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55769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中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病理诊断的50例脂肪肝伴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多排螺旋CT和超声进行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96.0%,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2.0%,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于超声诊断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7.5%;超声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90.0%;多排螺旋CT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 临床中应用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其诊断率,值得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脂肪肝;肝脏结节性疾病;多排螺旋CT;超声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816.5;R57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3-0111-04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 slice spiral CT of the li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diagnosis of nodular
  ZHANG Qingli1 WANG Youliang1 JI Wenbin2 ZHANG Chuanhao1 LI Zhenyu1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Mingzhou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Ningbo 315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aizhou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nodules in fatty liver backgroun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pathologist diagnosis, 50 cases of fatty liver patients with hepatic nodular dise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 slice spiral CT and ultrasound are examined,an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observe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Results Multi-slice spiral CT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96.0%, ultrasound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72.0%, multi-slice spiral CT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higher than ultrasound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Multi-slice spiral C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90.0%,97.5%; ultrasoun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60.0%,90.0%; multi-slice spiral C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as higher ultrasonically than(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liver nodules background has a higher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clinic,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Fatty liver; Nodular liver disease; Multi-slice spiral CT; Ultrasound diagnosis; Application value
  脂肪肝在临床中属于比较常见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的患者相对比较少,且多数的病灶在正常肝脏组织包膜下,表现为孤立性结节[1,2]。因此,临床中常缺乏灵敏度高的诊断方式,病理诊断虽然诊断率高,常需要肝组织的活检,且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3]。临床中如何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是医生们关注的重点,此研究中重点探讨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病理诊断的50例脂肪肝伴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7岁,平均(50.5±6.7)岁。病理诊断:良性结节40例(图1脂肪肝肝囊肿;图2脂肪肝血管瘤),恶性结节10例(图3脂肪肝转移瘤)。其中,超声诊断显示其明显的脂肪肝,且肝脏内部的组织出现明显受损,并排除肝硬化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其他肝脏疾病患者。   1.2 检查方法
  选取 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且层厚及层距均为10 mm;管电流:270.0 mAs;管电压:120.0 kV;扫描的方式为一次屏气且不间断的扫描,增强扫描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并采取高压注射器进行给药,确保注射的速度控制:(2.5~3.5)mL/s。然后,启动注射之后的30 s、60 s、90 s进行动脉期和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增强扫描[4]。全部病例图像均后处理1 mm薄层重建观察分析。超声扫描应选取美国通用公司GE-LOGZQ5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患者选取仰卧位进行常规的超声扫描,并做好记录。
  1.3 诊断标准[5]
  CT扫描中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迅速降低,显示为恶性;动脉期强化比较明显,且门脉期与延迟期均显示低密度,显示为良性。病灶中心显示:恶性患者病灶其中心坏死,强化之后出现明显的低密度,延迟扫描不强化;良性患者病灶其中间显示瘢痕,且显示“星状”或者“车辐状”,延迟期强化有明显的特征。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 假阴性人数)×10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 假阳性人数) ×10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排螺旋CT和超声诊断正确率对比观察
  经过两种多排螺旋CT和超声诊断率对比,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96.0%,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2.0%,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于超声诊断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观察
  通过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多排螺旋CT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10)、97.5%(39/40);超声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6/10)、90.0%(36/40);多排螺旋CT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超声检查,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3。
  3讨论
  脂肪肝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和疲惫乏力等临床症状,一旦患者的病情加重会引起相关疾病,而肝脏结节性疾病是脂肪肝引发的常见疾病,但是其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脂肪肝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和肝掌。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脂肪肝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和肝掌。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并不高,且恶性均以肝细胞肝癌为主,一般良性病变多于恶性,且局部病灶结节性病灶次之。临床研究显示,肝脏结节性病灶具有组织学和影像学的特点,但诊断的过程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一般很难诊断出来,并且与纤维板层型肝癌相似,很容易出现混合[6,7]。传统的诊断方法中以影像学诊断为主,主要有超声和X线等方法,但是诊断正确率并不高,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尤其在疾病的发病早期很难发现病变,不能够精准地对患者进行诊断,最终导致患者的病情变化,增加其痛苦,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8,9]。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诊断技术的应用,CT诊断技术逐渐得到临床中应用,尤其在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中血管造影可以更清晰的观察病灶的情况,这种诊断技术可以对小病灶也可观察,清晰的观察其小血管分布状况,提高临床诊断效果[10,11]。经过此次的临床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诊断正确率高。数据也显示,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达到96.0%,明显高于传统的超声诊断正确率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在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方面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多排螺旋CT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增强扫描,从而使得扫描成像速度快,并且较好的反映出患者肝病内的病灶血流状况和增强的临床特征,大大地提高诊断正确率。传统的B超检查其分辨率相对比较低,且受到干扰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多。由于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观察的过程中对血管的分布状况观察并不清晰,从而导致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陈希奎等[12]研究显示,多排螺旋CT尤其在肝脏疾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临床中相关的研究也显示多排螺旋CT在诊断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诊断方式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病灶较多血管,尤其是对于轮辐射状向四周放射的血管。另外,对小结节病灶也可以清晰的显示血管的分布状况。因此,临床中应用多排螺旋CT对于小结节的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的高于大结节的诊断情况。同时,数据也显示,多排螺旋CT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7.5%;明显高于超声的60.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在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多排螺旋CT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临床中的诊断价值要高于传统的超声检查,且分辨率更高,穿透能力更强。临床的资料显示,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血管造影更全面的显示病灶的血管分布状况。检查中显示患者病灶的中央区域的供养动脉和周围的血管均向四周进行放射,且呈现“星状”或者“车辐状”。同时,检查的过程中对于比较小的病灶结节也可以清晰显示,从而避免漏诊和误诊的情况[13]。多排螺旋CT的成像速度相当比较快,且穿透力相对比较强,可以较好的显示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的病灶状况,提高临床诊断率[14]。临床资料显示,良性病灶其周围的肝组织并无硬化的情况,而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15]。常常会误诊的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等,但是此次的研究中显示误诊率为4.0%,相对较少。同时,临床中相关资料显示,病灶在位于肝脏表面的情况下,其体积相对比较大,且与周围的组织间隔也比较小,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该区域的扫描,从而大大的提高其整体效果,且这一结论与此次的临床研究均一致[16]。临床资料显示,肝脏结节性疾病在实施多排螺旋CT平扫的过程中,表现为低密度,并且很难与肝内血管和扩张胆管进行区分,尤其在脂肪肝的背景下其低密度更难显示[17]。一般肝脏结节性疾病在病灶不大时候,可以实施增强扫描,从而提高病灶密度,加强区别。研究显示,多排螺旋CT在平扫之后实施增强扫描,并应用MPR、MIP和VR三种方式对患者肝内血管实施三维重建,从而将重建图像清晰观察肝动脉及和分支以及肝静脉与门静脉等情况[18]。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多排螺旋CT测量病灶体积进行预测病灶状况,临床中可以加以区别。进一步说明,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越性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9]。同时,整个检查诊断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充分掌握多排螺旋CT的诊断方法,尤其加强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了解,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临床帮助,提高多排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20]。   综上所述,临床中应用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高其诊断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志容,殷军,宋鑫,等. 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超声造影研究[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7):484-486.
  [2] Talbot JN,Fartoux L,Balogova S,et al.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ET/CT: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18F-fluorocholine and 18F-FDG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or chronic liver disease[J]. J Nucl Med,2010,51(11):1699-1706.
  [3] 李加其.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52-54.
  [4] 葛浩军,戴晗光. 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601-602.
  [5] 胡金发. 多排螺旋 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2(7):1128-1130.
  [6] 张金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和MRI影像学表现[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95-1297.
  [7] 曾炳恬.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征象和病理特征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24):5460-5461.
  [8] 张文斌,聂永康,韩娜娜,等.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28(5):378-380.
  [9] Vandenbroucke F,Vandemeulebroucke J,Ilsen B,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pattern classification 24 hours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on CT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J]. J Vasc Interv Radiol,2014,25(8):1240-1249.
  [10] Sauter AW,Feldmann S,Spira D,et al. Assessment of splenic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and spleen involvement,liver cirrhosis and controls using volume perfusion CT(VPCT):A pilot study[J]. Acad Radiol,2012,19(5):579-587.
  [11] 蒿崑,赵斌. CT、MRI肝脏局灶性小病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1):86-88.
  [12] 陈希奎,唐贵超,邢小明,等. 多排螺旋CT及MRI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23(9):1610-1614.
  [13] 张泽明,林义秋,陈耀康. 多排螺旋CT增强诊断肝局灶结节样增生[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8):1278-1285.
  [14] 倪其泓,张赟和,陈炜,等. 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1):84-88.
  [15] 柴瑞新,唐业欢,叶慧义.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CT和MRI诊断[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11):812-814.
  [16] 张海涛,徐覃莎,陈玉棠,等.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5):354-357.
  [17] Eskandarloo A,Abdinian M,Salemi F,et al. Effect of object location on the density measurement in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versus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J]. Dental Research Journal,2012,9(Suppl 1):S81-S87.
  [18] Shekhar R,Dandekar O,Bhat V,et al. Live augmented reality:A new visualization method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using continuous volumetric computed tomography[J]. Surgical Endoscopy,2010,24(8):1976-1985.
  [19] 周俊,张志勇,黎淑娟,等. 多排螺旋CT定量分析妊娠急性脂肪肝(附18例报告)[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 25(3):437-441.
  [20] 丁怀军,张国权. 多排螺旋CT对早期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 海南医学,2013,24(2):213-215.
  (收稿日期:2015-01-2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芩苦参合剂雾化吸入对化疗后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60例肿瘤化疗后下呼吸道院内感染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依据药敏结果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另给予黄芩苦参合剂雾化吸入每日2次,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
[摘要] 目的 探讨养心复脉饮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156例临床症状稳定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78)及对照组(n=78),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心复脉饮(20mL/口服/每日2次)。观察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同时观察肝肾功能。 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
1     哈蟆“咕咚”一声就能跳过的小河沟,将哈蟆村一分为二。大部分村民住在村东,村西多是水田和坡地耕作区。连结村东村西的,是一座小木橋。  哈蟆村韦姓是大族,只有两户杂姓,村西一户是单水保,村东一户是向东生。可单向两家积怨很深,成了五十年的冤家。  事情得从1969年说起。那年冬天,单水保的老婆生儿子,这本是件大喜事,他却愁成个苦瓜脸。这也难怪,当年生产队的壮劳力一天挣10个工分,只值1毛2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照射加介入疗法治疗晚期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2例病人经全面检查后均行外照射治疗。采用6mv直线加速器,行全盆腔野,包括肿瘤靶区及髂总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区的照射。常规分割治疗,每周一至周五,每次剂量200cGy,每日一野,前后野垂直轮照,照射总剂量5000cGy。子宫颈癌的病人再行后装内放疗,采用铱源,步进后装治疗机,再给3000cGy,总剂量达8000cGy。介入治疗在外
摘要] 目的 观察注射用黄芪多糖在胃癌术后患者化疗中的辅助治疗作用,以及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方法 90例胃癌术后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并总结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处理经验。 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辅助化疗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化疗的毒副反应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得当的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U-MA)与孕妇妊娠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 妊娠高血压组52例:均选自2012年9月~2014年6月妇产科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时间22周~34周),正常妊娠组50例(妊娠时间21周~36周),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U-MA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3~2007年间,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89例中老年患者资料总结。结果 本组89例患者,经2~4年的随访,效果满意,治疗优良率为89.8%。结论 经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本法治疗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股骨
[摘要] 目的 探讨网络平台延续性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出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定期上门随访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网络平台延续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情况以及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培养、心理、运动及营养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延续
[摘要]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封穴疗法治疗牛皮癣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84例牛皮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当归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封穴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复发率为2.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71.43%、14.29%
[摘要] 目的 分析痔上黏膜環形切除术与外痔切除术联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4例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外痔切除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54例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3 d内的疼痛情况和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