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21日,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100多户全部搬进别墅。据了解,每户分到的别墅都是192平方米,连着门前的绿地共240平方米。别墅为该村村委会主任、春江集团董事长裴春亮所建,供村民免费居住,共花去3000多万元。
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
他在北京推销花岗岩,为了省钱,长期住在水泥管道里。
他自掏腰包3000多万元,为全村100多户百姓建设新居,筹资4亿多元带领村民参股办企业。
邻村的一个中学生离家出走,留给父母一张纸条:如果混不出像裴春亮的模样,我就不回来……
2005年4月20日,裴春亮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2006年5月26日,裴春亮自费为本村村民建连体别墅的消息曾震惊全国。2008年他当选为全国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08年12月21日上午,新乡市辉县市裴寨新村落成庆典仪式举行,这标志着该村村委会主任裴春亮个人出资3000多万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的别墅正式入住村民。
致富思源
2008年38岁的裴春亮,是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人。他家境贫寒,几乎是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8岁前没有穿过新鞋、新衣服。大哥患了脑血栓,大嫂改嫁,留下两个侄女。二哥出车祸去世,二嫂改嫁。三哥十几岁开始下煤窑,后来被砸死在井下。父亲瘫痪,后来母亲又得了食道癌。在家庭遇到种种不幸时,乡亲们帮助他渡过了一个个难关。
裴春亮说:“父亲去世以后,停了三天三夜才安葬。一是没有寿衣,总不能赤身裸体把他埋了吧。二是家里没有米面,家里死的死伤的伤,我最小。是左邻右舍这个五毛钱那个三毛钱凑钱给我父亲买的寿衣,是村集体砍了两棵桐树帮着做了一口棺材。埋他也是左邻右舍帮的忙,米面也是他们这个一斗那个一升弄出来的。”
裴春亮从理发、修电器、开饭店起步,后来又开矿、做贸易,如今发展成为集酒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水泥生产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
“春亮,你现在有钱了,是不是天天都能吃上猪头肉了?”刚回到村里的时候,一些人看到裴春亮,就这样问他。
“看到乡亲们的吃穿住行,心里就发酸,这么多年了,自己当年受过的苦,乡亲们还在经受着,心里感到很内疚。”裴春亮说,“以前太穷了,现在看到乡亲受穷心里就难受。”
怀着朴素的报恩思想,富裕起来的裴春亮没有忘记反哺故里,不断帮助村里百姓解决困难。2005年,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的他,为了实现村民们安居乐业的梦想,又作出了个人出资为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建座楼房的决定。
“我有个哥哥,30多岁还娶不上媳妇,就是因为没有好房子。”裴春亮说,“我都12岁了,还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半夜经常听见妈妈偷偷地哭。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在农村,一间房子对一个家庭来讲有多么重要。家里如有一间好房子,哥哥娶媳妇就不愁了。”
裴寨新村---屹立在村头的160多套排列整齐的连体式两层深红色小楼很是显眼。设计独特的村民小区,除了村民住宅,还同时配套建起了卫生所、幼儿园、商店及休闲绿地等。这个新颖的农民新村是由裴春亮个人出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
位于太行山脚下的裴寨村,三面环沟,一面靠山,是河南省的贫困村,村民住的房子大多是30多年前建设的,一些人家还住着土坯房。住上新房子是村民几辈人的梦想。
“住上了新房子,还得让村民个个有活干。大家都有钱赚,长久的日子才有保障。”为此,裴春亮又多方筹资建起了日生产能力4500吨的春江水泥有限公司,村民人人参股,还解决了200多名农民就业。同时,他又在老村临街的地方建起了商业街,让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妇女可以做点小生意。
裴春亮还鼓励一些村民自己创业。村治安主任裴孟群,原来是杀猪卖肉的,裴春亮鼓励他买车从山西运煤。裴孟群却说风凉话,列举了许多理由:车子被交警查住了怎么办? 外地车到山西拉煤,被人欺负怎么办? 拉回来的煤炭没有人要怎么办?后来裴春亮打消了他的种种担忧,借钱给他买车。如今,他已经从一辆车发展到一个车队了。
移风易俗
已在城市生活多年,充分享受过现代文明的裴春亮说,目前最大困惑是怎么进一步提高全村人的思想和文明水平。
他说:“最害怕村里人跟自己有差距感,我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不能脱离这片土地和生我养我帮助过我的父老乡亲。但是,给他们办好事也需要费力引导。比如卫生间问题,当地人习惯把厕所建在院子里,还是旱厕,听说以后住了新村,要在房间里上厕所,大家都直摇头。”
裴春亮领着村里人到他在县城的家里参观抽水马桶,让一些村民现场用一用,村民们发现还不错,这才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同意把卫生间修在房子里。
为在村民中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裴春亮花1万多元购买了一套健身器材安在了村头的空地上,让村民在农闲之时也能进行健身活动。
裴春亮说,农村与城市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人的整体素质上,提高村民的自身修养和素质需要从点滴抓起。“每次看到和我一起长大的村里同伴们,就想他们一年才能洗上几回澡? 所以特意在新村大门前装了两间淋浴室,还安了一面大镜子,让村里人都能常照照,谁不想洗得干干净净啊!”
当地人办红白事有个习俗,不管谁家办,全村人都要到那户人家里去吃饭,还要提着一篮子馍。办事的人家之间为了争面子,相互攀比,看谁家准备的肉多,谁家请到的客人多。以前缺吃少穿的时候,馍是稀罕东西,现在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吃了,堆得满地都是,最后都放坏了,要么喂猪,要么扔掉。
2005年除夕,裴春亮在村里的大广播上宣布,以后红白事不能再送馍了,也不能全家人都去吃。他们在村里腾出5间房子,成立红白事理事会,集中办事,坚决刹住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风气。
村里有家人去年夏天办喜事,天气炎热,请来帮忙端盘子的小伙子光着膀子,裴春亮看到后,当即让他回去把衣服穿上再来。“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看着正在打扫街道的村民,裴春亮说他很感谢乡亲们:“过去村里的街道垃圾遍地,无人打扫。现在没有人组织,总有人早早起床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以前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互不相让,如今吵架的很少了。”
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人才
裴春亮告诉记者:“房子有了,以后会慢慢有票子、有车子。现在少部分人有车子,因为我的每个企业都让本村的人参与,比如我的水泥厂,他们开着车到山西拉煤,开着车到矿山上拉石头,帮我搞运输。怎么让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要有机地结合在一块儿。
“我搞企业不可能不用人,我用人肯定用村里的人。有能力的人我用,没有能力的我可以培养。前段时间,我送80多个人到山东鲁能水泥厂去学习了8个月,每月800多块钱补贴,光我们村就有30多个人去。
“没有技术的,可以到企业干体力活。村里有商业街,盖好一半了,就是让不能干重活又没有技术的人炸个油条、修个自行车什么的,让他们有工作。”
裴春亮把他所做的一切都称之为圆梦:“现在做的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来自对农村贫困生活的记忆。”
“17岁上下那几年,天特别旱,有的年度几乎颗粒无收。由于担心下一年天气继续旱下去家里会断粮,母亲说,粮食开始限量吃了。”这个情景深深地印在了裴春亮的心里。
裴春亮在村子里修建了一个大水池,他一直认为,在农村修建水池的意义特别深远,是解决农业生产保障的关键。由于家乡十年九旱,他从小萌生了修建蓄水池的想法,为的是百姓种庄稼再也不用“望天收”了。
村民裴春保说:“春亮做的事儿都是我们农民最需要的,他说的话我们也爱听。”
裴春亮的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建设新农村,最需要人才,尤其需要熟悉农村生活,对农村怀有深厚感情的人才:他们自幼得到过父老乡亲的呵护与养育,怀着深深的报恩情结;他们又有城市生活的经历、开阔的眼界,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也会注重乡风村容与民主建设;他们饱尝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闯出家乡发展的新路子。政府应该及时发现、培育这样的人才。
(据《瞭望》、《东方今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