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家园——“四川加油!”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2日,距汶川大地震3个月,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城乡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的445.4万户家庭住进活动板房和过渡安置房;地震灾区已实现异地转移就业14.6万人,实现就地就业64.2万人……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造成深重的灾难,但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四川人民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击倒,反而让中国、让世界又一次认识了四川人:那一刻,他们是最痛苦的人;那一刻,他们又是最坚强的人。在废墟下,孩子们唱着《国歌》,唱着《团结就是力量》;什邡市蓥华中学14岁的学生邓清清,在余震不断的废墟里打着手电筒读书;面对废墟,一无所有的擂鼓镇老农张兴才坚强地说:“我们相信,只要精神不倒,什么都可以重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灾难袭来,灾区人民表现得特别坚强;灾后恢复重建,灾区人民同样坚强。因为他们坚信:“一个人只要坚强,就是最大的希望!”
  因为坚强,因为充满希望,他们奋起克服重重困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投身于重建新的家园。
  
  一个声音,在灾区传播
  
  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这胜利来之不易,它源于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源于全国人民和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源于灾区群众自强、自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央领导同志在灾区视察、指导救灾时反复这样强调,这也是四川省委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一贯思想。
  早在抗震救灾最艰难的时刻,省委书记刘奇葆就发出号召:“希望全省人民和广大干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6月12日,他深入重灾区彭州市调研受灾群众安置和企业恢复生产情况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灾区干部群众要发扬自强、自立、自救的精神,坚定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7月3日,刘奇葆在青川县察看灾情、了解受灾群众安置情况时,鼓励受灾群众:面对灾难,要更加坚强、坚定、坚韧。
  6月1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广元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在恢复重建中,要坚持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要充分宣传、动员、组织群众,使群众成为重建家园的主体。
  6月13日,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在汶川县三江乡柒山村,看见村民互救互助组正在帮助李素云家修复被地震毁坏的住房时高兴地说:“你们不等不靠,组织群众,集中力量自建互建帮建,这个做法值得学习!”
  7月13日,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在成都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加快重建美好新家园的决议》。全会强调,要努力重建精神家园,为灾区重建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学习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引导灾区人民做到自强自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互帮互助、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家园。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省委的部署和坚强领导,极大地激发了灾区人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动力,增强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
  
  一种力量,在灾区汇集
  
  “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好了准备,与全市机关干部一起,与灾区人民一道,艰苦奋斗,同甘共苦,过几年紧日子。”7月16日,在成都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的话掷地有声:“我们面对灾难,只有选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爬坡实干,除此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汶川大地震,严峻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巨大灾难、巨大损失、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异常艰巨的恢复重建任务,各级领导干部,与受灾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始终站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最前列,与受灾群众一起住帐篷、吃方便面,带领和团结受灾群众齐心协力、不畏艰险,力克各种艰难困苦。
  “困难面前要有‘亮剑’精神!”广元市委书记罗强说:“面对重重困难,怨天尤人没有用,等待外援不可取,唯有拿出超越自我的勇气与智慧去战胜它!”
  地震后,广元市组织了全省首支抗震救灾形势宣讲队进帐篷,鼓励受灾群众恢复生活信心,重建家园;灾后第4天,广元市便建立灾后重建督导工作组,分片包干指导“双抢”工作,帮助受灾群众义务助耕;7月18日,广元市“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宣教骨干培训班又开课了……
  重建开始后,建材价格上涨,各级政府出台政策、措施,调控价格。剑阁县5万户受灾群众的住房和1300多间教室需要重建,需砖20亿匹,而灾前全县的砖产量仅为3.6亿匹。县委决定:“大宗建材由政府实施采购。”7月初,县政府垫资500多万元,两次采购8000万匹砖,直接供应受灾群众。
  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心为了灾区人民的救灾行动,受灾群众看得真切、记得清楚。江油市战旗镇回龙村七组80多岁的老党员张先福说:“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还没有见过哪个政府对老百姓这么好、救灾这么得力!”
  
  一股暖流,在灾区涌动
  
  灾后,几百万受灾群众住进帐篷和临时安置点。抗震救灾工作进入新阶段后,搭建活动板房安置受灾群众成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决战“8·1”、决战“8·12”,在8月12日之前,让所有受灾群众全部住进过渡安置房,成为灾后重建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
  为按时、圆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成都市投入近10万人,苦战60天,共建成集中安置点1543个、过渡安置房19.8万多套,全面完成28万户、109万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任务。
  7月31日,江油市区10万居民,告别了80天的帐篷生活,住进了4.4万多套水、电、气、光纤齐备的活动板房,4个活动板房区还开通了公交车。
  家是一个避风雨的地方,更是一个最温暖的地方。灾区人民急需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地震后一个星期,广元市的工作人员就奔赴灾区规划选址;北川县特邀国内知名专家编制了20余套具有羌汉建筑风格的民居建筑设计方案,免费供受灾群众选用;为确保建房质量,彭州市首次举办灾后重建工匠培训班,对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免费培训……
  汶川大地震究竟让多少人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地震灾区新产生零就业家庭5.1万户,全省新增城镇失业人员37.2万人,还有115.2万农业劳动者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民的长久之计。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解决灾区的就业问题与引导群众参与重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解决就业,着力维护安稳”。可见,让受灾群众有事可干、有业可就,是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
  7月10日,省政府发出《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就业援助政策”成为一项重要内容。16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实施意见》,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的措施更为具体:优先保证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灾区恢复重建中优先使用灾区劳动者……
  每一项政策、每一条措施,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让灾区群众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提供机会和条件。
  为帮助受灾群众就业,18个对口支援的省(市)也纷纷伸出援手:7月9日,广东省近50家企业为汶川送来6000个岗位;7月15日,福建省的100多家企业为彭州市送来2.5万个岗位;7月26日,辽宁省就业局精心组织51家企业为安县送来2593个岗位……
  “家毁了,找份工作挣点钱回来建新家。”在大灾难面前,灾区群众有一种强烈的意识:重建家园,不能等、不能靠,意志不能垮、双手不能闲。从来没有走出四川的农民到外省务工去了,从来没有走出大山的农民走出大山了,震中汶川映秀镇的一个50多岁的老农到成都的一家企业当上了搬运工……他们坚韧、顽强、自立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从废墟中挺立,从危难中崛起,从悲痛中奋起。面对里氏8.0级地震这么大的灾难,坚强的灾区人民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灾害不能战胜?凭着灾区人民自强、自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压垮他们!他们一定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美好的新家园!
其他文献
软弱夹层对隧道围岩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松动区、破坏区的形成机制及范围是制定合理支护措施的重要依据。以穿越断层带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对
摘要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以较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一节好课需要在学生、文本以及其他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之间进行磨合,这就要求教者倾注其真心、耐心和苦心,匠心独运,用心探求通往理想课堂的路径。  关键词 理论 风格 践行 理想课堂  喜欢听专家们上的课,课堂上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论、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尤其是他们能用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教学机智去捕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