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我第一次执教这课是在七年前刚踏上讲台时,那时最好的教具就是挂图和投影,可山里小学当时连这些东西都很难寻到。我感到很棘手:难道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颐和园景色只能用白纸黑字泛泛而读?我费尽心思从别人那里借来几张早年拍摄的颐和园的风景照,上课时就用这几张巴掌大的照片在手中来回晃动。没想到,这些身居大山里的孩子们尽管看得模模糊糊,但眼神中透露出的渴求让我分外感动。下课后,孩子们久久地围在我身边,向我讨张照片,因为是借来的,所以不能送给孩子们。面对失望而归的孩子们,我当时好愧疚,更有一种心酸:说实话,连我自己也没有去过颐和园……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就像一股春风吹进了我们校园。就在这涌动生机的日子里,我新任班级的学生又要学习这课了。我满怀信心地利用农远工程“模式二”中的远程教育资源再度设计了这一节课的教学。
一、课前准备,博采众长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美丽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受作者文美的影响迫切地想亲眼目睹这画卷般的美景,想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造型奇特的佛香阁、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以及静而绿的昆明湖等等。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到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需要借助课件,再现情境,把学生带进颐和园,身临其境地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
在准备这一节课时,我在学校远程教育网上参阅了里面的教学示例,研究了“媒体展示”、“习题精选”和“扩展资料”,并研习了网上其他的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我对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借助颐和园风光片的视频影像,对其中昆明湖的风光进行剪辑,插入到我自己制作的课件PPT中,并且将“习题精选”里的题目巧妙地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之中。
二、课中研读,巧用资源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相信,在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兴致勃勃、非常愉快地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1.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师:同学们,预习课上,我们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请大家回顾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回答得很正确!这节课我想带着同学们到颐和园来一次免费的旅行,大家说好不好?
生(激动):太好了!
师(播放视频):让我们一起喊出“颐和园”的名字。
[点评] 随着视频画面的呈现,教师以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唤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他们亲眼目睹了从来没见过的颐和园:精妙绝伦的长廊、水清如玉的昆明湖……孩子们已将自己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选用图片,感受其美
师:视频中的图画美,作者的语言文字也很美。这篇课文老师读了一遍又一遍,久久回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出这三处景点各自美的特点。
师生共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我觉得长廊很美,美在它的长。(师相机出示长廊的图片)
师:是啊,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生:长廊横槛上的画很美。(师出示几幅画面让学生欣赏)
……
师:长廊处处都是美,让我们看着这些画再美美地回味一番吧!
[点评]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从文中读出了长廊的特点,而且用图片与文字描述相对应,学生的理解也更为准确贴切。尤其是几幅画面的呈现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这里不由自主地称赞道:我国古代画师的技艺真是精湛呀!
3.活用习题,概括特点
师:我们还在回味长廊的美,万寿山已跃入眼帘。下面让我们自主学习描写万寿山的部分,完成以下要求。(幻灯片出示图片及题目)自主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想想作者介绍了万寿山上的哪几处景点,划出描写这几处景点的语句,体会各自美的特点。
[点评] 用幻灯片出示图片及要求,直观快捷,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播放剪辑,训练口语
师:颐和园简直就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站在万寿山顶,举目远眺,昆明湖又展现在了眼前,让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美丽的昆明湖。
生合作交流。
师:让我们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介绍。
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教师随机播放配有轻音乐的昆明湖的视频剪辑。
[点评] 虽然学生在课前已感受过一次昆明湖的美景,但这次却更有针对性,它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同步,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将自己在书中感知过的语言不知不觉地运用到对昆明湖的介绍中,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三、运用资源,升华情感
师总结:今天,我们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中再次感受到颐和园三处景点的美。其实,颐和园的美还远不止这些,请看一组图片(出示颐和园其他景点图)。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颐和园简直太美了,长大后我一定要去看看。
……
师:颐和园美,美在我国的首都,美在北京城。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风景名胜,像风雨桥、连珠塔……有机会你也一定要去游一游。
[点评]这里教师的总结以及出示颐和园内的其他图片是为了唤起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利用远程资源,我带孩子们走出了大山,走到了北京,共同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免费的颐和园之旅,带给学生真实、生动、精彩的学习体验。我也从中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课堂——课堂就应是这样声情并茂,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作者单位:湖北恩施市龙凤小学)
(点评人:湖北恩施市龙凤小学 蔡伟)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就像一股春风吹进了我们校园。就在这涌动生机的日子里,我新任班级的学生又要学习这课了。我满怀信心地利用农远工程“模式二”中的远程教育资源再度设计了这一节课的教学。
一、课前准备,博采众长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美丽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受作者文美的影响迫切地想亲眼目睹这画卷般的美景,想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造型奇特的佛香阁、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以及静而绿的昆明湖等等。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到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需要借助课件,再现情境,把学生带进颐和园,身临其境地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
在准备这一节课时,我在学校远程教育网上参阅了里面的教学示例,研究了“媒体展示”、“习题精选”和“扩展资料”,并研习了网上其他的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我对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借助颐和园风光片的视频影像,对其中昆明湖的风光进行剪辑,插入到我自己制作的课件PPT中,并且将“习题精选”里的题目巧妙地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之中。
二、课中研读,巧用资源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相信,在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兴致勃勃、非常愉快地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1.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师:同学们,预习课上,我们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请大家回顾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回答得很正确!这节课我想带着同学们到颐和园来一次免费的旅行,大家说好不好?
生(激动):太好了!
师(播放视频):让我们一起喊出“颐和园”的名字。
[点评] 随着视频画面的呈现,教师以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唤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他们亲眼目睹了从来没见过的颐和园:精妙绝伦的长廊、水清如玉的昆明湖……孩子们已将自己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选用图片,感受其美
师:视频中的图画美,作者的语言文字也很美。这篇课文老师读了一遍又一遍,久久回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出这三处景点各自美的特点。
师生共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我觉得长廊很美,美在它的长。(师相机出示长廊的图片)
师:是啊,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生:长廊横槛上的画很美。(师出示几幅画面让学生欣赏)
……
师:长廊处处都是美,让我们看着这些画再美美地回味一番吧!
[点评]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从文中读出了长廊的特点,而且用图片与文字描述相对应,学生的理解也更为准确贴切。尤其是几幅画面的呈现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这里不由自主地称赞道:我国古代画师的技艺真是精湛呀!
3.活用习题,概括特点
师:我们还在回味长廊的美,万寿山已跃入眼帘。下面让我们自主学习描写万寿山的部分,完成以下要求。(幻灯片出示图片及题目)自主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想想作者介绍了万寿山上的哪几处景点,划出描写这几处景点的语句,体会各自美的特点。
[点评] 用幻灯片出示图片及要求,直观快捷,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播放剪辑,训练口语
师:颐和园简直就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站在万寿山顶,举目远眺,昆明湖又展现在了眼前,让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美丽的昆明湖。
生合作交流。
师:让我们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介绍。
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教师随机播放配有轻音乐的昆明湖的视频剪辑。
[点评] 虽然学生在课前已感受过一次昆明湖的美景,但这次却更有针对性,它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同步,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将自己在书中感知过的语言不知不觉地运用到对昆明湖的介绍中,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三、运用资源,升华情感
师总结:今天,我们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中再次感受到颐和园三处景点的美。其实,颐和园的美还远不止这些,请看一组图片(出示颐和园其他景点图)。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颐和园简直太美了,长大后我一定要去看看。
……
师:颐和园美,美在我国的首都,美在北京城。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风景名胜,像风雨桥、连珠塔……有机会你也一定要去游一游。
[点评]这里教师的总结以及出示颐和园内的其他图片是为了唤起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利用远程资源,我带孩子们走出了大山,走到了北京,共同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免费的颐和园之旅,带给学生真实、生动、精彩的学习体验。我也从中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课堂——课堂就应是这样声情并茂,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作者单位:湖北恩施市龙凤小学)
(点评人:湖北恩施市龙凤小学 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