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者也常说: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識学活、用活。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进行很多实践探索。
一、给学生创设问题思考的情境
我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通常在借助故事、游戏、用猜想和验证等方法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苹果的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明明和丽丽,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明明和丽丽,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思考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较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这时为了照顾到一般能力的学生,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也可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不过在提问时,应尽量避免只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并且还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三、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教学内容
学问、学问,既要学,更要问。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去动脑筋,切忌烦躁、或因心烦而放下不管。善于请教的前提就是要敢于提问,勤于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学生敢于质疑,自然就能提高思考水平了。
四、给学生创设反思的教学环节
我在讲“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课,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探索一:出示下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怎么能够各分出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形状有什么关系?面积是多少?
探索二:在学具中选出两个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三角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结合探索一,你能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探索三:现在有一个三角形,你能说明你的计算方法对它也是适用的吗?
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从而获得统一的有价值的数学模型,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总之,从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终生受益的,它对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数学教学达到以知识为载体,育人为目的,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花市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識学活、用活。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进行很多实践探索。
一、给学生创设问题思考的情境
我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通常在借助故事、游戏、用猜想和验证等方法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苹果的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明明和丽丽,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明明和丽丽,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思考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较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这时为了照顾到一般能力的学生,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也可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不过在提问时,应尽量避免只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并且还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三、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教学内容
学问、学问,既要学,更要问。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去动脑筋,切忌烦躁、或因心烦而放下不管。善于请教的前提就是要敢于提问,勤于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学生敢于质疑,自然就能提高思考水平了。
四、给学生创设反思的教学环节
我在讲“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课,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探索一:出示下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怎么能够各分出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形状有什么关系?面积是多少?
探索二:在学具中选出两个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三角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结合探索一,你能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探索三:现在有一个三角形,你能说明你的计算方法对它也是适用的吗?
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从而获得统一的有价值的数学模型,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总之,从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终生受益的,它对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数学教学达到以知识为载体,育人为目的,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花市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