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出发,建立了一个微观层面的企业并购效绩评价体系并选取典型样本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对中国钢铁企业并购效绩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希望能促进并购重组后企业的深层次整合与产能合理分配,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企业;并购;影响因素
一、引言
2005年以来,在产业政策、市场和地方政府的多重推动下,中国钢铁产业先后发生一系列成功的重大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在2011年达到48.3%(此处指CR10,源自工信部统计数据),然而2012年CR10下降到46.1%,说明我国钢铁业的并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的研究基于对钢铁企业并购趋势的认可,着力于研究影响企业并购效率的因素以提出提高钢铁企业并购效率的意见。
二、实证分析及结论
1.数据来源及说明
目前我国的1400多家钢铁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钢铁企业均已组成集团公司并且成功上市。根据证监会的行业分类,经营业务中包含钢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37家。由于钢铁业兼并重组活动主要发生在2005年之后,为了研究并购前后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期限确定为2001年到2011年。为了保证研究样本有同质性和代表性,本文在进行样本选择时,选取了上市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可比性的31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原始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2001到2011年的年报以及国泰安数据库的统计资料。
2.指标体系建设
DEA方法将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数据作为衡量因素,因此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基于对钢铁企业的实际的考虑以及DEA方法对投入产出指标的要求,本文选择劳动投入、原材料投入、资本投入作为投入变量。劳动投入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代表,包括了公司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支付给职工的住房困难补助、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原材料投入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代表,包括了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购买或接受小规模纳税人所销售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而支付的增值税;资本投入包括资本的消耗以及资本存量的时间价值,用两部分的和表示,分别是当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和营运资本(长期借款总额与股本的和)乘以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于波动较小均以6.5%计)。为了使产出变量能够表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同时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本文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和市场价值作为产出变量。
3.DEA模型运算结果分析
31家钢铁企业11年的财务数据,形成了341个决策单元,我们对这341个决策单元进行了DEA分析,并从以下角度分析了DEA模型运算结果。
(1)运用DEA模型运算结果对并购效率的观察。我们提取出上市的钢铁企業中7组并购的集团,绘制了DEA总效率在2001到 2011年之间的趋势图,通过分析并购结点前后效率趋势得出结论。我们发生并购后的一到两年中,DEA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证明了我国钢铁企业目前的兼并重组,并不能及时提高企业的效率。同时,我们对钢铁企业DEA效率区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且对各个并购集团并购以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并购后技术效率走势明显上升,而规模效率明显下降,由于规模效率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技术效率上升的幅度,使得钢铁企业总效率的走势呈下降趋势。
(2)根据DEA分析结果对不同区域内企业并购效率的分析。我们依据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所在地将31家企业划分在五个主要区域,以便对区域因素对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在2001年到2011年之间,东北地区钢铁企业的平均效率为0.5853,华北为0.4622,西部为0.5775,华南为0.4690,西南为0.4831,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而在普遍完成并购的2008年到2011年之间,东北地区钢铁企业的平均效率为0.5188,华北为0.4150,西部为0.4780,华南0.4864,西南0.5890。可以看出,2008年之后西南地区的钢铁企业效率有明显提高,华南地区变化不明显,而其他地区效率均有显著下降。
(3)基于DEA分析结果对不同规模钢铁企业效率的研究。我们假设公司的销售收入可以代表公司的产能,根据2011年各公司的销售收入,我们将29家未退市的钢铁企业划分为三个档次。以1代表产能最大的5家公司,其产能大于等于行业龙头宝钢股份销售收入的40%;2代表产能仅次于第1档的14家公司,其产能在宝钢股份的10%到40%范围内;3代表产能小于宝钢股份10%的10家公司。我们发现,以3为代表的产能最小的企业其平均效率最高,而且从长期来看,这类型的企业效率相较于规模较大和最大的企业来说一直保持较为明显的优势。结合钢铁企业在2012年的表现我们了解到,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CR10)由2011年的48%降到2012年的46%,是由于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在整个钢铁行业大幅受挫的环境下,依靠其成本优势逆势上扬。这进一步加大了钢铁企业整合的难度,也体现出我国大型钢铁企业效率的低下。同时我们发现,2011年效率最大的前十家企业中,全部为2和3型企业,1型企业无一进入前十。其中,产能远超出其他所有公司的宝钢股份在29家企业中,效率排名仅为19。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企业并购带来的企业规模的扩大,会使企业效率明显降低。
三、建议
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有明显的政府导向,多数并购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而不是企业自身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规模的扩大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正的规模效应,反而体现出规模越大效率越低的特点。我们认为,钢铁企业并购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并购之后企业内部的整合和规划。
关键词:钢铁企业;并购;影响因素
一、引言
2005年以来,在产业政策、市场和地方政府的多重推动下,中国钢铁产业先后发生一系列成功的重大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在2011年达到48.3%(此处指CR10,源自工信部统计数据),然而2012年CR10下降到46.1%,说明我国钢铁业的并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的研究基于对钢铁企业并购趋势的认可,着力于研究影响企业并购效率的因素以提出提高钢铁企业并购效率的意见。
二、实证分析及结论
1.数据来源及说明
目前我国的1400多家钢铁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钢铁企业均已组成集团公司并且成功上市。根据证监会的行业分类,经营业务中包含钢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37家。由于钢铁业兼并重组活动主要发生在2005年之后,为了研究并购前后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期限确定为2001年到2011年。为了保证研究样本有同质性和代表性,本文在进行样本选择时,选取了上市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可比性的31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原始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2001到2011年的年报以及国泰安数据库的统计资料。
2.指标体系建设
DEA方法将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数据作为衡量因素,因此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基于对钢铁企业的实际的考虑以及DEA方法对投入产出指标的要求,本文选择劳动投入、原材料投入、资本投入作为投入变量。劳动投入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代表,包括了公司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支付给职工的住房困难补助、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原材料投入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代表,包括了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购买或接受小规模纳税人所销售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而支付的增值税;资本投入包括资本的消耗以及资本存量的时间价值,用两部分的和表示,分别是当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和营运资本(长期借款总额与股本的和)乘以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于波动较小均以6.5%计)。为了使产出变量能够表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同时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本文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和市场价值作为产出变量。
3.DEA模型运算结果分析
31家钢铁企业11年的财务数据,形成了341个决策单元,我们对这341个决策单元进行了DEA分析,并从以下角度分析了DEA模型运算结果。
(1)运用DEA模型运算结果对并购效率的观察。我们提取出上市的钢铁企業中7组并购的集团,绘制了DEA总效率在2001到 2011年之间的趋势图,通过分析并购结点前后效率趋势得出结论。我们发生并购后的一到两年中,DEA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证明了我国钢铁企业目前的兼并重组,并不能及时提高企业的效率。同时,我们对钢铁企业DEA效率区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且对各个并购集团并购以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并购后技术效率走势明显上升,而规模效率明显下降,由于规模效率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技术效率上升的幅度,使得钢铁企业总效率的走势呈下降趋势。
(2)根据DEA分析结果对不同区域内企业并购效率的分析。我们依据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所在地将31家企业划分在五个主要区域,以便对区域因素对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在2001年到2011年之间,东北地区钢铁企业的平均效率为0.5853,华北为0.4622,西部为0.5775,华南为0.4690,西南为0.4831,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而在普遍完成并购的2008年到2011年之间,东北地区钢铁企业的平均效率为0.5188,华北为0.4150,西部为0.4780,华南0.4864,西南0.5890。可以看出,2008年之后西南地区的钢铁企业效率有明显提高,华南地区变化不明显,而其他地区效率均有显著下降。
(3)基于DEA分析结果对不同规模钢铁企业效率的研究。我们假设公司的销售收入可以代表公司的产能,根据2011年各公司的销售收入,我们将29家未退市的钢铁企业划分为三个档次。以1代表产能最大的5家公司,其产能大于等于行业龙头宝钢股份销售收入的40%;2代表产能仅次于第1档的14家公司,其产能在宝钢股份的10%到40%范围内;3代表产能小于宝钢股份10%的10家公司。我们发现,以3为代表的产能最小的企业其平均效率最高,而且从长期来看,这类型的企业效率相较于规模较大和最大的企业来说一直保持较为明显的优势。结合钢铁企业在2012年的表现我们了解到,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CR10)由2011年的48%降到2012年的46%,是由于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在整个钢铁行业大幅受挫的环境下,依靠其成本优势逆势上扬。这进一步加大了钢铁企业整合的难度,也体现出我国大型钢铁企业效率的低下。同时我们发现,2011年效率最大的前十家企业中,全部为2和3型企业,1型企业无一进入前十。其中,产能远超出其他所有公司的宝钢股份在29家企业中,效率排名仅为19。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企业并购带来的企业规模的扩大,会使企业效率明显降低。
三、建议
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有明显的政府导向,多数并购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而不是企业自身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规模的扩大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正的规模效应,反而体现出规模越大效率越低的特点。我们认为,钢铁企业并购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并购之后企业内部的整合和规划。