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传奇致敬的奥林巴斯PEN—F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奥林巴斯公司给设计师米谷美久下达了一项指令:设计出一台6000日元的相机。1963年,这台体积小巧、外观精美、采用横向翻转反光镜的半格单反相机上市,命名为PEN F,风靡一时,连续推出了3款,生产了8年。近60年后,奥林巴斯推出了一台同样命名为PEN-F的数码无反相机,向传奇的PEN F致敬。
  数码PEN-F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因为它太特别了。首先,它的外观古朴典雅,文艺范十足;第二,它的上市价格近8000元,超过了3年前上市的奥林巴斯旗舰机OM-D E-M1。这样一台相机实际体验如何呢?
  见到真机的第一眼,笔者就喜欢上了它。这台银、黑相间的相机刻意模仿几十年前的传统旁轴相机,但又融入了现代相机的理念,设计感十足。简单地说,它的机身上布满了方和圆:长方形的机身前面光溜溜的,没有常见的握持手柄,靠仿皮的蒙皮增加手感;背后是长方形可折叠翻转的液晶屏;圆形部件就太多了,仅机顶左侧就有圆形的快门钮、前拨轮、曝光补偿转盘、后波轮、模式转盘5个圆形部件;机顶右侧有独特的圆形开机转盘(窃以为这个转盘有点过度设计,完全可以多放几个功能);前面有基本对称的4个圆形部件;而后面有圆形的取景器眼罩、7个圆形旋钮、圆形的四向多功能控制盘。
  机身由镁合金和铝合金制造,工艺精湛。装上镜头,机身上竟然找不到一颗螺钉,十分罕见。它的质感不错,拿起来有沉甸甸的感觉,但实际其实只有427克。体积在近两年生产的奥林巴斯无反相机中也几乎是最小的,甚至小于以小巧著称的OM-D E-M10。
  PEN-F不光是外观精美,性能也很棒。它创造了几项奥林巴斯无反相机的纪录:一是它是首款采用2000万以上像素的奥林巴斯数码无反相机,像素比目前的旗舰机OM-D E-M1还高400万;二是它的机身五轴防抖功能性能最强,可以达到等效增加快门速度5级的效果;三是它是首款有电子取景器(EVF)的奥林巴斯PEN系列无反相机。它的快门系统、最高连拍速度与旗舰机E-M1完全一样,沿用了之前机型上的多种滤镜效果,并增加了单独的黑白(Mono)摄影模式,E-M5 II上出现的高像素模式也保留下来。而且由于像素提高,高像素模式下用RAW格式可以得到等效8000万像素的拍摄效果,已经超过了专业全画幅单反。不过,高像素模式还有一些限制,比如只能拍摄静止物体、需要使用三脚架、最小光圈只能达到f/11等,只适合拍摄风光、静物。
  由于PEN-F在设计时考虑外观较多,机身轻、小,没有手柄,因此它只适合与体积不大的镜头配合使用,大光圈定焦头更佳。比如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17mm F1.8、
  M. Zuiko Digital ED 12mm F2、M.Zuiko Digital 25mm F1.8等。为了不影响E-M1的销售,它的部分性能进行了简化,比如:对焦系统只采用了反差检测自动对焦,而没有采用反差、相位混合式自动对焦系统;电子取景器的放大倍率略低于E-M1;机身没有防尘、防潮设计;没有专门设计的竖拍手柄等。总之,它并不是用来工作的旗舰机,更适合都市白领和文艺青年背着在城市里街拍、旅游——即使背着不用也很拉风。
  这台相机对焦很快,快门声音和震动很小,配合防抖功能单手持机,大部分时候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我曾经多次用M.Zuiko Digital 17mm F1.8镜头、1/15s的快门速度手持拍摄,成功率在80%以上。它还有专门的静音模式,开启后相机自动采用电子前帘快门,完全没有声音,非常适合在剧院等场合拍摄。
  笔者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PEN-F的小缺点。最明显的一个是它底部的三脚架螺孔过于靠前,使用带快装板的云台时有可能造成机身、镜头与云台“打架”现象,购买云台时最好先试一下;其次,不得不提一下它那很高的价格。这台相机上市时价格高达近8000元,现在也要在7500元以上。一台非旗舰相机卖得比旗舰都贵,令人费解。
  奥林巴斯著名相机设计师米谷美久曾说过,“我只制造我需要,而世界上还没有的照相机”。对于奥林巴斯来说,数码PEN-F的确达到了米谷美久先生的要求。但能否像1960年代的胶片PEN F那样热销,尚要打个问号。
其他文献
杰夫·弗里森(Jeff Friesen)是一位加拿大摄影师,擅长风光摄影,他丰富多样的作品以其平静简洁、富于美感与精神性的特质受到关注。《此处之外》(Beyond Here)是一组极具试验性的风光作品,初看时让人很难分辨是油画还是照片,一幅幅不同寻常的海景,或宁静柔美,或梦幻飘渺,引发观者的想象与冥思。在这组作品中,摄影师放弃了传统的风光拍摄方法,手持相机,通过长时间曝光与镜头平移、图片叠加等方法
期刊
著名图形处理软件公司Adobe宣布,它们将发布新版Lightroom Mobile智能手机图像编辑软件,加入了对RAW文件的支持。升级后,iOS用户可将iPhone和iPad等设备中的RAW图片直接导入Lightroom Mobile进行编辑和分享,与电脑端LIghtroom的专业性更加接近,这对于iPad Pro用户来说是个福音。目前,安卓用户还无法使用这项功能,在即将发布的安卓2.1版本中,用
期刊
“一镜走天涯”的概念一直都有,虽然过去大多在类似理念指引下设计出的诸镜头,如18-200mm、28-300mm等大变焦倍率镜头并不能保证很好的画质,但由于它们强大的便捷性,这类镜头依然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用户对大变焦倍率确实有需求。  最近索尼发布的黑卡?RX10 III相机向我们证明:大变焦倍率并不等于低画质。黑卡?一直是索尼的主打相机系列之一,其中RX10系列则以大变焦倍率和高清视频功能为主要
期刊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中,极简主义代表着严谨的构图、简明的主体,画面大量留白并具有一定几何美学,色彩极少被运用,甚至以黑白为主。但有着“极简主义小甜甜”称号的美国摄影师马特·克鲁姆(Matt Crump)却通过他的作品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理念——极简主义摄影不仅是单调的黑白光影,也可以有艳丽斑斓的色彩。  克鲁姆用镜头捕捉了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人、事、物与不同景观。他的摄影作品以其超现实糖果色系、极简主义结
期刊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宿州市,那里有座龙脊山,山上有个大方寺,是座建于1800多年前的古寺,但在近22年里只有一个和尚,他今年72岁高龄。  我见过他两次,第一次见他是在14年前。记得当时翻过一座山后,龙脊山苍翠清幽,路上散落着一些汉白玉雕的柱头和莲花座,再往下走去,便看到几株巨大青檀环抱着的残破古寺,从外面看不出什么特别,只有走进去看到三尊摇摇欲坠的佛像,才让人意识到这是座寺庙。庙里只有一位老僧人,他
期刊
其实大多数人的摄影之路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如不少人都购买相机配套的“套头”作为入门镜头,又以50mm F1.8作为人生的第二只镜头。我是如此,我身边的许多朋友也是如此。  50mm F1.8规格的镜头受宠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50mm非常接近人眼视角,上手没有太大难度,回报却不俗,而且很多摄影史上的大师级人物也用50mm镜头作为主力镜头。另一方面,50mm F1.8在各大品牌的镜头群中基本都是最实惠的
期刊
摄影与收藏,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在越来越被大众所追捧的收藏领域,有关摄影物件的收藏依旧相对属于偏门。如今在电视台热播的各档收藏类节目中,有关摄影收藏的内容似乎还没有被涉及。而民间的摄影收藏虽然远未达到火爆地步,但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至少,喜欢照相的人绝不会比喜欢手串的人少吧?当然,喜爱并不意味一定要收藏,况且收藏和收集还不同,前者较比认真,持续性强;后者较为随意,随买随卖。比如我以前就喜欢收集与摄
期刊
认识到摄影带给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艺术本身和对艺术的论述,而不是简单地观察或者被告知该怎么想,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有很多名言都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人类思维和精神的深刻真理:我们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在克拉斯诺达尔(Krasnodar),俄罗斯西南部靠近黑海东部海岸的一座城市,有一个特别重视本地艺术和人际交流的国际性摄影节。摄影节最初是由当地一群摄影家自行发起,名为Viva Photo(直译为照片
期刊
似乎自我们有记忆开始,旅行和摄影就未曾分开过,人们外出游玩,总是会用相机拍些“到此一游照”以作纪念。如今,随着摄影器材价格平民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专业的摄影器材和拍摄方式也已成为了旅行的“标配”内容之一。  从旅行摄影的角度选择器材,如果是职业摄影师,自然当以拍摄计划为指向,而不用过多考虑便携性问题;而如果只是一般的摄影爱好者,则应该结合行程,更多考虑如何能更方便地携带器材。有这么一套搭配,
期刊
“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样诠释赵羡藻先生的创作历程。  2016年5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著名策展人、摄影学者石志民策展的“雪岸闻香——赵羡藻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以山水清音、形式探索以及昔我故乡三部分,展出赵羡藻先生的作品155件。同时,赵先生将自己以风景、香港为题材创作的80幅摄影作品以及多幅珍藏多年的国际知名摄影家名作一并慷慨捐赠给中国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