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我校建设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前提下,财会类专业学生必须“双证”毕业,那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证书,更重要的是具有实操能力。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证考试;思考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有所发展,其主要是将信息处理与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会计日常工作中,从而成为企业提升核算水平、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会计电算化教学也随之而产生,并成为财经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现了一批电算化人才;一系列品牌的财务软件也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但同时,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施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会计从业证通过率不高,缺乏实操能力等。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安排不完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建设在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基础上的一门类似于边缘学科的课程,其四个模块(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供应链)的操作都需要在以上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中时能掌握某种会计软件的某个模块的操作方法,变顺利就业。
目前由于班级较多,任课教师的周期性缺乏,班级开课有先后,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开课了,却没上计算机基础课,会计点算化教师为了课程顺利进行,不得不讲解计算机基础的一些知识,这不仅占用了电算化课时,又不完全达到掌握计算机课基础知识的效果,后面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从而不认真听课;二是,基础会计与会计电算化课同时一时间段开课,导致讲到总账填制凭证时,学生不能正确写出经济事务发生的分录,从而凭证填写错误。
2.教材选材的不规范。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他的大多数理论都基于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只要在掌握以上两门课程,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便能熟练掌握本门课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本门课程不需要繁多的理论知识,但需要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多种情况进行实际操作。而现在,在财政厅会计从业证考试近几年在不断改革,相应得市面上的参考教材一年一变,其实践性的内容不多,也不成体系,不能使学生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全面。由于很多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对财经类专业的设置大多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很少有学校有会计电算化这个专业。所以任课教师大多是会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类学科毕业的,或是从计算机专业转过来的老师。这就存在着要么缺乏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不能是学生真正学会操作原理;要么缺乏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能力,无法将会计软件在企业财务预算、决策中的作用讲深。
4.会计从业证一次通过率低
2013级学生大二上学期开学在学习完相关考试课程后的考试情况。
三、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建议
1.完善课程安排的有效设置。基于笔者教学效果看,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一上学期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计算机基础课,大一下学期继续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课,增开会计电算化课,周课时4时,教学任务完成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供应链四个模块,并讲解会计从业证考试练习卡,参加同年9月会计从业证考试,一次会计电算化单科平均通过率78.69%,一次取得从业证平均通过率33.4%。
所以我个人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应该在学生对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计算机基础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开课,不需要用一学年来学习初级会计电算化,对于通过会计从业证只需开设一学期即可,后面课安排开设中级会计电算化,加强供应链采购、销售、库存模块的训练,并可参加全国会计信息技能大赛;同时建议大部分学生在整体学习完知识点后再参加从业证考试,对于自学能力强、在寒假把考试模拟题全部练习完的学生可大一下学期就参加考试。
2.任课教师自编训练资料。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完整地对于会计电算化四个模块操作说明的教材,大多数教材只对总账模块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工资和固定资产发生情况讲解的不完整,而对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供应链模块的采购、库存、销售上却是一笔带过,或侧重于模块程序编写,对参加会计从业证考试和实际工作岗位操作起不来多少作用。
3.加强师资培养,加大教师的在职继续培训力度。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正式基于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这两方面合二为一的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应知识结构;积极支持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和学历层次提高;同时支持教师挂职锻炼,走进企业,丰富实践实操经验;鼓励老师提升职称,建设具有较高职业资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总结
总之,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之中,只有有效的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完成前期、采用科学有效的实验材料、提高师资团队力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应用型院校目标的实操能手。
参考文献:
[1]黄士嘉.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探析,教育与职业,2013(6).
[2]戴冰.浅析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价值工程,2013(19).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证考试;思考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有所发展,其主要是将信息处理与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会计日常工作中,从而成为企业提升核算水平、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会计电算化教学也随之而产生,并成为财经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现了一批电算化人才;一系列品牌的财务软件也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但同时,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施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会计从业证通过率不高,缺乏实操能力等。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安排不完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建设在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基础上的一门类似于边缘学科的课程,其四个模块(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供应链)的操作都需要在以上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中时能掌握某种会计软件的某个模块的操作方法,变顺利就业。
目前由于班级较多,任课教师的周期性缺乏,班级开课有先后,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开课了,却没上计算机基础课,会计点算化教师为了课程顺利进行,不得不讲解计算机基础的一些知识,这不仅占用了电算化课时,又不完全达到掌握计算机课基础知识的效果,后面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从而不认真听课;二是,基础会计与会计电算化课同时一时间段开课,导致讲到总账填制凭证时,学生不能正确写出经济事务发生的分录,从而凭证填写错误。
2.教材选材的不规范。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他的大多数理论都基于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只要在掌握以上两门课程,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便能熟练掌握本门课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本门课程不需要繁多的理论知识,但需要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多种情况进行实际操作。而现在,在财政厅会计从业证考试近几年在不断改革,相应得市面上的参考教材一年一变,其实践性的内容不多,也不成体系,不能使学生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全面。由于很多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对财经类专业的设置大多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很少有学校有会计电算化这个专业。所以任课教师大多是会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类学科毕业的,或是从计算机专业转过来的老师。这就存在着要么缺乏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不能是学生真正学会操作原理;要么缺乏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能力,无法将会计软件在企业财务预算、决策中的作用讲深。
4.会计从业证一次通过率低
2013级学生大二上学期开学在学习完相关考试课程后的考试情况。
三、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建议
1.完善课程安排的有效设置。基于笔者教学效果看,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一上学期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计算机基础课,大一下学期继续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课,增开会计电算化课,周课时4时,教学任务完成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供应链四个模块,并讲解会计从业证考试练习卡,参加同年9月会计从业证考试,一次会计电算化单科平均通过率78.69%,一次取得从业证平均通过率33.4%。
所以我个人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应该在学生对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计算机基础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开课,不需要用一学年来学习初级会计电算化,对于通过会计从业证只需开设一学期即可,后面课安排开设中级会计电算化,加强供应链采购、销售、库存模块的训练,并可参加全国会计信息技能大赛;同时建议大部分学生在整体学习完知识点后再参加从业证考试,对于自学能力强、在寒假把考试模拟题全部练习完的学生可大一下学期就参加考试。
2.任课教师自编训练资料。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完整地对于会计电算化四个模块操作说明的教材,大多数教材只对总账模块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工资和固定资产发生情况讲解的不完整,而对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供应链模块的采购、库存、销售上却是一笔带过,或侧重于模块程序编写,对参加会计从业证考试和实际工作岗位操作起不来多少作用。
3.加强师资培养,加大教师的在职继续培训力度。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正式基于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这两方面合二为一的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应知识结构;积极支持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和学历层次提高;同时支持教师挂职锻炼,走进企业,丰富实践实操经验;鼓励老师提升职称,建设具有较高职业资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总结
总之,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之中,只有有效的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完成前期、采用科学有效的实验材料、提高师资团队力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应用型院校目标的实操能手。
参考文献:
[1]黄士嘉.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探析,教育与职业,2013(6).
[2]戴冰.浅析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价值工程,2013(19).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