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材从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思想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知识,其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思想品德课具有涉及面广和时代感强的特点。然而,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却常常出现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时事资源,学生学习的理论与实际脱离,单纯为背诵而学习教材的情况,这种现象背离了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能促进情感升华的时事资源与思想品德课教材整合,从现实中提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想品德与时事整合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与时事的整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社会现象不断衍生,由此各路媒体诸如报刊、杂志、电视、手机、网络等等都在竭尽其所能地向我们呈现形形色色的信息。处于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中学生手中的教科书以其容量和时间的局限是绝对无法承载如此之大的信息量的。而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集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仅仅靠思想品德教材作为我们中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的窗口和渠道,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社会自身就是一个大课堂,这里有着无限的奥秘和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丰富的现实社会的资源并加以筛选、整合,从而获得有利于我们学生发展的珍贵的教学内容。
2.思想品德与时事的整合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对思想品德课程实践性的介绍就提出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所以,思想品德与时事的整合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
3.思想品德与时事的整合是适应中考变化的趋势。我们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变化趋势,其中有两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选择题的前三道题,考查的是纯粹的时事,就是中考前一年时间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二、从2010年开始,中考政治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的所有题目材料都是近几年国内、省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材料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思想品德必须要与时事进行整合。
二、思想品德与时事整合的途径
1.新闻播报。这是一种对零散新闻进行长期关注的方式。在我接手新的班级时就对每个班提出这个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节课课前几分钟分享最近一段时间的新闻。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具体要求也不一样,可以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初一年级刚接触这门课,所以要求学生分享一条新闻即可,可以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是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用50个字概述课前写到黑板上。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意识, 激发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并锻炼他们搜集、筛选、整理消息的能力。第二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增强,要求也可以相应提高。同样是用50个字概述新闻,但是新闻必须是国际国内的大事,分享完了之后,再用一句话谈谈这则新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到了初三,特别是开始总复习的时候,在前面要求的基础之上增加一条:从分享的新闻中,能联系到所学习的哪些政治知识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中考打下基础。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除了时事意识增强了之外,还在这一活动中不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潜在能力。比如,有些同学喜欢关注体育新闻,每次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有些同学则非常喜欢军事新闻,说出来头头是道,让人刮目相看。
2.社会热点分析。这一工作是老师的责任。任何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都必须具有对时政新闻的高 度敏锐性。教师要学会及时对社会热点进行透视,将其与课标、教材结合的地方找出来,转化为考查教材内容的各种试题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带2014届学生时就上过一节时政分析课——关于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分析。这一节课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分析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上的两则关于昆明暴力恐怖事件的材料,回忆所学知识,找出能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指出来在黑板上写下来。接着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时间在资料上找到某一个知识点,看需要多长时间,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资料、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以便于在后面复习当中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找到知识点后快速浏览、回忆相关知识点。处理完这几个知识点后,我在引导学生找到其他拓展知识点。最后指导学生记忆方法,简单知识必须记住,这样才能运用,也省去翻书的时间。
第二个环节,自己出中考试题。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换位思考,分层次尝试出题。按照中考最后一题的题目模式让学生出题,分层次提出要求:①一共四个小题;(全组学生达到)②至少要包括法律、国情两部分知识;(1、2、3、4号学生达到)③本题一共12分,给每道题赋分(1、2号学生达到)。教师了解学情,找出有价值的题目展示到黑板上,让其他学生点评并完善。那些不会的或者出题不合格的可以抄下来借鉴。最后让学生完成自己出的题目。
3.将时事渗透到平时课堂。在上新课时,选择能够有效揭示课堂内容的时事热点题材,通过事实讲述、设问以及引出话题讨论等形式,引出新课的内容。在课堂中,还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时事热点话题,通过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利用对热点话题的讨论互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出案例反映的课本知识,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来解释案例的内容,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给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增加一定的趣味性,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这是我们政治教师常用的,也是必须要用的教学方法。
4.时事赛场。到了初三临近中考前一个月,可以设计一次专门针对中考的时政知识竞赛,强化学生的时政能力。结合文综社团活动,也可以进行诸如时事评论、热点讨论等形式的活动。
三、思想品德与时事整合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入时事新闻绝不是为了表面的热闹,而是因为时事新闻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放弃了这部分资源,教材知识将失去现实支撑,教学将失去活力。
2.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时政新闻学习没有现成的课本,但却可以让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使学生可以避免过多的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究事物、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想象、思考、创新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完善他们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人生的阅历。时事新闻包罗万象,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小到我们生活的城市、社区、学校、家庭,它好比一扇窗,一扇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人生百态的窗。这为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现实,积累阅历、拓展视野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他们将来顺利地踏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铺垫。
4.有利于落实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时事新闻学生接触到了大量活生生的饱含德育精髓的感人事例和先进人物。这些与枯燥乏味的说教相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好比是一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来得更加深刻,更加有效。长期下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重在德育、导行的终极目标。
一、思想品德与时事整合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与时事的整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社会现象不断衍生,由此各路媒体诸如报刊、杂志、电视、手机、网络等等都在竭尽其所能地向我们呈现形形色色的信息。处于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中学生手中的教科书以其容量和时间的局限是绝对无法承载如此之大的信息量的。而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集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仅仅靠思想品德教材作为我们中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的窗口和渠道,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社会自身就是一个大课堂,这里有着无限的奥秘和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丰富的现实社会的资源并加以筛选、整合,从而获得有利于我们学生发展的珍贵的教学内容。
2.思想品德与时事的整合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对思想品德课程实践性的介绍就提出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所以,思想品德与时事的整合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
3.思想品德与时事的整合是适应中考变化的趋势。我们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变化趋势,其中有两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选择题的前三道题,考查的是纯粹的时事,就是中考前一年时间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二、从2010年开始,中考政治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的所有题目材料都是近几年国内、省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材料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思想品德必须要与时事进行整合。
二、思想品德与时事整合的途径
1.新闻播报。这是一种对零散新闻进行长期关注的方式。在我接手新的班级时就对每个班提出这个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节课课前几分钟分享最近一段时间的新闻。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具体要求也不一样,可以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初一年级刚接触这门课,所以要求学生分享一条新闻即可,可以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是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用50个字概述课前写到黑板上。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意识, 激发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并锻炼他们搜集、筛选、整理消息的能力。第二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增强,要求也可以相应提高。同样是用50个字概述新闻,但是新闻必须是国际国内的大事,分享完了之后,再用一句话谈谈这则新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到了初三,特别是开始总复习的时候,在前面要求的基础之上增加一条:从分享的新闻中,能联系到所学习的哪些政治知识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中考打下基础。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除了时事意识增强了之外,还在这一活动中不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潜在能力。比如,有些同学喜欢关注体育新闻,每次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有些同学则非常喜欢军事新闻,说出来头头是道,让人刮目相看。
2.社会热点分析。这一工作是老师的责任。任何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都必须具有对时政新闻的高 度敏锐性。教师要学会及时对社会热点进行透视,将其与课标、教材结合的地方找出来,转化为考查教材内容的各种试题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带2014届学生时就上过一节时政分析课——关于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分析。这一节课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分析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上的两则关于昆明暴力恐怖事件的材料,回忆所学知识,找出能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指出来在黑板上写下来。接着要求学生用最快的时间在资料上找到某一个知识点,看需要多长时间,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资料、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以便于在后面复习当中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找到知识点后快速浏览、回忆相关知识点。处理完这几个知识点后,我在引导学生找到其他拓展知识点。最后指导学生记忆方法,简单知识必须记住,这样才能运用,也省去翻书的时间。
第二个环节,自己出中考试题。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换位思考,分层次尝试出题。按照中考最后一题的题目模式让学生出题,分层次提出要求:①一共四个小题;(全组学生达到)②至少要包括法律、国情两部分知识;(1、2、3、4号学生达到)③本题一共12分,给每道题赋分(1、2号学生达到)。教师了解学情,找出有价值的题目展示到黑板上,让其他学生点评并完善。那些不会的或者出题不合格的可以抄下来借鉴。最后让学生完成自己出的题目。
3.将时事渗透到平时课堂。在上新课时,选择能够有效揭示课堂内容的时事热点题材,通过事实讲述、设问以及引出话题讨论等形式,引出新课的内容。在课堂中,还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时事热点话题,通过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利用对热点话题的讨论互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出案例反映的课本知识,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来解释案例的内容,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给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增加一定的趣味性,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这是我们政治教师常用的,也是必须要用的教学方法。
4.时事赛场。到了初三临近中考前一个月,可以设计一次专门针对中考的时政知识竞赛,强化学生的时政能力。结合文综社团活动,也可以进行诸如时事评论、热点讨论等形式的活动。
三、思想品德与时事整合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入时事新闻绝不是为了表面的热闹,而是因为时事新闻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放弃了这部分资源,教材知识将失去现实支撑,教学将失去活力。
2.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时政新闻学习没有现成的课本,但却可以让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使学生可以避免过多的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究事物、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想象、思考、创新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完善他们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人生的阅历。时事新闻包罗万象,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小到我们生活的城市、社区、学校、家庭,它好比一扇窗,一扇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人生百态的窗。这为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现实,积累阅历、拓展视野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他们将来顺利地踏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铺垫。
4.有利于落实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时事新闻学生接触到了大量活生生的饱含德育精髓的感人事例和先进人物。这些与枯燥乏味的说教相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好比是一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来得更加深刻,更加有效。长期下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重在德育、导行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