子由于他们的父母忙于打拼,平常陪伴的时间比较少,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因此而得不到健全的发展,他们也有可能因为缺少监管而荒废了周末的时间。為此,在镇村两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冈南村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免费校外辅导班的方式,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实事。
辅导班开展近10年以来,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支持,而组织这些辅导班的都是来自本村的一些青年志愿者,他们热衷于教学志愿工作,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每周六下午轮流对本村1-6年级的“三生”(学困生、特困生、后进生)进行耐心辅导,课堂模式主要以“辅导一小时,活动半小时”的形式进行。除了辅导功课一小时外,冈南村志愿服务队还充分利用新课室的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辅导活动,让学生们都能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其寓教于乐。每堂辅导课后半个小时,志愿者们还会组织学生一起做趣味游戏,如安全知识抢答、脑筋急转弯、猜谜语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课外知识水平。此外,村里每个月还会安排由艺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到现场教学生做手工、制作节日贺卡、做爱心蛋挞、现场涂鸦、3D绘画等,让学生能全面发展。
此外,每年寒暑假,冈南村志愿者们都会自觉组织开展一些少儿公益培训活动,如篮球培训班、羽毛球培训班、拳术培训班、书法培训班等等。这些公益培训班都是免学费的,目的是让更多孩子受惠,让他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正是由于这支志愿服务队十年来的坚持,孩子们的周末变得丰富多彩,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孩子因无人看管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案例提供者:蔡淑敏
案例五:企业志愿服务
—— 用心做好企业,用爱回馈社会
中山市华艺灯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6年,历经30年的发展,目前有员工4000多人,是古镇镇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党支部及关工委的灯饰企业。公司自2011年底成立关工委以来,积极发动基层员工自愿加入关工委组织,形成一个有专人负责的工作网络,通过开展主题义工服务活动、助残扶贫、敬老爱幼、业务培训青工等活动,使企业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回馈社会,推动古镇社会服务的发展,华艺灯饰在2016年成立了华艺广场义工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往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在华艺党支部的带领下,义工队深入村居为贫困家庭送上一些生活必需品,并发挥了员工特长,免费为村民做家居电路检修,排除用电隐患,同时也通过宣传一些用电安全意识降低居民用电风险。今年,华艺义工队进一步升级服务,从长者陪伴、困难长者援助、长者安全出行倡导、长者消防及防骗宣传、长者关爱倡导5大部分入手,联动企业、村居、员工、关工委等社会各界服务力量开展一系列的长者安全护航全民大行动。
一直以来,华艺灯饰义工队在积极弘扬“用心做、自然好”的企业精神的同时,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深入了解人们的生活所需,服务人民,实现真正的回馈社会。
案例提供者:邓凤明
专家点评
古镇志愿服务起源早、发展快、项目多、服务实,一方面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创建文明城镇服务、社会治安、治理服务等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适应城乡群众,特别是新中山人、困难群体的需求,提供关爱和帮助。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一是“站位高”,按照国家加快社会建设、城乡社会治理的要求,将志愿服务作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共建共享和谐古镇的有效途径,让群众从参与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提升素质。二是“思路活”,针对灯饰产业多、人口来源多的特点,发挥本地居民和新中山人的积极性,存在多样化、灵活性、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让“爱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三是“专业化”,发挥“党员+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的优势,党团组织引领公益发展方向,专业社工策划服务项目,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热情,让志愿服务成为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特色小镇”的亮丽名片。
专家简介
谭建光——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