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社会下的阶层固化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平等的日本——告别全民中产社会》一书的评析,揭示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近些年来,日本的社会阶层流动不够顺畅。在职业领域,代际继承性日益增强,正逐渐形成 “努力了也没用”的社会,即“封闭”的社会。基于这一社会形态,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日本社会未来的出路与走向。
  关键词:封闭社会;阶层固化;不平等
  在战前日本社会,“只要努力就有办法”是理想,“努力了也没用”是现实。随着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只要努力就有办法”迅速成为现实。国民中有七成人都回答自己的社会地位是“中中”,形成了一个全民中产社会,这是战后对日本社会的常识性看法。但是本书对全民中产社会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战后日本社会的具有双重基础,即 “只要努力就有办法”和“努力了也没用”并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高速增长期,日本与战前相比确实成了“只要努力就有办法”的社会,即“开放”的社会。但近些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开放性却在急剧丧失。父母与子女间的地位继承性日益增强,正逐渐形成比战前尤甚的“努力了也没用”的社会,即“封闭”的社会。
  一、“学历社会”下的阶层固化与阶级再生产
  当今的日本人希望越努力的人得到的应该越多,而现实是业绩越多的人得到的越多。但是业绩往往不等于个人努力,而取决于论资排辈的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和文化资本的代际继承。由于日本企业人事制度中几乎没有降等的说法,虽然常有人遭降级或靠边站,可很少会从管理层或专业型工作降到事务型或蓝领工作。也就是说上层白领这一地位本身十分稳固,其业绩或收入也会随着年龄的底线在不断提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论资排辈”的现象。另外,业绩主义者的父亲学历往往比较高,他们的高学历是与父亲的高学历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信奉业绩主义的人是否果真只靠自己的力量奋斗成功?他们是否果真生活在“只要努力就有办法”的世界。答案是否定的,这其实是代际继承或传承的结果。“只要努力就有办法”是当今日本人的愿望,但是业绩主义思想是当今日本的现实,但是这种业绩主义下的地位获得不是真正的取决于业绩,而是由许多既定因素决定的,但又披着业绩主义的外衣。因此,许多下层民众还是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参加学校和公司的选拔,结果只能是失败,疑虑和无形的屏障。
  从代际流动角度看社会,社会可以分为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假若一个社会里子女都和父母从事同样的工作,那至少从就业路径这一点来说,就是一个“努力了有没用”的封闭社会。不管父母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影响本人的职业状况,那么这个社会的阶层流动是顺畅的,属于开放社会。而日本每十年举行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全国官方调查显示“日本社会正逐步走向开放”,也就是说日本逐渐变成“只要努力就有办法”的社会。另外在1970年总理府“关于国民生活舆论调查”中,回答属于“中等”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九成。自此,所谓1亿人“全民中产”的社会开始固化为日本代表的社会形象。上述结论实质是数据陷阱和新中间大众论的错觉。因为日本战后的高学历化发展迅速,越是年轻人,学历越高。但是作为年轻人,他们履历很短,不能进入管理层,因此收入并不高,职业声望也不高。战后出生的白领阶层开放性也已经开始失去,又回到了战前相仿的“努力了也没用”的社会形态。上层白领的代际再生产的高速增长期也并未消失。“学历社会”,一般的理解是重视学历的社会,这似乎很自然,但日本社会的“学历”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上层白领的再生产不论是学历水平也好,职业地位提升也好,都必定会通过本人努力这一途径。但是,日本上层白领的“本人努力”绝不仅仅取决于本人自身的努力,而是受父母职业、学历和家庭社会地位的影响。上层白领为了将父母的学历和职业之类的资产从名义上洗掉,他们刻意的倾向于业绩主义,希望借此显示自己的地位乃源于自己的实力。从而使自己的地位依靠业绩主义得以正当化,并且使得努力主义看起来好像是“失败者的强词夺理”。
  二、从开放社会到封闭社会的转化路径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之前,日本可以说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和中产会,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二战前阶层再生产现象比较显现,只要你拥有高学历,父母属于上层白领阶层,会比较容易得从事专业型和管理型工作。而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以后,则是需要在围绕学历竞争和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经历漫长时间之后才逐渐被再生产出来,上层白领的再生产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第二,在这一阶段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下层蓝领即半熟练和非熟练蓝领出身者跨越了白领与蓝领之间的界限,到40岁时蓝领也有机会可以从事上层白领的职业。第三,学历—升迁的路径开放了,战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拓宽了跻身上层白领层的主要道路。另外,战后另一种从上层蓝领或下层蓝领职业走向自雇职业上升路径也被打通了。总之,上层白领再生产的隐形化、白领/蓝领界限的破除、以及从蓝领雇佣职业上升至自雇佣职业这三点,构成了战后的阶层化社会即所谓“战后阶层化”日本的特征,也可以称为“战后型阶层—流动模式”。
  从20世界8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可能性的中产”开始走向消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显露出来。通过选拔实现的上层白领的再生产日益明显,除此之外的上升机会大幅度缩减。不仅如此,另一条从上层蓝领职业流动向自雇职业的上升路径也被阻塞,在升任上层白领这一主要路径的内部失去了开放性的同时,不做上层白领也能晋升这种路径形式自身的开放性也在逐渐丧失。特别是父母地位与本人地位的结合强度急剧增加。自80年代下半期开始,上层白领处于一种封闭化的状态,甚至称为“知识阶级”也不为过。这样就会使得上层白领的代际再生产有扩大收入及资产差距的效果,上层白领的继承性又几乎回到了战前的水平,再考虑到父亲的地位再生产对资产的影响,可以说总体的经济差距反而在加倍扩大。
  上述两种不同的结果基于两种社会动力机制。一是开放的动力机制,成为开放动力的是战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绝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贫困程度的降低。绝对富裕程度增长,教育费用的负担相对减轻,因缺钱而失去上学机会的孩子与战前相比有所减少,那些以往无法加入竞争行列的人们也得参与进来。结果,从外部流入上层白领职业的人数增多,从而提高了上层白领职业领域的开放性。二是封闭的动力机制,成为封闭力量的是上层白领这一职业自身强大的再生产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结束,管理层的岗位减少,选拔制度趋于饱和,封闭的动力开始出现。   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团块代”成为了受日本社会转型影响的重要一代,他们是指二战后日本第一次“生育高峰期”当中出现的人,此处结合研究需要,指代日本1936-1955年出生的人口。这一代还是学生时,是否是白领出身所造成的差距的确缩小了,可当他们进入就业领域获得相应职业地位时候,确发生了上层白领层的封闭化。与这一代紧密相连的则是选拔制度的变化,选拔与其说是屏障,不如说是更接近一种游戏,因为他们不是考虑冲破障碍后要去做什么,而是跨越本身成为目的。也就是说为了选拔而选拔,为了考试而考试。日本的选拔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或小论文,笔试相对公平,小论文和面试注重个性,只有那些与评判者个性、特点相近的人可以得高分,而这些人往往是大城市尤其是东京周围高学历家庭的孩子。笔试对上层白领的阶级化倾向具有牵制作用,重视个性的面试和小论文反而加速了上层白领层的阶级化。那些父母是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者,通过将自己文化存量向其下一代的转移,使其子女获得了高于其他阶层子女的文化资本,在考试特别是面试或主观考试中,具有较大优势。
  对于“团块代”群体来说,上升路径缩减成单一的“学历—升迁”型,非上层白领出身者的社会提升机会大幅度减少。即使本人已经成为上层白领,也会因为父亲是否为上层白领而出现相当大的差距。“昭和初代”,上层白领出身者的平均收入为60万日元,“战中代”以前的三代也同样如此。“团块代”,上层白领出身者的平均年收入为1000万日元,而非上层白领出身者为812万日元,差别非常大。“战后式阶层—流动模式”塑造的和缓的连续体逐步出现断裂。阶层分化如果按这种形势发展下去,上层白领之外的人,甚至上层白领本身也会丧失对社会建制的信任。总之,日本正在经历从“只要努力就有办法”的社会到“努力了也没用”的社会,最终再到“没有努力意愿”的社会。当然,在上层蓝领阶层还是看到了新希望,尽管上层蓝领从事自雇佣职业的路径被堵塞。但是上层蓝领流入上层白领职业中的专业型工作的很多。上层蓝领出身者向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变意味深长,对于创造出“战后阶层化”社会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组合,它具有大幅度改组的可能性。
  三、重建日本社会的未来出路与走向
  面对经济停滞,既往社会架构分崩离析,许多人主张日本向美国式的产业社会和市场社会转变。其实,日本社会与美国社会不同,美国拥有特殊的劳动力市场,一方面从全球网络了优秀的高智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又通过非法移民的形式输入及其廉价的劳动力。日本如果转向美国式的市场社会,还应该明确指出劳动力流动屏障问题。即使解除移民问题,只要日本未变成比美国更有吸引力的移民去处,就只能增加“没去成美国,所以才到日本”的人数而已。要实现美国式的市场社会,首先就有必要把日本的公用语变成英语,而且增加移民之后,对于围绕民族问题发生激烈纠纷还要做好充分准备,另外广泛的贫困层形成之后,犯罪也会频繁发生。日本中产阶级社会的再生处方只有从日本式产业社会当中寻找,不要美国化和西欧化,哪怕冒未知的风险,还是寻找出自己独特的路径更自在。循着这种思路,若要打破选拔型社会和产业社会的僵局,作为今后应该着手开展的课题和对策。
  首先,让蓝领出身者跨越白领——蓝领界限,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只选有能力的人承担专业型工作,哪怕少也无妨;另一方面,让公司或组织外面的人任职时,要有奏效机制。其次,导入了绩效工资,个人提供自己的技能,企业提供品牌这种信任机制,再通过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效益加倍提高附加值。使公司和个人分享报酬,共担风险,模仿蓝领系统机制来创造白领系统机制,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其次,需要重组“公司人”。过去,上层管理型白领只了解公司内部世界的人,对公司没有归属感,没有责任感,做决定瞻前顾后、不抢最先、不落最后,慎重无比的模仿别人,形成了“封闭的”公司人。现在需要积极提供机会让他们暂时离开公司,去参加志愿者等社会活动,或者在大学等机构接受继续教育,吸收了新的专业知识之后,可以转做专业型工作,这也是恰当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再次,增加阶层流动的路径,一方面是社会总体增加目标,即增加上升路径的种类与数量;另一方面是增加以个人为单位参与选拔挑战的机会。将专业型工作与管理型工作分开,创造出一种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特长的机制。决定选拔功能的大致框架的,理所当然是教育同社会的关系。引起精英空洞化现象的原因是学校外部的选拔路径日趋消亡,这个问题并非在教育改革内部就能解决。即使教育进行改革,现有的选拔制度存在,仍然会产生大量的失败者。要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只有停止选拔或再创造其他选拔路径
  四、结语
  个人的底线是公平,市场的底线是效率,在现实生活中,某些情况下宁可牺牲效率也要保证公平,某些条件下哪怕牺牲公平也要坚持效率。但是至少不能忘记其中到底牺牲了什么。近年来,“实力本为”常常被人挂在嘴边,结果却常常止于空洞的口号。现实中学历就是实力的代理指标,许多人认为学历不能代表实力,但是难以找出比学历更好的代理指标,即使找到,它仍然是代理指标,难以代表真正的实力,因为实力的复杂性决定了,实力很难被真正的测量。不实际调查每个人的背景差异,就不清楚是否已经维护。而且,调查也是在人们通过选拔、竞争等各自得到财产和地位之后,也即社会资源的分配结束之后的事。另外,机会平等也无法直接、及时的被看到。机会不平等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一个建立在机会平等基础上的社会,至少需要有监督机会不平等的机制,以及一旦确认不公平就可以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机制。在同一代人里,当财产、地位分配之后发现不平等的情况下,安全网可以成为一种补偿。在连续几代人都造成机会不平等的时候,安全网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这种长期的机会不平等纠正起来成本过高,代价过大。总之,希望在一个社会里,任何人只要取得成果堪称成功,就都能挺起胸膛说“这是我自己的业绩”。出身差异如果影响到每个人的业绩,那就是不正当竞争,只不过是场表演赛罢了。真正的“业绩社会”,准确地说,就是感觉上更为公平的竞争社会,以及能够寻找到选择意义的选拔制度。
  【参考文献】
  [1]佐藤俊树.不平等的日本——告别全民中产社会[M].王奕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三浦展.阶层是会遗传的[M].萧云菁译.北京:现代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徐京波(1983.09-),男,汉族,山东平度,郑州市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讲师,校聘三级教授、社会学博士。
其他文献
【本文为2014年度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文化记忆工程——高校名人纪念馆的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620141306】  摘要:身为世界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传奇的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身为一个普通的母亲,赛珍珠艰难的一生历经了太多的痛苦与伤悲。本文根据史料的考证,尝试从赛珍珠的家庭生活以及她作为母亲的身份讲述她是怎样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从她对孩子的关爱角度向读者展示一个充满人
期刊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中,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来自社会工作本身,而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企业社会工作,企业员工对企业社会工作没有认知度。本文探讨了在大数据和融媒体共同作用下,如何利用好新旧媒体传播方式和巨量资料库的影响力使企业社会工作顺利介入到企业中,从而为企业社会工作更好地介入企业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大数据;融媒体  一、导言  企业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
期刊
摘要:云南白药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发展成为今天的著名的民族品牌,不仅在医药行业具有一定的威信力,还在医药产品良好地口碑下继承和创新发展了牙膏和创可贴产业,作为奥运会赞助品牌云南白药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即使是陷入信誉危机也毫不气馁,本着传承文化、超越自我、济世为民的企业态度不惧未来,大步向前。  关键词:百宝丹;民族品牌;云南白药牙膏;创可贴  一、云南白药谱写传奇的昨天  (一)云南白药品牌的
期刊
摘要: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2015年已有485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六必居作为我们中国民族品牌中的老字号,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经久不衰,一定有其独特的魅力;同时六必居的未来会是怎样,它将怎样发展壮大,文中将对其加以探讨。  关键词:六必居;民族品牌;品牌形象  一、六必居历史之溯源  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至2015年已有485年的历史,是
期刊
中国歌剧仅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的民族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到如今的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通过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歌剧创作者们创作出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歌剧人物形象,积累了许多经典唱段,使得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日趋成熟。2005年总政歌剧团张祖皆、张卓娅创作的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对敌斗争的场景,
期刊
摘要:八大山人朱耷无论是身世的曲折经历还是其绘画风格的独具一格都是在美术史上少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朱耷的作品影响了中国画坛300多年,是自徐渭以后文人画的又一高峰,后来的海上画派等众多著名画家也均效仿八大,如任伯年,齐白石等。然朱耷影响如此深远,必然与其人生经历形成的个人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花鸟画,山水画或是书法都展示其独一无二的风貌特征,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画;
期刊
摘要:塞拉在《帕斯库亚尔·杜塞尔特》中深刻地阐述了一个观点——西班牙内战给国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隐。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帕斯库亚尔,还是父亲、母亲都是被抽空的人。愚昧、麻木、绝望、沉沦,像丝网一样缠绕着他们,使其丢了灵魂,如行尸走肉。作者的批判力度因此达到了新的高峰。  关键词:战争;帕斯库亚尔;父亲;母亲;绝望;沉沦;愚昧;麻木  读塞拉作品,我们往往会被作品中的血腥场面震撼
期刊
摘要:黄宾虹是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一生有着强烈的振兴传统文化的愿望。在其一生传播、振兴传统画学思想的实践中,书画社团活动成为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编辑社团刊物、发表文章、讲座、参加展览等形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画学思想的传播。  关键词:黄宾虹;社团;绘画价值理论;作品展览  在传统文化遭受西方文化冲击,传统画学被批判否定的历史大背景下,个人单打独斗的抗争无法实现传统画学的保存和振兴,因此发起成立社
期刊
摘要:形式是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即为事物的外形。从绘画角度来讲,形式就主要体现在艺术形象的直观展示之上,是对客观自然的物质世界的认知和直觉的创造性的表达。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一个在形式上由繁到简,在意境上却是逐渐深远的过程。其中表现在元代的绘画上最为明显。《富春山居图》作为元四家之一的代表之作不得不提。静观其“变”,变在笔墨浓淡相间,虚实相生,形式简远流畅。本文将结合笔者
期刊
一、技术性插图的定义  技术即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性即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属性等。插图的定义在“辞海”的解释,“插图”是“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片(包括影印的文字资料)。用以补充说明文字的内容或增加文字的感染力。” 插图有许多的种类:在文字之中插入的表格被称作为“插表”。与正文的文字分开,单独进行印刷并依附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